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圖是我同事家的親戚小男生,傳說中的口紅滅霸,太可愛了哈哈哈哈)
Hey,girls!
給大家種草過這麼多護膚品和化妝品,我從來沒有剖析過我是怎麼找到適合的護膚品的。大家不要看我東打一槍,西打一炮地種草,我也是有我自己成體系的種草原則的。
接下來,我邀請大家來到理工科女孩的大腦里走一走……
1 首先表明立場:我不是成分黨,如果必須站隊,我站膚感隊,偶爾抄一抄成分黨的作業!
作為一個讀食品質量與安全的學生,我一直很煩,把食物就看成是X種蛋白質+X種碳水化合物+X種油脂的復配物,這種一眼看穿成本實在是太無聊了。
作為一個女生,我是需要儀式感的。我喜歡馬卡龍,不是因為它有多麼好的營養,它不過是碳水化合物+油脂。我喜歡的是它的精緻好看,我喜歡它的那種感覺,那種在午後跟閨蜜聊天,咬一小口馬卡龍,啜一小口黑咖啡的快意。雖然糖分高,但是在平常的日子裡,我還是會心心念念想起它,就是想隔三差五吃上那麼一小個。
同樣的,對待護膚品和化妝品,我也是一樣的,開天闢地的科技成分,都不如膚感好更容易堅持。
2 在成分配方面前,仍然要相信自己的感覺
護膚品作用在我們皮膚上面,是化學反應,還是生物反應?是物理反應和化學反應和生物反應的總和。
物理反應就不想多說,就是有一些貝母啊,珍珠粉啊,給你閃亮亮的效果,或者一些微囊設計,可以緩釋,不直接刺激皮膚,都是 有添加就有效,沒有就沒效,特別簡單。
化學反應,相對來說,更有既定的規律,更可以複製。就像,氫氣在充足氧氣里燃燒,產物必然是水一樣。當反應物一致,控制好一些外在的環境因素,譬如溫度、濕度、空氣含氧量,就能得到同樣的產物,並且數量相當。基本上是,還是有添加就有效,沒有就沒效,特別簡單。
而生化反應呢,就不是這樣了,即便控制好反應物、溫度、濕度、空氣含氧量,以及更多更多環境條件,也不一定能讓第一次和第二次的產物完全一致。
上學的時候,老師就舉例子,像釀紅酒,就是一項需要生物參與的的過程,紅酒發酵,無論同一個產地同一個莊園如何控制濕度溫度,紅酒的品質都會受很多很多不同的影響,包括葡萄結果的品質,木桶和木桶之間細微的差距,空氣中微生物的差距等等,讓不同年份的葡萄酒品質有很大的區別,同時也體現在它的價格差異巨大。
當時,我的老師跟我們說,這就可以解釋茅台(生化反應的產物)為啥貴,可口可樂(物理反應的產物)為什麼便宜。(emm……這個結論不夠完整,我補充一下,價格是被供求關係影響的。當白酒產量不高,可口可樂可以無限量產,就導致了白酒求大於供,可口可樂供大於求,得出老師說的結論。)
無論如何,這個認知,也讓我特別珍惜這種生化反應得到的產物。再往護膚品領域拓展一下,是不是有點理解為什麼pitera那麼值錢,二列酵母菌發酵產物那麼值錢呢? 於是,我也特別願意為這種東西買單付錢,還因為這個不僅僅有冰冷的黑科技在在,還有師徒相授的那種提取方法,配比方法,這是經驗,也是匠心。
扯遠了,想說的是,生化反應意味著, 有添加,可能有效,也可能沒效,可能對別人有效,就是對你沒有效。這就是我們說的,個體差異。
所以呢,無論我們怎麼分析成分配方, 如果我們自己用著覺得沒效,那就很可能是真的沒效。如果你覺得有的護膚品對你格外管用,其他人都說不管用,那你無需自我懷疑,堅定地從一而終就好。follow your heart~
———帶大家進入,美妝博主的世界———
到底拿到一個新的產品,我是怎麼,親近又抽離,推己及人地去感受它,體會它,領會它的呢?
1 看淘寶買家秀
我把它列在第一位,是因為在這裡,你看到的所有內容,都是自己掏錢買的產品的人說的話。絕對是值得重視的一種口碑和評價。
我主要看這些評論:
(1)看有圖的評論
買完還來放圖寫評論,真的很有分享欲!估計只有 對這個產品有特別的感受的人,才會有動力這麼做吧。這樣的評論是值得看的。而且他們一般拍的都是生圖,你可以看到比官方圖更真實的包裝、質地。
(2)看帶膚質的標籤的評論
這個可以幫助你判斷產品 是否適合自己的膚質,起碼可以排除不適合自己膚質的產品。不僅僅可以看自己膚質相關的評論,也可以看看跟自己膚質不同的評論。譬如一個油皮說,太滋潤了,我一個混干皮看到,就會覺得,可能是我的菜。譬如一個干皮說,有點假滑,毛孔粗大的妹子就可以直接get到,應該添加了不少矽,膚感清爽可以修飾毛孔。
(3)看數量多的標籤的評論
這種評論,往往代表著一個產品的共性,並且這個共性特別引人注意。譬如說「好吸收」這個標籤的評論特別多,那它應該不會特別油膩。
但是也有一些產品,有兩個完全相反的標籤,評論數都很多!譬如說,下面這個,「味道好聞」和「味道不好聞」。
這些標籤,我是一定要去看的,因為這說明了,這個產品的味道確實存在感很強,並且喜好非常的兩極。
一定要去看具體描述,是什麼味道,是不是我可以接受的。就像喜歡榴槤的人說榴槤香,不喜歡榴槤的人 說榴槤臭。不喜歡榴槤的人買了榴槤,肯定吃不完,不喜歡一個護膚品的味道,也肯定用不完,浪費錢。
(4)看差評
看差評,不是為了省錢而去看的,是 為了知道最壞的情況是什麼而看。如果你知道這個最壞情況,仍然想買,那就買咯~
2 翻小紅書功課
在小紅書上,我看的是使用方法,還有大家評價一個產品的維度。
在我沒看小紅書之前,我買了一個眼影盤,就會用兩三種畫法畫到黑,後來我看了小紅書,我覺得每一盤9色眼影盤、12色眼影盤都可以有無限可能。久而久之,面對一些新眼影盤,就不會那麼衝動了!
