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心,是一個成年人的歸屬感

2019-12-25   今夜情感


fifty-seven

文|今夜情感

責任心,是一個成年人的歸屬感。

人生,要學會為自己負責。

私心是一個人的天性,也是一個人的性格弱點,每個人都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擇手段,但是從另一個層面來說,在某些時候,其實人並不懂得為自己著想,確切的說,是不懂得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小到需要對家庭對朋友對家人負責,大到對社會對國家負責,但是對於自己來說,只有自己能對人生負責。

所以,讓人生有一種責任感,才不算是虛度人生。

人生的很多時候,我們可以推卸責任,比如說對於學習,對於工作,我們都可以適當的推卸,但是唯獨對自己的人生,全部都需要自己承擔,沒有人可以轉讓,絲毫都不能依靠別人。

張昕宇曾經說這樣一段話:「你剛遇到一點小困難,你就開始掉頭,那麼你的責任感在哪呢?尤其是男孩子,你需要養家餬口。」

為你的人生負責,逃避是最糟糕的一個藉口,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人生應該怎麼負責都不知道,這才是一種可悲。

而責任感就是努力工作,就是未雨綢繆,就是有一份擔當和責任心。

海邊有一個小鎮子,都靠出海捕魚為生,這些捕魚的人中有一個老漢是最厲害的,捕魚的技術非常好,並且有一艘大船,跟隨他已經很多年了,他要靠這一艘大船養活自己以及家人。

老人對這個大船非常愛惜,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不捨得從船上卸下來一個零件。

有一天他的兒子告訴父親說:「船上有一塊木板鬆了,想要換掉。」

老人聽了就非常生氣的責罵兒子,說:「這個船跟我的時間比你的年齡都長,你為什麼要把板子換掉呢?你知不知道我和這條船的感情。」

他的兒子拗不過父親的脾氣,無奈的走了,父親看了一下那塊板子,看到上面已經非常破舊,滿是釘眼,但是還是不想換掉它。

幾天之後一家人開著船出發,老人帶著兒子去大海捕魚,但是這一次剛好經歷了風暴,老人總以為能靠大船度過這次風暴的時候,卻發現板子開始漏水。

有的時候,悲劇是我們不想看到的,但是悲劇總在自己的疏忽之間,很多人會因為各種各樣的藉口而缺乏對於生活的未雨綢繆,最後導致人生出現問題。

人生任何的疏忽,任何的心性缺憾,都是人生糟糕的根源。

如果想要有人生好的結局,就要養成一個習慣,這一個習慣就是隨時學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一個人唯有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即便是一些細小的問題也能夠認真對待,這樣人生必然會往良性的方向去循環,建立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信念和狀態。

歌德曾經說過:「責任就是對於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因為有愛,這件事情本身就有了生命意義,也達到心靈的滿足。」

曾經有一個青年,在馬拉松跑步的時候獲得了金牌,記者就問他:「你憑什麼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呢?」

他說:「憑智慧戰勝對手。」

很多人認為他是故弄玄虛,馬拉松拼的是耐力和體制,而智慧這個理由難免有一些牽強。

後來兩年之後,又一次馬拉松賽邀請他參賽,這個青年又獲得冠軍,記者又問他獲勝的秘訣?他仍然說:「用智慧戰勝對手。」

這一次記者不再挖苦他了,後來這一個謎底終於揭開了,青年在自傳之中說:「每次比賽之前都要乘車把比賽路線看一遍,沿途把醒目的標誌畫下來,一直到賽程的終點,然後就以合適的速度向第一個目標衝去,到達第一個目標,又用同樣的速度往第二個目標衝去,就這樣把整個路程詳細分化,當自己跑到某一個階段的時候,還有多久到達目的地自己心裡有數,就不會被遙遠的距離嚇倒了。」

所以在很多時候,人生最終的結局,就是源於自己對於這件事情傾注的心力。

人生這一場「馬拉松」也是如此,你對於人生注入了多少心力,負了多少多少責任,最後就會塑造什麼樣的成就。

所以責任感,永遠是一個成年人的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