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加班呢,愈發呈現出幾種現象:
第一,加班最初的意思,是這一種非常規的、臨時的手段,相當於汽車的備胎,只是候選方案而已。
第二,現在的加班開始變味,成了常規的、長期的操作,備胎轉了正。
第三,加班變得程序化、儀式化、虛無化,還衍生出了所謂的「加班文化」。很多時候,加班就是做做樣子、磨洋工。時間是「加」了,可並沒有算到「班」的頭上去。
我看有好多網友,特別是搞IT、網際網路的朋友抱怨:
一味加班、腦子都木了,根本寫不出像樣的代碼,工作效率反而低下;
總是讓員工加班,是管理水平低下的表現;
讓我加班又不給調休、不給加班費,我就磨洋工、做做樣子就好了;
……
其實呢,上邊這些情況,老闆們八成是心知肚明的。
我再說一遍,老闆們是心知肚明的。費飲用水、費電、還有加速固定資產折舊,員工也未必在好好乾活,為什麼明明看上去是虧本的買賣,老闆們還要一再堅持呢?
有句話說得好:你可能會賺到,但老闆絕對不會虧。
因為老闆要的,根本就不是工作績效和產出,而是兩個字:控制。
確保對手下員工的控制,對於一些老闆們來說,比損失的那點兒蠅頭小利,更為重要。
控制有許多好處。
其一,把員工困在辦公室里,可以進行軟性監控,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防止員工單飛、或者跳槽。不給你時間,讓你累得跟死狗似的,回到家倒頭就睡,還能有別的想法嗎?
這一招一定要做一個配套,那就是培養企業文化,再加上管理制度,最好讓員工自覺自愿,不用付加班費,否則就得不償失了。花小錢、辦大事,這才是管理的精髓。
其二,你說你只想好好待著、一輩子當碼農,沒有創業和跳槽的打算?無所謂。加班文化還有另一個作用,那就是:阻斷外部聯繫。一些職場小白,經常稀里糊塗:明明自己的工作做得還可以,為什麼主管還總是雞蛋裡挑骨頭?要不就是說任務沒完成好、要不就是說態度有問題,而且好像怎麼做都不對,這是怎麼回事?答案很簡單,還是為了控制。
我們舉一個例子,就明白了。凡是創過業、做過管理的人,應該都有這樣一個共識:
在所有的部門裡,銷售部門是最頭疼的;在所有的人員里,銷售人員是最難管的。
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銷售是需要經常出去跑的。這一跑,外邊的花花世界、各種其他的消息,包括客戶的、競爭對手的、其他銷售的,統統都知道了。
眼一花,心就散;心一散,隊伍就不好帶了。
「你說我工作沒做好?單子是我拿下來的,業績在那裡擺著。
你說我態度不好?可咱客戶關係做得好,客戶就是上帝,上帝都喜歡我,你算老幾?
你說待我不薄?咱可是跟同行打聽了,他們那裡跟我同級別的,掙得是這兒的三倍!」
所以說啊,作為老闆,如果能夠 阻斷員工從外部、也就是社會上獲取信息的來源和渠道,就可以比較順利地對員工實施單一評價。 因為沒有參照物,所以哪怕員工覺得老闆的意見不那麼對勁,但也拿不出有力的依據來回擊,氣勢上矮人一頭、道理上短人一截,往往只能生悶氣,大不了上網發個帖子、吐個槽。
俗話說的好,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嘛。
這麼好用的管理方法,換做你是老闆,你能不動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