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劫持的法航客機(攝於1980年)
1976年6月27日,來自德國和巴勒斯坦的恐怖分子劫持了從以色列飛往巴黎的法航F139號航班。該航班經停雅典,在從雅典起飛後15分鐘後,四名恐怖分子拿出藏在行李中的槍枝和手榴彈,很快控制了駕駛航和客艙。飛機被迫改變航線,先是飛往利比亞,在班加西作短暫停留和加油之後,最終飛到了非洲腹地國家烏干達,降落在其首都坎帕拉郊外的恩德培機場。
飛機上共有246名乘客,其中105名是猶太人和以色列人,另有12名機組人員。恐怖分子後來釋放了非以色列乘客,挾持剩下的乘客和機組人員(法航機組人員自願留下),要求以色列及其他相關國家釋放43名關在監獄中的恐怖分子。恐怖分子的行動明顯得到了烏干達當時的獨裁統治者阿明的支持,人質被關在恩德培機場的舊航站樓的出發大廳里,除了恐怖分子外,還有烏干達士兵幫助守衛。之後,恐怖分子通過阿明向以色列提出了談判要求。
飛機被劫持的消息和恐怖分子的談判要求陸續傳到以色列,讓以色列官民大為震驚。以色列以前也遭遇過劫機事件,但這次的情形有很大的不同。恩德培離以色列有4000公里,又處於一個暴君統治的國度,且兩國之間大都是對以色列不友好甚至敵對的伊斯蘭國家。要想成功營救人質,難之又難。在人質家屬的壓力下,以色列政府開始考慮與恐怖分子談判。
但當時的國防部長西蒙·佩雷斯堅持認為不能改變以色列的「不與恐怖分子談判」的基本國策。在他組織的參謀部會議上,空軍指揮官佩雷德提出了一個瘋狂但並非不可行的營救計劃。按這個計劃,以色列將派出軍機,直接降落在恩德培機場,突襲恐怖分子,救出人質。相比其他計劃(比如派出傘兵),這個計劃還是最為可行的。
在該計劃還未成熟之時,受到當時的總參謀長古爾的反對,總理拉賓也表現得很是猶豫。因此,以色列一方面繼續與恐怖分子談判,一方面繼續完善計劃,並暗中組織特種部隊日夜演習營救過程。幸運的是,恩德培機場的航站樓是一家以色列公司承包修建的,該公司還保存有施工圖紙。政府馬上組織人力複製了該航站樓的部分建築,並讓士兵在此多次演練,讓突擊動作精確到秒。另外,以色列情報部門通過對被釋放乘客的詢問,了解了恐怖分子和烏干達士兵的守備詳情。在以色列的要求下,烏干達的鄰國肯亞准許以色列飛機經停本國機場,這無疑又增加了行動成功的可能。因為路途遙遠,以色列軍機必須加一次油才能成功返航。
恐怖分子原定的最後期限是7月1日中午,後來主動推遲到7月4日中午。這是因為阿明要去模里西斯參加非盟大會,恐怖分子希望等他回來,在有他在場的情況下繼續與以色列談判。這對以色列無疑是好消息。最後,總參謀長古爾同意了完善後的計劃,拉賓主持的內閣會議也一致批准了營救計劃。該計劃被命名為「雷霆行動」。
1976年7月3日下午3:44分,「雷霆行動」正式拉開了帷幕。四架「犀牛」戰機(也稱「大力神」)搭載重型武器和軍用車輛,以及180名特種作戰隊員,從西奈的沙姆沙伊赫(西奈此時被以色列占領,埃以和平後還給了埃及)起飛。還有兩架波音飛機隨後也起飛了,一架作為空中指揮中心,一架搭載著醫療人員和設備,飛往肯亞首都內畢羅待命。機群先是沿紅海朝東南方向航行,在亞丁灣折向西南,飛越衣索比亞。為防止敵國雷達偵察,飛機大多數時候都飛得很低,有時甚至是貼地而行。
以色列戰機飛行路線
在奔赴恩德培的長途飛行中,以色列士兵在運輸機內休整
參與恩德培行動的以色列勇士
恩德培舊航站樓(攝於2008年)
晚上10點45分,以色列軍機抵達恩德培機場。11點1分,第一架「犀牛」戰機尾隨一架英航客機降落在跑道上,成功躲過了雷達監測,沒有被塔台發現。飛機還沒停穩,特戰隊員就跳下飛機,沿跑道兩邊放置照明火把。機場跑道指示燈即將關閉,這樣做是為方便後面幾架飛機降落。飛機停穩後,從機艙里開下來一輛黑色奔馳和兩輛路虎,向舊航站樓開去。這個車隊是模仿阿明車隊的,為了裝得像一點,黑色奔馳里甚至還坐了一個化妝成黑人阿明的以色列士兵。突擊隊隊長約納坦·內塔尼亞胡就坐在他的身邊。
在車隊還未開到航站樓出發大廳門前之時,被一個烏干達士兵阻攔。突擊隊不得不開槍打死了他。槍聲劃破夜空,恐怖分子警覺了。特戰隊員紛紛跳下車,以最快的速度沖向航戰樓。衝進出發大廳之後,特戰隊員用希伯來語大叫「臥倒」「呆在原地」,恐怖分子聽不懂,當然都站著成了活靶子。這裡的恐怖分子很快被清除,他們略有反抗便被打死。從射殺第一個烏干達士兵,到占領出發大廳,僅用了15秒。
其他幾架「犀牛」戰機也相繼降落。以色列士兵開始對機場航戰樓各處進行搜索,以防漏掉人質。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與機場塔台的烏干達士兵以及恐怖分子進行了激烈的交火,最後,烏干達士兵共有45名士兵被擊斃,駐守機場的13名恐怖分子全部被擊斃。以色列方面陣亡一人,他就是沖在最前面的突擊隊隊長約納坦·內塔尼亞胡。他就是後來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的哥哥。以色列為了紀念他,後來將「雷霆行動」更名為「約納坦行動」(國際上通稱「恩德培行動」)。
被成功營救的人質到達以色列
約納坦·內塔尼亞胡
搜索完畢之後,以色列士兵馬上組織人質登上飛機,組織撤離。從第一架軍機降落到最後一架軍機升空,在地面的行動僅花費了53分鐘。為防止烏干達追擊,以軍士兵還炸毀了機場附近的8架米格戰機。飛機飛往內畢羅,在這裡加油後返回以色列。105名以色列人質中的102名和全部12名機組被成功營救。兩名人質在交火中死亡,其中一名確定是被以色列士兵誤傷。還有一位老婦人,當晚因病被送往坎布拉的醫院,後被阿明報復殺害。
雖然留有一些遺憾,但整個恩德培行動還是相當成功的。整個過程堪比美國大片,讓人嘆為觀止。連惱怒的烏干達暴君阿明事後視察恩德培之後,都不得不感嘆「以色列這幫小子們乾得漂亮」。營救成功的消息傳出之後,以色列沸騰了,而世界各國也對以色列投來敬佩的目光。
值得注意的是,參與策劃劫機的恐怖分子、「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的頭目瓦迪·哈達德,在以色列突襲恩德培前就離開了,當時沒有被以軍殺死。但在兩年後的1978年3月,逃亡中的他被以色列特務機構摩薩德毒殺。以色列真正做到了對恐怖分子雖遠必誅,而對同胞則是有難必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