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2》「一女多男」的終極目標,就是乙游

2024-07-22     娛樂資本論

作者 | 莉拉

在爭議聲里,《長相思2》的故事開始收尾。

相比起第一季,《長相思2》只有一半的集數,但按照原著的故事,劇情的高潮都集中在這23集裡。相柳(檀健次飾)搶婚,瑲玹(張晚意飾)「我想和你長相守」名場面,塗山璟(鄧為飾)澄清誤會……這些都是看完第一季的觀眾們翹首以盼的劇情。

在吊足劇粉胃口的情況下,《長相思》斷播一年,熱度卻未消退,播出前預約破950萬,首播當天,上線13分鐘熱度破22000,隨後迅速突破28000。招商方面,上線首日更新4集,每集廣告數達到11個,廣告聯名突破70個,創下電視劇開播廣告招商歷史紀錄。

吸引了無數劇粉的「一女四男」是這部劇最大的賣點,在這個標籤之後,CP粉的黨爭、不同男主黨對劇情和戲份的爭議是《長相思》熱度的來源,也是2023到2024年和劇集無法解綁的高頻詞。

脫離單一的「1v1」,不同特質的男性角色在同一個故事裡被審視、被比較的情感模式,不只出現在當下國產乙女遊戲的圈子裡,也成了當下女頻影視劇的流量密碼。

AI作圖 by娛樂資本論

只是,有了乙女遊戲包裝模式的「一女多男」劇,卻很難複製乙女遊戲的創作內核。《長相思2》正是因為成全劇情的推進,而弱化了女主選擇的自主性,三個男主也因為戲份比重不同而出現爭議。

換而言之,男色自由被擺上了台面,乙女遊戲的風行正在給出新的創作靈感。但同時,「一女多男」劇的創作也面臨著越來越嚴格的審視和要求,當劇情偏離了乙女「主控」的敘事原則,必然會面臨口碑的崩塌。

輪迴的「一女多男」

「一女多男」並非什麼很新的概念。在中國影視劇近20年的發展過程中,這個題材從未消失在大眾視野里,只是經歷著集中和分散著上線的不同階段。

1.0階段出現在千禧年初,台灣偶像劇盛行的時期。

2001年的《流星花園》,劇中1個女主,4個男主,其中道明寺、花澤類都在相處過程中對女主杉菜產生情愫,在人員配置上是一女多男,本質還是三角戀的模式。

《公主小妹》也是同樣的劇情走向,在劇情前期埋下一女四男的疑問,但走到劇情中段就還是回歸到1v1的情感模式上。

在這個階段,除了《流星花園》《公主小妹》這樣的偶像劇之外,並未出現更多受歡迎的「一女多男」劇。相反,在那個年代,金庸古龍的武俠ip餘溫尚存,仙俠劇也剛開始盛行,以男性成長為中心故事的「一男多女」劇情則更受歡迎。

2010年到2015年間的2.0階段,2005年之後,穿越、女強、女尊類言情開始在晉江等網文平台大行其道,在經歷了5年的積累之後,IP改編的影視劇開始井噴。

2011年《步步驚心》大火,女主從現代穿越到清宮,在求存與成長過程中,和多個皇子產生的情感糾葛。其中,與女主有明確CP線的就有4個男性角色,此外還有友情線的1個男性角色。

《步步驚心》的大火直接推動了當時的CP黨爭,出現了「四曦黨」「八曦黨」「十四曦黨」等CP粉群體,直到現在還能在劇集彈幕和二創視頻的評論看到CP粉「打架」。而《步步驚心》的作者桐華,正是當下《長相思》的編劇和原著作者,這位作者的大部分作品都屬於「一女多男」的模式。

《步步驚心》之外,《花千骨》是另一部由小說IP改編的大火的「一女多男」劇。劇中女主與4個男主都有情感糾葛。

在此之後,一女多男的模式開始變得少見,1v1和三角戀模式大行其道。中途仍有零星的一女多男小說IP被翻拍,例如電視劇《鳳求凰》,以及天下歸元的小說《凰權》翻拍的《天盛長歌》等都屬於大製作,但成績都不盡如人意。

