目前,嚴防境外疫情輸入是重點中的重點,為了做好這個工作,在金山區朱涇鎮就有這樣一群人,Ta們緊繃防控之弦,同時間賽跑,與風險較量。Ta們聯防聯控,嚴防嚴控,用實際行動築起了一道道防疫安全屏障。
轉運路上的「擺渡人」
3月20日早上6點,朱涇鎮重點人員轉運工作組的轉運車司機范建平就開始忙著為防疫專用車進行消毒。前一天晚上他接到通知,第二天可能需要去浦東接人,所以一早就開始做準備,6:30接到任務後,他戴上口罩、護目鏡和手套,穿好防護服出發了。在上海一醫院,范建平接到了「特殊乘客」小朱。
小朱是剛從英國回滬的留學生,因有乾咳症狀,入關後被送至指定醫療機構進行核酸測試,結果為陰性。朱涇鎮疫情防控指揮部立即對接居委會,核實其是否具備居家隔離健康觀察條件,在確定其符合居家隔離條件後,迅速通知轉運工作組將小朱接回,對其進行居家隔離健康觀察。從朱涇往返浦東164公里後,剛把小朱平安送回家中,范師傅又接到通知,需要將回滬的重點地區人員送至區集中隔離點,他對車輛進行徹底消毒後再次啟程,直到下午3點,由他的搭檔顧曉明接班,范建平才吃上這天的第一口飯。
今年38歲的范建平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退伍老兵,他於1月30日積極報名參加朱涇鎮防疫工作志願服務,因駕駛經驗豐富,范建平接到指令,承擔起境內外人員轉運的重任。轉運的路上,有時候路況複雜,范建平必須保證思想高度集中,從而保障行車安全。
據悉,重點人員轉運工作組共有2名司機輪班,他們兩位都是退伍軍人。脫下「迷彩服」、換上「防護服」的他們,一直奔波在路上,最多的時候,一天內從朱涇往返石化十多趟,連軸轉,工作到凌晨兩三點是常態。3月13日起,他們更是直接住在區集中隔離點,24小時待命,時刻準備出發,投入新的戰鬥。
社區防線的「守護人」
「謝謝你們,終於安心了,有你們真好!」這是一位居家隔離人員對社區工作者的感謝之語。
從挪威回來的鄭女士於3月16日抵達上海,隨後在浦東國際機場「留驗點」進行核酸測試,結果為陰性。3月18日晚上6點多,朱涇鎮臨東居民區黨總支部副書記、居委會副主任周艷蘭接到鎮疫情防控指揮部通知後,乘坐防疫專用車前往「留驗點」將鄭女士接回住所,對其進行居家隔離健康觀察。
在從機場到社區的全程管控閉環中,社區家門口是閉環管理的「最後一米」。作為社區防線的守護人,通過「嚴加管控+溫情服務」,做好居家隔離人員的管控工作。周艷蘭說,「特殊時期就應該沖在前面,我們的工作細一分,居民的健康安全就增一分」。
居民健康的「守門人」
「現在體溫正常,記得每天為自己測溫兩次並報給我。」「勤通風、勤洗手,養成良好衛生習慣……」3月18日凌晨1點,朱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王懌與社區民警、社區工作者來到紅菱苑小區,為剛從德國回來的高先生進行測溫、請他簽訂居家隔離觀察承諾書、填寫健康狀況信息登記表,王醫生還對其開展了健康宣教。
女子本柔弱,為醫則剛強,多個夜深人靜、寒風刺骨的夜晚,王醫生總是騎著自行車穿梭在空曠的大街小巷,前往居家隔離觀察人員家中,第一時間為他們提供健康管理服務與指導。
3月2日深夜,朱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李俊和苗長軍醫生趕赴指定地點請韓國返滬的唐女士簽訂集中隔離承諾書;3月14日夜半,彭勇華醫生在金來苑小區,為法國返滬的蔣先生指導居家隔離……作為居民健康「守門人」的醫生們,常常從白天忙到深夜,他(她)們用愛心和責任傳遞著醫者仁心的使命與擔當。
當前境外疫情持續擴散,嚴防境外輸入成為疫情防控重中之重。自3月28日起,上海市對所有入境來滬人員一律實施為期14天的集中隔離健康觀察。
我區按照相關工作部署,優化工作流程,完善工作機制,形成工作閉環,對已經居家隔離的人員,繼續嚴格落實隔離管控措施,同時也注重人文關懷,關心其身體狀況、開展心理疏導、保障生活需求,讓管控更有力度、讓管理更有溫度。
來源:今日朱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V82OnEBnkjnB-0ziT-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