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視軍事頻道播出了西部戰區某部尖刀連,攜帶新裝備進行高原訓練的報道。報道中的核心裝備是可攜式制氧機,參加高原行動的官兵每人都背上了一台,通過鼻子上夾著的一根透明塑料細管可以隨時供氧。官兵們表示,有了這套裝備之後,在5000多米的高山上行動和在內地平原感覺差不多,基本擺脫了高原反應的困擾。
這則新聞在印度引起了廣泛關注,一些印媒在採訪了軍方人士後寫道,這讓印軍認清了與中國軍隊的差距。其中《歐亞時報》報道的標題是「裝備了隨身攜帶的氧氣裝置之後,中國士兵有望在喜馬拉雅山脈LAC地區擊敗印度軍隊」,印度人的焦慮可見一斑。
(央視報道截圖,圖中連長鼻子上的供氧管和身後的數字電台天線十分清晰)
央視曝光的可攜式制氧機英文稱為「可攜式氧氣濃縮器PCO」,能夠吸入含氧量低的空氣並產生濃度為95%的氧氣。印度前陸軍北方司令官潘納格中將承認,這套裝備有助於提升士兵在高海拔地區的表現,但是他仍然認為,該裝備可能存在重量、電池壽命和成本等方面的問題。不過印媒分析,即使電池支持的時間不長,中國在邊境地區的電力基礎設施也足以及時給這些裝備充電。而且中國在商業和工業電子設備製造業領先全球的地位,讓這種設備的重量和成本都可以接受,解放軍官兵能夠在高海拔地區實現人手一台,就是很好的證明。
印媒還採訪了兩個印度陸軍軍官,他們都認為這種可攜式制氧機對於從平原地區調動到高原地區作戰的士兵快速適應環境非常有用,可能會造成4-5天的戰鬥力的明顯差異。目前的醫學規範要求人們在開始登山之前,至少要花四到五天的時間在高海拔地區的營地對呼吸和心血管系統進行適應。因此如果一旦中印開戰,雙方都要從後方向前線調兵增援,有了可攜式制氧機的中國軍隊將擁有很大優勢。印媒尤其提到,在2021年印度新冠疫情最高峰的時候,印度國內嚴重缺乏制氧機,中國在5月份出口了26000台醫用呼吸機和制氧機給印度,體現了中國工業體系的強大實力。
(單兵數字電台已經在我軍前線部隊普及,幾乎人手一台)
不過,在中央電視台播放的視頻中,印度媒體完全忽視了我軍尖刀連裝備的另一種新設備:幾乎所有戰士人手一台的新型單兵數字電台。這可以從士兵背後的長杆天線和耳朵上的耳機通話裝置就能看出來。這套系統的普及對於我軍基層的戰術指揮有重大意義。印度軍方也許能夠看懂,但就是不說。這裡我們科普一下單兵數字電台和民用對講機的區別——
普通民用對講機大部分是模擬制式,使用已經發明了一百多年的調頻技術,兼容性好,價格十分便宜,但保密性和抗干擾性能都很差,或者說,根本不具備保密性:所有模擬對講機只要調整到同一頻率,都可以聽到對方的講話。俄羅斯軍隊在俄烏衝突中就大量使用了這種廉價模擬對講機,結果被烏軍截聽了不少信息,吃過大虧;近些年開始普及的民用數字對講機價格稍貴,擁有一定的保密性和抗干擾性,通過設定通信群組,不同群組內的成員是聽不到其他群組的通話的。但是由於民用數字對講機的通信協議是公開的,因此使用專業電子戰設備還是可以截聽的。軍用單兵數字電台擁有軍用級的加密能力,從理論上就不太可能被破解,通常還使用快速跳頻技術,抗干擾性能和保密性能都大大增強,當然價格也相當昂貴。此外,這些單兵數字電台還可以發送數字信息,包括文字消息、位置坐標和照片等,能夠傳達豐富的戰場信息。
(印度陸軍中只有少量士兵裝備了民用對講機)
反觀印度陸軍,從目前網際網路上能找到的公開照片中,我們可以發現印軍基層大部分士兵沒有對講機,通信基本靠吼,少數人在使用民用對講機,只有排一級才有背負式的軍用電台。可以說,印軍的通信裝備已經比我軍落後了一個時代。現代戰爭打的就是信息戰,印軍的這種裝備是無法與我軍對抗的。我軍前線作戰部隊能夠人手裝備一台軍用單兵數字電台,充分展示了我國強大的經濟實力以及與之相匹配的先進裝備的普及。央視的報道,讓印度軍方看清楚了與中國軍隊的差距。
(印度陸軍在排一級裝備有軍用電台)
但是我們也需要清楚,印度人在被打痛之前是不會壓制他們的野心的。最近《印度快報》刊登了前印度陸軍參謀長馬利克的文章,核心思想是不甘心在中印邊境對峙中吃虧,提出了了所謂的「邊境衝突五原則」建議,最關鍵的是要改變雙方遵守多年的交戰規則,要求允許印度士兵開槍,並讓印度軍隊準備好利用高海拔山區地形進行主動報復,企圖繼續在邊境搞蠶食前進政策。但這種狂妄的囈語註定只會遭遇更大失敗。
對於中印邊境對峙,印度人常說的一句話是「印度已經不是1962年的印度」,言外之意是如果中印再爆發衝突,印度不會像1962年那樣吃敗仗。印度人把頭埋進土裡,壓根就不會去想——中國也不是1962年的中國。在1962年,中印的國力基本相當,中國還略微落後一些,然而現在中國的GDP已近印度的6倍。中央電視台的報道就充分展示出了中印國力的差距。可惜大部分印度人看不懂,也裝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