在看小紅書之前,我對抗老精華的評價維度可能是,質地、核心成分和濃度、功效、價格和容量。看了小紅書之後,發現還可以多看幾眼附加功效,再多看幾眼包材對比,還可以看看跟什麼護膚品可以組CP,跟什麼護膚品不可以放在一起用……反正就會了解到很多維度。
從此,對你選護膚品的時候,你也會沿著這些思路和維度,去比較,走到哪,打開哪個購物app,你的內心總有一個excel表。
有人說,小紅書很多廣告。我覺得,每一個平台都是工具,懂得運用工具的人,總是能夠獲得適合自己的信息。
3 去美麗修行app檢索
是一個很好地幫你讀懂配方表的工具。幾乎所有國內有備案的產品,在上面都可以查到全成分表,每個成分都有寫明白,負責的是什麼功效,美白保濕抗炎……每個成分都有超連結,點進去就是關於這個成分的一些作用機理,實現功效,溫和程度、致痘風險。每個產品下面,都有很深度的用戶寫的個人感受和對配方的看法,非常長見識。
翻多了這個app,你拿出一個產品就能讀懂它的配方大概有什麼功效了。
4 翻真魅博客
很早很早以前就是成分派的博客,現在公眾號啊、知乎上都很活躍的。比較硬核的一個成分派內容團隊。什麼作用機理、實驗室數據、文獻、專利解讀,都會幫你扒清清楚楚。
以上這些呢,也有一些類似內容團隊可以做到。但他們比較特別的是, 化妝品工業視角,知道一個原料的來龍去脈,知道同一個成分哪個供應商做得最好。對於生產工藝上面的了解也相對深,經常會把成分配方和包材設計結合來講。
6 翻基礎顏究
我是因為追三畝大叔,而看這個公眾號的,大部分三畝大叔的文章我都看,非三畝大叔的文章,我自動略過。哈哈哈哈哈哈
三畝大叔的文章都寫得簡單,而且文筆太好,不像其它成分黨的內容那麼乾澀,像看教材一樣,看起來輕鬆不走神。
從內容上來說,當然也是有皮膚作用機理、實驗室數據、臨床試驗數據、真人實測情況……他們家的特點, 配方師視角,他們怎麼想的,他們怎麼想我們(消費者)的。在配方設計的時候,哪裡下成本,哪些成分太刺激不放心用高濃度之類的等等。
也是很有趣的!特別是三畝大叔的寫法。我跟他本人見過一面,全程不知道該說什麼,就這樣結束了見面。哈哈哈
7 自己用
別人說得再好,別人說得再差,自己用過才有切身體會。雖然,我只能是一種膚質,因為前面閱讀了這些,看了這麼多,我還是能夠從自己的體會裡,想像一下不同膚質的人的體會。
也因為前面的閱讀和翻資料,讓我在用的過程中,特別去留意一些我看到的細節,去驗證它,或者嘗試一下有沒有其它使用方法,去讓一個護膚品發揮到極致!
舉個例子,我在基礎顏究上看到,三畝大叔推薦把雅萌美容儀和露得清A醇晚霜結合來用,是一種能量+物質的方法,讓它抗老效果更好。手邊剛好就有雅萌,又有露得清同款晚霜,讀完這篇文章,我立刻擼了起來,其它地方沒有很留意到,頸紋是有淡一點。
再舉個例子,有一個理論是5%煙醯胺和0.3A酯放在一起用,會有很優秀的效果。也就是說, 把OLAY淡斑小白瓶和超A瓶放在一起用,效果才是最好的。於是,我開始有意無意地在開一瓶新的淡斑小白瓶的時候,同時開一瓶超A瓶。並且每次用的時候,我會下意識按出差不多的量出來,慢慢養成了一種強迫症。然後哦,我的毛孔真的會變細膩!
掌握了這些,你們即便當不了美妝博主,也一定可以選到適合自己的護膚品了!
With Love,
MK
上次直播很多寶寶都說錯過了直播
這次我建了一個企業微信號
不定期會給大家送送大牌禮物
會討論一下直播選品啊
掃碼加入
在企業微信號也準備了見面禮給大家,關注企業微信號就可以參與抽獎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z4lCXIBd4Bm1__Yrxg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