2023年暑期的《長相思1》的大熱將「一女多男」的題材帶到了3.0階段。同時,在近兩年乙女遊戲熱度的加持下,這個概念被更多地提出來,轉化到女頻劇賽道,變成先聲奪人的標籤。今年《墨雨雲間》《玫瑰的故事》《長相思2》接連占領暑期檔熱門,則證明了這個模式仍對觀眾有吸引力。

此外,相比起以前更多集中於古偶的「一女多男」,當下現偶也開始引進這樣的創作模式,熱播的《你比星光美麗》里譚松韻飾演的女主角也與三個男主有不同的情感瓜葛。

創作升級,營銷升級,問題不在「一女多男」

《長相思2》的走向有點不妙。

如果保持開播時的水準,《長相思2》妥妥能進入今年的爆劇俱樂部,趕超暑期檔剛播完的《玫瑰的故事》和《墨雨雲間》。但在劇集站內熱度突破30000後,《長相思2》就不再保持高走的姿態,變成了一場粉絲內鬥,路人避而遠之的亂戰。

劇的口碑下行,題材也開始受到觀眾質疑,「一女多男」這個制勝法寶似乎這次失效了。

但問題真的出在「一女多男」這個模式本身嗎?

「你希望看到的是主動出擊的女主,可以吊打所有人的女主。不希望看到的是柔弱的,拘泥於小情小愛的女主角。其實這跟大家投射的社會焦慮是息息相關的。」視頻平台的製片人高姿告訴娛樂資本論。

《長相思2》里女主小夭(楊紫飾)的人物塑造顯然偏離了這個期待。《長相思1》里觀眾被清水鎮里「玟小六」的獨立清醒與智慧所吸引,被她拿得起放得下對塗山璟的感情所吸引,認為這是一個有著清醒認知,並不困囿於情愛的女主。

但這一人設在劇情後期被推翻了,小夭在第二季的劇情里,更像是徘徊於四個男主之間的工具型女主,她的所有選擇都圍繞著四個男主的命運,而拋卻了對自我命運的自主性。這才是導致當下觀眾失望的最主要原因。

「比如說玫瑰,她的觀念就是先愛了再說,時間要緊,對每一段感情都 all in,但也拿得起、放得下。第一季的小夭也有這個特徵。這個女本位意識的增強,就是來源於大家的期待,以及大家感情觀的變化。」高姿告訴娛樂資本論。

「《長相思》的賣點就是雄競和虐女。」資深劇宣小飯告訴娛樂資本論,「為了虐而虐,你看小夭在劇里被折磨得死去活來的。」

換言之,當下觀眾厭惡的並非「一女多男」,而是「虐女」和女性角色自主性的弱化和消失。這樣的劇情走向,將升級的「一女多男」敘事,推回了曾經的瑪麗蘇敘事之中。

這一套在當下顯然已經不吃香了。今年《如懿傳》被吐槽也正是因為主角如懿對皇帝的情感態度,消極地包容男權帶來的悲劇,而非正向地為自己的命運爭取。

當下的女性向敘事從傳統言情文中有一個男人值得等待,轉向了有一段情感需要體驗。而在所有的情感關係中,女主成了選擇的那一方。而剝離情感戲份,女主也擁有完整的個人成長線、故事線。這是今年《墨雨雲間》和《玫瑰的故事》能收穫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高姿表示,在這樣的劇集中,一個鎮得住場子的女演員是至關重要的。《玫瑰的故事》劉亦菲,《長相思》里的楊紫都很能扛劇,而《墨雨雲間》的吳謹言則因為《延禧攻略》在女頻戲上頗受觀眾認可。

「女本位」的趨勢下,劇集在營銷方面,「女性」和「CP多樣化」成為重點。

為了迎合女性觀眾的情緒與喜好,「女性意識」「大女主」等標籤緊密貼合在所有從女主視角出發的劇集身上。「以女性視角去貼,這是一個大方向。我們肯定是以女性第一視角去切入,找到社會議題內容上的共情點,觸及用戶的一些high點。」小飯告訴娛樂資本論。

《墨雨雲間》從一個「復仇爽劇」出發,到後期劇情開始討論女性處境和女性意識,便來源於此。無論是正面角色薛芳菲,還是反派婉寧公主、後母季淑然,都呈現了更飽滿的個人故事線,展示了三種女性處境。

