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天氣乾燥,孩子肺臟嬌弱,容易受到秋燥的侵擾,常見情況有鼻乾咽燥、皮膚乾澀、口渴欲飲、乾咳少痰、大便秘結。因此,秋季飲食要以潤燥、滋陰、潤肺為主。
那麼,如何用食補來預防和調理孩子「秋燥」
非燕窩莫屬了。不僅潤燥清肺、健脾利腸,而且能增強免疫力,又能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不少人有這樣的誤區,認為只有大人才能食用燕窩,但其實燕窩對兒童的健康和智力發育都有非常關鍵的作用。
燕窩中獨有的唾液酸是母初乳中對嬰兒早期生長發育必須的重要組份之一。唾液酸不僅可以阻止病菌入侵人體,同時也是流感病毒的受體,是流感病毒結合在粘液細胞中的結合位點。因此,燕窩中的唾液酸有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澳大利亞的研究者更發現,額葉皮層中的唾液酸濃度高,這可能促進神經突觸的形成,能夠幫助孩子的記憶力形成更加穩定的結構基礎,並加強神經系統的發育。因此,燕窩對兒童的免疫力與大腦發育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燕窩中還富含活性蛋,可以促進皮膚細胞生長,還能增強體質。平時經常咳嗽的孩子,可以適當食用燕窩,增強他們的抵抗能力。《本草綱目拾遺》中也有記載:「燕窩甘淡平,大養肺陰,化痰止咳,補而能清,為調理虛勞之聖藥,一切病之由於肺虛,而不能肅清下行者,用此皆可治之。」
對於腸胃功能比較弱的孩子,燕窩非常利於腸胃的吸收,能夠逐漸調節腸胃功能,改善腸胃的蠕動,讓營養更好地得到吸收。
在給寶寶吃燕窩時,有可能沒有注意到的「小細節」——
1寶寶吃燕窩要分階段
未滿4個月:
未滿4個月的寶寶,由於消化和吸收能力較弱,並不能很好地吸收燕窩中的營養,所以未滿4個月的寶寶不宜食用燕窩。
未滿4個月的寶寶以母乳為主要食物,如果媽媽吃燕窩,母乳中的唾液酸濃度也會相應增高。媽媽給寶寶喂食母乳,唾液酸可以通過母乳傳遞給寶寶,令寶寶的免疫力得到提高,還能促進大腦的發育。
4-6個月: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嬰兒在出生後頭6個月應該進行純母乳喂養。但專家指出,寶寶具體開始添加輔食的時間,應視寶寶的情況掌握在4-6個月之間。
寶寶滿4個月開始,就可以吃燕窩了。寶寶剛開始吃燕窩時,可以把燕窩添加到輔食(如粥、米糊、米湯等)裡面。
由於寶寶的消化系統較脆弱,因此要注意輔食的稀稠度。剛開始吃的時候,米粥或米糊可以多放點水,讓米粥或米糊稀一點,令寶寶更容易吸收。燕窩也是一樣,將燕窩添加到輔食裡面的時候,可以多放一些燕窩裡面的湯汁。在寶寶食用多次後,可以逐漸增加輔食的稠度和燕窩的量。
1周歲後:
滿1周歲的寶寶一般已經長出4-6顆牙齒了,吃燕窩也可以不用太稀也能容易吸收了。在搭配上,除了比較容易吸收的清燉燕窩和燕窩粥以外,還可以多加一些增加富含維生素的水果燕窩,將水果切成小丁或磨成泥,加入燕窩中,既營養,又能培養寶寶的咀嚼功能。
2吃燕窩的分量要循序漸進
成人每次吃燕窩的分量是3-5克,寶寶吃燕窩分量可以減半,每次吃1.5-2克,隔天吃一次,一個月15-20克就可以了。
寶寶吃燕窩的分量最好固定,不要今天吃1克,明天就吃5克,這對於寶寶的消化系統無疑是一種傷害。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可以按年或按季度給寶寶增長吃燕窩的分量。
3確認寶寶無蛋白質過敏方可食用
燕窩中含有大量蛋白質,因此,我們在給寶寶吃燕窩前,先要確定寶寶有沒有蛋白質過敏的症狀。
給寶寶第一次吃燕窩時,量可以少一些,寶寶吃完燕窩後,先觀察三天,如三天內沒有出現過敏症狀,就可以繼續食用。如果寶寶出現過敏症狀,如嘴巴四周或皮膚出現紅疹,或是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寶寶很有可能對蛋白質過敏,就不適宜吃燕窩了。
4發燒感冒忌食
由於感冒發燒時最重要的是排出體內的邪氣,如果這時吃燕窩,一來由於此時腸胃功能較弱比較難吸收當中的營養,二來也有可能會令體內邪氣無法排出,影響感冒發燒的康復進度,所以寶寶在感冒發燒時不宜食用燕窩。
5挑毛要儘量挑乾淨
很細很細的燕毛吃下去對人體沒有影響,但給寶寶吃的話,還是得儘量把燕毛挑乾淨,不然寶寶吃下去容易會引起咳嗽或消化不良等現象。
6隔水燉的時間需稍長
平時我們燉燕窩,一般隔水慢燉20-25分鐘就可以了。由於寶寶的消化系統較弱,可以把燕窩多燉5分鐘,令燕窩口感更軟糯,更容易被寶寶吸收。隨著寶寶逐漸長大,燉燕窩的時間可以逐漸調整為正常燉燕窩的時間。
7妥善保存燕窩
干燕窩可以密封后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保存,或者放進冰箱冷凍室(0-2℃)保存。泡發好的燕窩可以放進容器中密封好,再放到冰箱冷凍室中保存,7-10天內要食用完畢。燉好了又沒吃完的燕窩可以密封好放到冰箱冷藏室保存,2-3天內要食用完畢。如果發現燕窩發霉,就不要給寶寶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