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首例,用導航App衛星喊「救命」的父子獲救了!

2024-10-21   昆明信息港

「當時在深山裡,走了兩三個小時了,樹木太茂盛,分辨不出方向……」提起前不久的遭遇,雲南的肖先生仍有些後怕,他感嘆,多虧了一個「救命神器」,最後成功脫困。

國慶前夕,在麗江束河古鎮附近的一座大山上,一對父子被困深山,通過高德地圖app發出求救信號,麗江藍天救援隊迅速出動實施救援,這也是雲南首例通過高德地圖App衛星求救功能實施的成功救援案例。

父子深山迷路3小時 導航彈出求救功能

肖先生是麗江本地人,他自己也沒想到,會在家門口迷路。他回憶說,國慶前的周末,他想帶孩子去戶外走走,當時熟門熟路的就到了束河古鎮的後山,開車上了山,把車停在山頂後,就和孩子進山徒步了,除了手機,隨身並沒帶什麼戶外裝備。

這對迷路父子被成功救援

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這一走,就走了2、3個小時,當兩人越來越疲憊、口渴,而且孩子明顯出現體力不支的時候,他才意識到自己迷路了,周圍全是樹,覆蓋茂密,「打電話求救也說不清在哪裡,而且山裡的信號斷斷續續,就想著看能不能通過地圖導航出去」。

於是,肖先生打開了高德地圖,「完全出乎意料,導航它好像意識到我迷路了,頁面自動彈出了一個求救功能,我試著點了一下,沒想到竟然真的有用。」

據負責此次救援的麗江藍天救援隊隊長孫澤回憶,當天12點半左右,他們接到了藍天救援隊雲南省協調中心轉來的一條求救線索——有人通過高德地圖發出求救信息:一名男子和小孩在麗江束河古鎮後山徒步時迷路,需要救助。麗江藍天救援隊立即派出一支6人快速反應小組驅車前往,因為高德求助信息里附帶了求助者的詳細經緯度坐標,根據衛星定位裝備搜索定位,隊員們驅車1個小時很快就找到了被困者,隨後將兩人安全帶出了大山。

「就很快,他們騎著摩托車趕到的時候,我覺得很神奇,也很感激!」肖先生說。

精準定位立功 科技助力藍天救援

作為隊長,從事藍天救援工作12年的孫澤有著豐富的救援經驗,參與及指揮的山野救援50餘次,成功營救過26名失聯驢友,搜索到7名遇難驢友。孫澤表示,雲南山區較多,野外山地被困的事情經常會發生,尤其在麗江當地,像玉龍雪山、虎跳峽這些地方都吸引了很多徒步者,危險時有發生。

孫澤表示,野外山區救援最困難的就是定位被困者位置,以往搜救一般有三種方式:人員搜索、搜救犬搜索、儀器搜索,有時幾天幾夜都找不到被困者,從而耽誤了救援時間。同時,針對深山救援,即便被困者手機有信號,可以通過電信運營商基站定位,但基站定位基於扇形定位原理,可能會圈定一個30-60公里的範圍,經常誤差較大,「我曾經遇到過的一次基站定位被困者,和實際位置相差30多公里,在野外基本就很難找到被困人了。

孫澤說,這是藍天救援隊在雲南第一次接到通過高德地圖App發出求救信息從而實施的救援,因為附帶了求救者的經緯度,對搜救工作幫助很大。「這種衛星求救功能大大減少了位置誤差,建議戶外活動的朋友都能知道這個功能。」孫澤建議。

救援互助聯盟 已在全國幫助多起戶外救援

「我們已經幫助了四川、雲南、吉林、貴州等地成功實現了多起戶外救援。」高德地圖產品經理肖陽介紹說,高德地圖V15版本推出衛星求救功能以來,雖然上線沒多久,但已經在越來越多的戶外救援場景中發揮了作用。

同時,在應急管理部有關部門指導下,由高德地圖聯合藍天救援隊、曙光救援聯盟、北京綠舟救援隊等單位組成的「救援互助聯盟」已經成立。用戶通過高德戶外求救功能發出的求救信息,將第一時間通知救援互助聯盟各成員單位以及周邊熱心用戶,快速實施救助。

肖陽介紹說,最近的一次救援案例發生在10月12日,事發廣西惠州大南山,一位驢友小陳當天想去山頂徒步,按照溯溪探險路線去往山頂,地圖上看直線距離只有三、四公里,沒想到越走越艱險,直到天黑,已經攀爬了6個小時,途中還被沿途灌木劃傷,精疲力竭之際,隨身攜帶的水和食物也用完了,手機失去信號。絕望中,小陳根據高德地圖彈出的「求救提示」,通過衛星求救功能聯繫上了惠東藍天救援隊,隨後被成功營救。

被困者在高德地圖App發出求救信息

小帖士:

戶外求救指南

1.戶外徒步時,提前打開高德地圖App搜索「足跡返回」,開啟足跡記錄功能,將極大方便使用原路返回功能防止迷失。

2.迷路或遭遇危險時,立即在高德地圖搜索「衛星求救」,發送求救信息和軌跡,第一時間通知「救援互助聯盟」和周邊熱心用戶及時救助。

都市時報 全媒體記者吳雙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