CP內卷和雄競是另一個營銷重點,在這一點上,國產「一女多男」影視劇正往乙女遊戲靠攏。觀眾會將自己代入到女主角的視角之中,在不同人設的男主之間做選擇。

「男色是用來穿透市場的。」高姿向娛樂資本論說道,大家會代入女性角色去看劇,但真正能夠吸引觀眾的,還是不同男主的故事線。

《長相思》的3條主要CP線:塗山璟屬於溫柔暖男型男主,與女主兩情相悅。相柳屬於守護型男主,以暗戀線為主。瑲玹則是「強制愛」和權謀線的腹黑霸總人設,通過上位者權利來爭奪女主。

劇方在有意識地營銷與引導不同的CP線,《長相思2》官方抖音號里的視頻多是一對CP的剪輯,少有單人劇情上的宣傳。騰訊視頻《長相思2》播放頁面下有「相思榜」,即為不同CP投票的榜單,通過看廣告的方式可以增加投票次數。票數最高的CP有獨家花絮放送。

不止在劇中,在劇外《長相思2》也引入了國產乙女遊戲的玩法,不同的男主有單獨的投票通道,也有與單獨角色對話的AI通道。這也證明,「一女多男」題材劇很大程度上包含著「男色消費」的本質。

可以雄競,但不能脫離女主「主控」

但問題出在,《長相思2》套了乙女遊戲的殼,卻沒法變成一部真正的乙游。

乙游里一個重要的吸引力就是不同的男色選擇。女性在凝視男性和處於主導地位中獲得權力,以此滿足男色消費的需求。「大家喜歡將自己投射到劇里的女主身上,通常看哪對CP,喜歡哪個男主就能反觀一個人對於某種情感模式的認可和追崇。」

為了迎合不同喜好的女性玩家,男主之間的劇情比重幾乎是等分的,不會有戲分輕重的差距。其次乙女遊戲里的男主幾乎不會有顯性的人格缺陷和性格弱點,他們投射的是女性心目中理想的男性形象。

《長相思1》里,在與三個男主發生故事的同時,女主小夭的心境與所處環境也有所變化。但同樣的特質在於,這三個男主的缺點都被弱化,他們更偏向於設定不同的紙片人男主。

但隨著劇情向高潮推進,《長相思2》里不同男主的缺陷開始放大,女主承受著男主角們的缺陷,被逼迫著做下選擇。例如,小夭接受著塗山璟已有婚姻的事實,接受瑲玹陷害塗山璟,卻因為是至親而無法復仇的命運。

在乙女遊戲里,女主被玩家稱為「主控」。顧名思義,代入女主的玩家擁有絕對的選擇和控制權。而在《長相思2》里,小夭所經歷的這些被迫的處境,讓她喪失了第一季的「清醒人設」,也與擁有100%選擇權的乙游女主越來越遠。

而主打輕現實的《玫瑰的故事》,則規避了乙游設定的完美男主模式。

四位男主都有著巨大的缺陷,與他們的人物設定相輔相成,幾乎展現了幾個男性的刻板形象。「因為這個劇的主旨在於講女性成長,這一點上和古偶有本質區別,觀眾投射的情感是不同的,大家想看到的是玫瑰能從情感中獲得個人成長而非獲得一段穩定關係。」

但無一例外,所有「一女多男」劇中男主的角色都偏工具化,這個原則是不能打破的。他們是女主劇情的助推,也是某種情感模式的投射,但幾乎都沒有自己的主線劇情。一旦劇集違背這個原則,就會遭到觀眾的詬病。

《天盛長歌》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因為大女主文本變成男主的權謀文本,這部劇在播出時創下湖南衛視黃金檔有史以來的最低紀錄,平均收視只有0.4%。《長相思2》也正因男女主之間的主導關係顛倒而受到爭議。

(《天盛長歌》原著《凰權》作者天下歸元回應)

「你從誰的角度去寫這個故事?你想訴說誰的故事?如果你是去訴說的是這個女性的故事,那這些男性在這個世界裡一定沒有這個女性那麼豐富和出彩。這是一種創作規律。」高姿說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e1c8021362e314f7c17d4dd6d193e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