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IDC在今年3月發布的智能家居市場調研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智能家居有可能會成為物聯網的高支出領域。隨著技術的變更,智能家居生態更加完善,預測在2023年全球智能家居設備出貨量將達到13.9億台,中國智能家居市場為5億台,占比將會達到35.9%。可以看出,國內智能家居產業的發展前景依然比較樂觀。
9月2日,上海國際智能家居展在浦東新國際博覽中心如期開幕,走訪現場,不難發現傳統家電巨頭、網際網路企業、手機廠商、通訊商、安防公司以及新型智能家居企業的身影。而經過疫情的影響,人們開始縱深思考「無接觸」形式的拓展,智能家居的外延開始擴大,更多的廠商已經將產品應用場景向「智能社區」延伸。
疫情後的智能家居:從熱發展到冷思考
近幾年來,得益於市場整體需求增長、產業技術的發展以及智能家居細分場景的打開,國內智能家居產業發展漸成規模,從市場嘗鮮階段逐漸邁向規範化、標準化運營階段。
「拿個PPT就能融資幾百萬」,中國智能家居產業聯盟秘書長周軍曾公開表達他對此前中國智能家居市場的看法,他見證了2014年~2018年間資本對智能家居硬體類項目的瘋狂追捧,而如今幾乎都倒閉了,留下的都是踏踏實實做技術的公司。
從投融資數據也可以看到,從2014年開始,智能家居領域的投融資數量和金額都大幅增加,直到2018年開始放緩,投融資金額減少並集中到少數頭部公司,市場進一步洗牌。
現在整體來看,中國智能家居產業呈現出穩健增長態勢,但據IDC其它方面數據分析,2019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滲透率僅為4.9%,而同期美國智能家居滲透率高達32%,依然存在著較大差距。
儘管國內智能家居項目市場正多點開花,但距離大規模普及應用仍然有很長一段路需要走。這主要是因為智能家居系統目前更多屬於錦上添花,可提升高端住宅、酒店的議價空間,而對於大多數家庭用戶而言,還未達到非用不可的程度;其次是智能家居系統的實用性和便捷性問題。市場的迅猛發展使得智能家居品牌紛繁複雜,而由於協議和標準問題,不同品牌之間的互通性體驗依然有待提升,這也極大的影響到智能家居系統安裝使用的便捷程度;最後是造價問題,因為需求量少,智能家居整體造價自然比較高,限制了用戶的接受程度,也導致了市場滲透率不高。
「智能家居已有20多年發展,每隔幾年都會有一個引爆點,但全屋智能的量並不大。」周軍談到,雖然部分智能家居單品滲透率比較高,但以智能空調為例,用戶激活率並不高,100人中不到20人會使用手機遠程控制開空調。 這種掛著智能之名,實則還是賣家電產品,讓很多從業者都不看好智能家居。「智能家居就是內行熱鬧、外行冷」、「智能家居做了那麼多年都沒有太大的發展,是一個『偽需求』」。
今年智能家居市場的增速受疫情影響有所放緩,IDC預測,2020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同比增長3%,較預期有所下降,在渠道擴展、生態連結、傳感與交互技術提升等方面都將遇到挑戰,不過這也為智能家居行業提供了一個冷靜思考的發展「緩衝期」,好好思考今後的發展方向。
疫情後的智能家居:從玩具到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家居上半場主旋律還是硬體設備普及和連接上,那麼疫情也將有利於智能家居進入下半場——不再是單品智能,而是全屋智能;智能服務再次升級,更加個性化。隨著各家廠商構建完整的智能家居解決方案,比如通過語音助手對家電進行遠程控制、設備互聯,實現交互方式多元化、個性化;各種平台通過內部整合、外部打通,進一步實現不同品牌之間的兼容,C端用戶將得到更為簡便、易用的全屋智能服務。 比如疫情期間,智能家居衍生出了各種內容服務,家庭電視有了更多與教育課程、遊戲項目;天貓精靈進一步與音樂版權機構合作,在家庭娛樂方面推陳出新。 另外,智能家居的應用範圍也在疫情中得以延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UW1mnQBLq-Ct6CZid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