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縣,有這樣一則故事:一名九旬老兵先後送4名孫子到福建省消防總隊服役,讓他們在滅火搶險、拯救生命中,把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當作家風,傳承下去。這名老兵是陳進。今年,他榮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雖然這位老兵年紀大了,有點耳背,但身體健康、步伐矯健,看上去一點也不像90多歲。知悉記者來意後,他便樂呵呵地到廳堂泡茶,滔滔不絕地和記者聊起那段崢嶸歲月。
1
12歲時被販賣當苦力
陳進的家在一都鎮仙友村,是一座閩南庭院式古大厝,雖然有些破舊,但乾淨整潔。一見到記者,老人驕傲地說,房子是1962年建好的。當年,他和別人互相幫助,每天再花4元錢僱人,花了約80天時間。這房子是他的心血,更是一家十口人的避風港,自此以後,他們才算真正在村裡立足。
「那時家裡窮,我就拚命幹活,一次能挑約250斤稻米。」陳進體格瘦小,可以想像到,當時他咬牙挑擔、汗流浹背地走在田埂上的畫面。
1931年,陳進出生於東關鎮,家有三兄弟,他排行老三。他5歲喪父、9歲喪母。在父母去世後,他和兩個哥哥也走散了,開始四處流浪,靠著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他在12歲時,被販賣到一都鎮。
「一個月30天都要打工。」陳進回憶,他是被賣去當苦力的。小小的個頭,卻被賣家謊稱為16歲。干苦力也影響了他的發育,後來一直沒有再長高。
陳進追憶曾經的戰友,一時沉默不語
2
主動加入民兵組織
1949年,一都區干隊民兵組織招員,陳進懷著滿腔熱血、抱著赤子之心,主動請纓加入。當時民兵的主要任務是配合解放大田,安溪湖頭、永安新橋剿匪等。陳進因為力氣大,主要負責抬運傷員到德化醫治。
1951年4月,陳進所在的隊伍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晉江軍分區獨立五營第一區中隊,負責剿匪任務,同時維護社會治安、保護土地改革等,並於當年6月上升主力部隊。雖然陳進在1951年年底因受傷復員回鄉,但回憶起自己的軍旅生涯,他無比激動。
陳進珍藏的合影(翻拍)
陳進說,自己從小無依無靠,已經把部隊當成家,把戰友當成兄弟了。他拿出一張拍攝於1951年6月9日的照片說,這是他們上升主力時,中隊連長鄭瑞甫和他們一起拍的,可惜當時26個人,如今只剩下他和連長。
3
把戰鬥作風當家風
復員回鄉後,陳進在一都鎮供銷合作社工作。他燒過炭、煉過鐵,每隔5天就要外出去挑鴨蛋,可家裡有8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他再怎麼努力,換回的糧票還是無法解決溫飽。於是,他放棄供銷合作社的工作,開墾農田種地,和妻子上山割松油,拚命賺錢,把8個孩子拉扯長大。
「父親把軍人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當作家風,從小對我們嚴格管教,教會我們自力更生。」陳進的長子陳成理說起父親一直心存感激,教育他們要報效祖國,先後勸4個孫子到福建省消防總隊服役。
對此,陳進說:「祖國愛我們,我們也要愛祖國。要不是政府接納我,讓我成長為一名解放軍戰士,就不可能有現在的生活。處於和平年代,雖然我不用像過去那樣在槍林彈雨中時刻有生命危險,但保家衛國依舊是我們的責任。所以,我決意動員孫子讀軍校或者去當消防員。」
陳進告訴孫子們,訓練雖然辛苦,但卻能鍛鍊身體。令他驕傲的是,4個孫子都很爭氣,滅火搶險都是沖在一線。「小時候,爺爺經常和我講軍旅生涯。現在,只要一回家,爺爺就教育我要服從領導指揮,遵守紀律。」陳進的孫子陳潤澤很聽陳進的話。
前不久,當陳進接過「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他激動地說:「這是祖國對我的關心,我特別感動,以後還要讓曾孫也去參軍,保衛祖國。」
消息來源丨桃源鄉訊
記者 | 葉國強 文/圖
通訊員 | 林琰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OUoNm8BMH2_cNUgFqN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