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玉的人玩玉,不懂玉的玉玩人

2019-11-12     華哥覓玉

玩玉的圈子裡,從來都不缺乏故事,淘到寶了,歡呼雀躍;吃了藥,捶胸頓足。漸漸的變了,不再是人玩玉。

年年有餘 何名雲

玉和我們

到底誰在玩誰

思考玩玉的我們,經常聽到這種問題:

1

我買的是不是A貨呢?

2

我的小把件算不算精品呢?

3

朋友送我的小禮物,到底價值多少呢?

4

這個小裂會不會影響美觀?

5

買了不想要了好不好出手?買了這個再碰到更好的怎麼辦?……

買玉之後,心裡還是不踏實。問完朋友問玉友、問完玉友去市場看行情,看完行情還是不安心,還想著要找個專家鑑定鑑定……這樣玩玉,如果要總結,就是兩個字「心累」。

上至收藏平台,下到玉友之間,這些問題總是縈繞在耳邊。玩玉的過程,卻好像「玉玩人」。

玉的價值,讓玩玉人之間也產生了利益糾葛。如果是朋友之間買了一塊翡翠,回去找其他專家朋友之類的顯擺時,要是有人說是假的,或者處理過,那樣說不定朋友都沒得做了。

所以在這裡只想說,有時候,別人說的話隨便聽一聽自己做決定。因為別人說的不一定就是對的,自己感覺的也不一定是錯的。網絡畢竟是網絡,看不到實物,只能依靠照片來論證,誰也不能說自己說的就是百分百的准。

有些人說了,自己水平有限,吃不准東西怎麼辦呢,很簡單,那就多看少買。慢慢磨練自己的水平。

觀音菩薩 昱文軒玉雕工作室

如果實在是心癢難耐了,如今的網絡購買,都會有三至七天的鑑賞期,買些便宜的小東西,實物在手上了,這樣比看著照片問人要強吧,如果翡翠確實有問題了,無非就是退貨損失一個快遞費罷了。

而在這個過程中,卻讓你得到了學習,真翡翠,問題翡翠看多了,心裡也就多多少少有點數了。我想不至於每次買的都是問題翡翠吧!相信大部分商人還是看中口碑的。

在玩玉的過程中,有些辛苦是必要的。為分清什麼是好玉,我們閱讀成堆的文章,領略大量的實物。經過一系列修行,我們終於淘到心儀的美玉。

也許是我們期望太高吧,總希望辛苦得來的美玉能升值、能傳家,至少能拿出去炫耀一下。

正因為這些雜念,我們千方百計核實寶貝的價值,玩玉的心境也變了味道。最終我們為玉所困,被玉所玩。

人玩玉,玩的是光澤和溫潤;玉玩人,玩的是功利和貪念。

人玩玉還是玉玩人,一切在於心態。

如果對虛榮的追求,打擾了玩玉的好心情,我們何不向玉學習呢?

人佩玉,佩的是玉的品德,光澤和結構肌理,人玩玉,玩的是美麗悅目虛榮心。玉,戴的是人的素質和德行。

歷史長河,浩浩湯湯,源遠流長。千年的篇幅下,有著豐富多彩的文化沉澱,而玉文化作為其一,被傳承至今。文化的賦予,讓玉有了獨具一格的魅力,其體現出的價值與意義,更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一塊小小玉石上,可有山川日月、神獸諸佛,亦有詩情畫意、玲瓏雅致。古往今來,無數人以玉自省、自我約束,不斷提升自己的品格,每日與玉相伴,人的氣質和談吐自然會得到提升。

此外,玉石悠久的歷史文化,還能讓玩玉的人增長自己的見識,從中獲取一些他人所不知道的文化典故,業餘生活可以因為玉石的研究而變得豐富多彩,自己的內心也能獲得一種充實感。

在這樣快節奏的社會裡,能做玩玉這樣修身養性的事情,無疑是一種莫大的幸福,它能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美的感受、身體的滋養,還有收藏增值的巨大潛力,如此便做到了,家因有玉而貴、人因玩玉而雅。

玉能帶來精神的愉悅和滿足,購買、賞玩、理解的過程更是美妙無比,這裡面或許也有酸甜苦辣、真真假假,但這恰恰也是玩玉的魅力所在。拿得起,放得下,就是能享受得了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壞的。這樣才算不違初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pftYm4BMH2_cNUg8XD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