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麼大,宜豐歡迎您!開啟專屬於您的一日游之旅

2020-01-06     宜豐會長大叔

如果您來到宜豐

不要迷茫,不要無助

一場為您量身定做的宜豐一日游

正在盼著您,望著您

素有「洞天佛國,釋家祖庭」盛譽的洞山

一定是您最期待的吧

那就讓我們一起出發吧......

在這裡我們大約參觀2個小時

門樓上的洞山禪林四個金字是已故的前全國政協副主席、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老先生親筆題寫的。

曹洞宗祖庭:為創始人良價大師駐錫之地。早在公元840年就有日本瓦室能光、朝鮮利嚴等和尚在洞山長住,使曹洞佛法傳入日本及朝鮮。

逢渠橋:是現存的江西三座宋橋之一,有近1000年的歷史,此橋系同安張仲舒之妻雷四十三娘與其子裕禧用拾稻穗之積蓄捐資為紀念所建。逢渠橋由77塊矩型石塊拼接而成,11塊石料券一拱,該橋完全靠物理構造拼接而成,「逢渠橋」三字由當時縣令錢鍪(MOU)所寫。

銀瀑飛練:近10米高的瀑布,水流跌落在直立的陡壁之下,形成了銀瀑飛練的勝景。每當晴天的正午,陽光直射瀑面,映出一道七色彩虹,人們疑為「佛光」。

夜合靈跡傳說:在洞山山口狹窄處有兩塊層疊的巨石,像一個自動門,相傳,這兩塊石頭原來分立山崖兩側,象是兩扇大門,入夜時分自行關閉,雞鳴天曉又自行張開,故名「夜合石」。夜合石旁,有兩個石井,會自己流出油、冒出鹽來,供寺內眾僧食用。後來,寺內有個奸僧假作雞啼,騙開石門,盜賣井中的油、鹽,井中從此乾涸,夜合石也不再顯開合之靈。

蘇轍游洞山詩刻:宋元豐七年(1084)春,貶謫筠州(今高安)任鹽酒稅監的蘇轍游洞山,上層花崗石上,當時蘇軾刻有北宋蘇轍《游洞山》詩:「古寺依山占幾峰,精廬仿佛類天宮。三年欲到官為礙,百里相望意自通。無事佛僧何處著,入群鳥獸不妨同。眼前簿領何時脫,一笑相看丈室中。」

夜合山塔林:洞山塔林共有20餘處。此處塔林有塔10座,建於1644-1766年間,所葬洞山普利寺30-36世住持僧。普同塔居中,是寺院普通僧人共同歸葬之墓塔。高2.3米,座寬1.2米,後門下通石砌四方地宮,深3米,長寬各1.5米。上刻「普同塔」3字。塔林兩個神奇之處:一是腳下的樹根,神奇的90度轉彎,保護塔林防止滑坡,二是前面的樹藤,纏繞在一起,從這個角度看像一個「佛」字。

廟忠法師塔:廟忠法師(北京廣濟寺的多寶堂堂主、著名禪宗大師)是最近一任住持,壽命達到102歲(1902-2004),1997年10月入主普利禪寺,大興修建,被稱為匡山凈聰之後的洞山中興之祖。

七仙橋:這座七仙橋並不是七位仙女修建的橋,而是有這麼一個典故的,八洞神仙中的鐵拐李到洞山尋釁鬧事,沒討到便宜,回到眾仙前訴說。他們都不由得佩服良價禪師,覺得該助一臂之力,而不應去拆台。爾後,眾神仙飄蕩到洞山,見溪上無橋,便用神力在溪邊石崖上各取了一條長石,立時一座石橋架於溪上,只有鐵拐李不好意思前來。於是稱這座橋為七仙橋。

復建後的寺廟主體,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閣、禪修中心組成。

藏金閣(後法堂):後法堂重建於清康熙十一年(1672),為木質3層高閣。面闊7間,進深12米,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38代住持海濤在後法堂立字「佛在性中」。

中韓曹洞宗法脈源流碑


領略完洞山的風采

想必您一定意猶未盡吧

不必失落,不必沮喪

讓我們稍作休息

吃一頓農家飯

享一次農家樂——採茶

採茶的樂趣只有真正體驗過你才會懂

採茶時間大約90分鐘


稍作調整

我們便要趕往下一站了(約20分鐘路程)

便可以體驗天寶古村的魅力

在這裡我們大約遊覽90分鐘

天寶古村落是江南歷史文化名村。2008年,天寶古村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古村落範圍為天寶鄉辛會村、辛聯村部分範圍,規劃合稱天寶古村。古村內歷史遺存為明清建築,最早建造年代可追溯到明代,現完好程度90%,建築規模達80萬平方米。天寶古村現有居民230餘幢,明清古建築170幢,其餘為解放初期仿古民居,房屋坐北向南,分排林立,規劃完整合理。建築風格外觀為風火山牆翻天井式,內為木結構,分穿斗式、抬梁式,也有穿斗與抬梁相結合風格式建築。屋頂有硬山頂和歇山頂。建築風格獨特、典致高雅。宜潭公路貫通村邊,武吉高速公路在村東有3公里之長,交通極其便利。



泰軒翁祠

桂花井

羅家井

劉氏宗祠

四季公祠

五芳翁祠

海老橫樑

天棚起拱

小姐閨房

進京趕考雕花

寒窗苦讀雕花

金榜題名雕花

衣錦還鄉雕花

創建於1919年的西式洋樓——培根職業學校



這個行程不知您是否滿意

能夠與您同行是我們一直期待的

小編在此靜待您的光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2h7fG8BMH2_cNUgBKR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