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個實話,美國修不起高鐵?

2019-07-24     數據行

經過一些年頭的發展,迎難而上並實現"彎道超車"的故事經歷,確切且真實的發生在中國身上。在經濟發展層面上,中國早已丟掉"落後"、"貧窮"等諸多被戲謔的稱號。在其他很多領域當中,與已開發國家不相上下或是領先世界的領域地位並不少。在其他方面亦是如此,在重心的基礎建設方面,中國更為出色。

"基建狂魔"的稱號,相信大家早已聽得爛記於心,八縱八橫的高鐵線,即拉近了城與城之間的距離,同時也讓人們的出行方式變得更為方便快捷。開始並不令人看好的高鐵,如今早已邁出國門,成為中國在國際社會上一張閃亮的新"名片"。但令人詫異的是,高鐵作為最方便的出行方式,在美國身上居然看不到它的身影。

高鐵屬於高科技產物,作為目前最發達的國家,是沒錢修,還是暫未掌握成熟的高鐵技術?亦或是因為哪些原因直接導致它不待見?

原因有很多,但可以排除上述所說的技術問題,大致可以歸類為:沒有必要修,也修不起。

其一:出行方式不同

雖然,國土面積與中國相差不大,其鐵路總里程也有著二十多萬公里,鐵路運輸能力與中國差不了多少,但在人口方面遠不及中國的四分之一。所以,作為一個標準的地廣人稀國家,傳統的出行工具主要為飛機和汽車,火車出行充當的角色更像是"替補"一樣。

同時,在幾乎每家一輛小汽車的前提下,短程的旅途人們更願意選擇汽車。而長途的旅程,高鐵的行駛速度遠不及飛機快,於是乎在短途與長途的旅程中,汽車與飛機成了主要。所以,目前的高鐵在美國,永遠成不了主要的出行選擇。

其二:看不到利益

與中國不同,美國在做任何事情時,都會提前考慮該項目能帶來多少回報。因為在資本家眼裡,投錢出去建設高鐵,是給他人服務的。加上美國本就地廣人稀,看不到賺錢的前提,高鐵必然就無人考慮。

再者,相對比中國近14億人口之下的高鐵,高鐵剛開通前期,盈利堵不上虧損。所以,高鐵在美國行不通,是因為回報周期性太長,資本家更樂意將資金投到其他地方,那樣帶來的投資回報更快,何必執著於修建高鐵不放呢?

其三:體系不同

體系不同,所看待問題的層次也不一樣。拿中國舉個例子,在有關部門考慮一個大項目時,盈利性不是最主要的考量對象。如該項目在建成後,能讓人民的生活提升,出行變得更加方便,就算是下重本,就算是盈不抵虧,也要將該項目徹底落實。如南水北調、西氣東輸、三峽水利工程、粵港澳大橋,此利國利民的大工程還有多種。

在反觀美國,可以將美國政府當做是資本家的外包"公司",因為美國政府名下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資產,充其量就是靠收稅運行。所以,在資本家不看好高鐵項目,且政府"沒錢"的狀況下,修高鐵只能靠嘴上說說。

​ 綜上所述,其中所存在的原因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但主要的原因可以概括為:美國政府並沒有錢,以飛機出行的方式較為發達,再建高鐵等於耗資巨大且人民不需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8-XLmwB8g2yegND3JR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