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把「一個創業方向」作為一個目的地,那麼通常來說,通向這個目的地的路有兩條,也可以稱其為兩大派別,一個是經驗派,一個是邏輯派!
經驗派又有兩個分支,一是「向別人打聽」,二是「靠自己實踐」。
- 「向別人打聽」或許是隨便漫無目的的閒聊天,也有時候帶有一定目的性的。
- 一般是就自己關注的或者聽別人說有機會的行業,向一些行業相關人士進行討教,深入了解該行業目前狀況(是否是門好、進入門檻高嗎、目前行業發展到了哪個階段、競爭狀況如何、行業頭部企業是如何運作的等等),判斷與自己的現狀(能力、資源等)是否相匹配。
-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你的朋友里有馬雲、雷軍這樣的人,能給你非常有高度的經驗輸入,是非常有價值的。
- 「靠自己實踐」簡單地說就是從事與自己原本行業相關的創業,直接將自己過往積累的經驗拿來使用。比如原來做AAA的,出來再創立一個AAA公司,或者原來在餐館工作的,出來開一個餐館。這兩種就屬於「經驗派」。
而「邏輯派」的認知則建立在大量的市場研究和理論之上
這回普遍出現在網際網路之上,並且未來的行業巨頭一定會出現在這些從來都沒有人做過的事情上!
這兩種方式可能通向同一個結果,只是前進的路徑不同。
這兩種方式各有利弊,並無高下之分。
- 經驗派走的因為是已經被驗證可行的道路,所以成功的幾率會高一些;但同時,這也是大家都能看到的方向,必然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且很難做到行業領先的位置。更大的風險來自於很多時候,經驗是有時效性的,在昨天還管用的經驗,未必適用於今天;
- 邏輯派要走的路因為從來沒有人走過,是你構想出來的,前路顯得更加渺茫,路上也充滿了各種無法預料的障礙和危險,失敗的幾率比較高。但一旦成功,非常有機會做成一個特別大的生意,成為行業領軍的企業。另一方面,客觀來講,對一個已經被驗證可行的方向,再從頭進行邏輯推導,並不是一個好的方式。
通過經驗進行的創業和藉由邏輯進行的創業所需要的團隊能力和方法論並不相同。
事實上,這兩個派別並不是截然獨立的。
- 首先,對經驗派來說,每天都有很多人告訴他很多看起來不錯的創業方向,他必須在充分吸收自己或別人經驗的基礎上,做出獨立判斷和思考,而這多少用到了邏輯派的技能。
- 第二,對邏輯派來說,太陽底下沒有任何事是完全創新的,在進行邏輯推導的過程中,總有一些過往的經驗可以進行參考。例如共享單車雖然始於一個構想,之前也沒有人做過,但同屬於共享交通的滴滴和Uber,無疑能為其提供一些啟示。通過理論分析之後去類比一些經驗,就可以在裡面去琢磨一些規律。
- 第三,哪怕一開始是作為經驗派去選擇了創業方向,在創業的過程中,也往往會碰到需要用邏輯派的思路解決的問題——例如以團購起家的美團,也不是永遠耗在這一個業務鏈上,而是通過做團購打下的基礎,又做了外賣、做了其他的業務。
- 第四,經驗借鑑不見得都是有效的,一個經驗在其他地方有效,在另一個組織裡面可能就不見得有效。
綜上,尋找創業方向有兩種路徑,通過這兩種路徑尋找到的創業方向,所需要的團隊能力和方法論並不完全相同。
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兩種路徑並不是完全互相獨立運用的,要學會進行有機結合。
更重要的,尋找創業方向並不是一件一勞永逸或者一蹴而就的事情,第一個切入點很重要,但如果切入點沒有預期那樣大的機會也不必過於失落,一個成功的企業必然要時常以現有資源和業務為依託,進行再次創新創新,方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文/智權俠——商標註冊318上智權俠,詳情點擊下方查看更多
創業logo設計:logo.xwz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