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之前發現自己的社保繳費不對,該怎麼辦?一般情況下,我們在辦理退休的時候,那麼個人是需要簽訂退休審批表的,在退休審批表中是會明確的顯示我們曾經的繳費年限,那麼比如說你有35年的繳費年限,實際上它就會清晰的顯示在你的退休審批表當中,所以說這個時候你就應該確認自己的繳費到底是對還是不對,如果確實是不對的話,那麼你可以拒絕簽字,並且第一時間到相關的社保部門調閱自身的社保繳費明細。
因為只有你通過社保繳費明細,才可以清晰地判斷自己哪一年沒有進行正常交費,造成自己社保繳費年限的缺失,並且你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平均繳費指數,看看自己的單位是不是按照適合於自己的工資標準,來繳納社保待遇的,所以說通過繳費明細可以查詢出很多的信息,對於自己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幫助性作用的。
一旦發生繳費明細不對,那麼就應該判斷這些繳費年限自己是不是由於企業單位原因造成社保中斷的情形,如果確實是因為企業單位原因造成社保中斷的情形,是可以進行補繳的,由企業單位出面完全是可以進行補繳,而且企業單位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這是勞動合同法的明確規定,在勞動合同程序期間,那麼企業單位是有責任和義務給自己的員工連續不斷的去交納社保待遇,如果一旦出現中斷,那麼讓企業單位來進行補繳就可以了。
在補交完成以後,那麼自己再去申請辦理,退休再簽訂這個退休審批表,這樣的話對自己來說就會享受到一個更高養老金的待遇。但是如果說你的這個社保的中斷年限並不是由於企業單位造成的,而是由於你個人原因造成的,比方說你在更換工作單位的過程中,沒能夠及時的去繳納自己的社保或者說在新的工作單位會有試用期,那麼在試用期階段也沒有繳納自己的社保,都會造成社保中斷的交費。
如果是個人原因造成社保中斷的交費,那麼很多地區是不允許補繳的,除非你們本地區允許補交才可以進行補繳,而且在補繳的過程中也只能夠自己全額承擔所有的費用,當然之前年限的費用相對來說是比較低的,因為本身越往前的話,它的這個社保繳費基數是比較低,所以說在補交的過程中其實沒有多少錢,但是如果社保部門不允許補繳的話,那麼你也就只能夠放棄這部分的繳費年限了。
然後按照你真實的繳費年限去辦理退休就可以了,當然在辦理退休的過程中,只要是符合15年以上的累計繳費年限,那麼基本上都可以正常的批覆退休,在你申請辦理完成退休的第2個月開始就可以按月享受到養老金待遇了,對於自己來說就變成了一個退休人員。
感謝閱讀,每天講講退休知識那點事,本人專注於社保和退休領域,有喜歡我文章的小夥伴可以加我的關注,謝謝大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MbcTXEBiuFnsJQVTQF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