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好搭檔」療效可加倍

2019-08-16   健康杏林

臨床發現,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中藥搭配在一起,往往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黃芪與當歸

當歸味甘辛,性溫,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功效。黃芪性溫,有益氣固表、斂汗固脫、托瘡生肌、利水消腫等多種功效。兩者合用,可起到氣血雙補的作用。方法:取當歸、黃芪各10克,直接泡水喝或水煎均可,代茶飲。

茯苓與薏苡仁

茯苓味甘,性平,入心、肺、脾經,具有健脾和胃、滲濕利水、寧心安神的功效,利水而不傷正氣,為利水滲濕要藥。薏苡仁性甘淡,味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也是常用的利水滲濕藥。方法:薏苡仁60克,白茯苓50克,糯米100克。將白茯苓打碎放入砂鍋,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留煎液備用;另將薏苡仁、糯米加水500毫升,煮粥,粥熟後兌入茯苓汁,每天早晚各服1次。

金銀花配絞股藍

金銀花為清熱解毒藥,味甘、性寒,入肺、胃、心經,具有解毒散癰、清熱涼血、消腫明目、疏風等功效。絞股藍具有清熱解毒、止咳祛痰的功效。二者泡水代茶飲,能增強清熱解毒的功效。

蓮心與麥冬

焦慮、抑鬱、失眠、更年期綜合徵等都是心腎不交的典型病症,麥冬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的作用;蓮心專清心火,主要治療心火旺盛之失眠、口腔潰瘍、小便澀痛等症。用法:蓮心3克,麥冬、酸棗仁各5克,水煎代茶飲。

酸棗仁配龍眼肉

酸棗仁善於補肝寧心,定神除煩,用於心肝血虛引起的心煩不安、失眠。龍眼肉歸心、脾經,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用於氣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虛萎黃等症。二者各取12克,煎水代茶飲,對於血虛引起的偶爾失眠和長期失眠,均有不錯的療效。

文字|《醫藥星期三》

圖片|網絡

編輯|彭海波 曾旻 曹琤媛

「健康杏林」是《醫藥星期三》報的官方微信公眾平台。《醫藥星期三》報是全國郵發的,以中醫藥治療為特色的,刊發醫藥保健、健康養生知識為主的專業保健科普報。開設有「中華醫藥」」中醫精粹「」民族醫藥「」藥膳食療「等中醫專版。全國郵發代號4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