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中的奉節

2019-07-25   奉節人家網



一、王維舟駐防奉節

  民國六年(1917年)夏,王維舟響應孫中山「護法」號召,討伐袁世凱,激戰北洋軍,兵臨下川東各縣。護國討袁勝利後,王維舟任「靖國軍」團長,駐防奉節,司令部設在考棚(原老城奉節師範學校內)。

民國七年(1918年),王維舟團主力開赴巴東、秭歸一帶追擊北洋軍吳光新部,團部僅留少數人駐守,且分一個連駐蓮花寺。11月27日,知事劉瑞麟奉川東鎮守使熊某密令,帶領縣警備隊、商團,聯合孫繼武、尹大才等約千人圍攻團部。

王維舟沉著鎮定,嚴陣以待,眾久攻不下,孫、尹指揮縱火焚燒考棚,王指揮士兵伏火光下不動,等攻者蜂擁奪門,則開槍設計,當者立斃。終夜未能攻入,拂曉,援軍至,內外夾擊,斃百餘人,知事劉瑞麟攜眷出城,奪小舟逃往下游,孫繼武於激戰中為仇家暗殺致死於是解圍。王團官兵為了泄憤,紛紛要求血洗夔城。王維舟力排眾議,堅決制止,謂暴行系北洋軍爪牙所使,與奉節民眾無關,革命軍絕不能與民眾為敵,緊張態勢遂得化解。

  王維舟部隊在奉節軍紀嚴明,遠近稱頌。


二、劉伯承兩戰夔州

  民國9年(1920)冬,駐夔州北洋軍豫軍王安南部和鄂軍黎天才部與川軍范紹增部衝突,川軍敗退,豫、鄂兩軍把夔州城洗劫一空。劉伯承率部討伐駐夔州的北洋軍,其時他任廣州軍政府所屬四川陸軍第一軍第五師熊克武部第二混成旅一團團長。

劉伯承率部乘船至奉節朱衣口前,即舍舟登岸,分兩路乘晨霧進攻。一路由三台觀繞道長嶺槓,直插蓮花寺,居高臨下,攻打天主宮的鄂軍司令部;一路經白馬寺直逼西坪,襲擊鮑(鮑超)公館的豫軍司令部。豫、鄂軍暈頭轉向、潰不成軍,逃到江邊,奪船東下,僅兩個多小時的戰鬥,豫、鄂軍即被趕走。

劉伯承部繳獲各種槍枝300餘條,彈藥200多箱,收編百餘人。劉伯承率部入城後,張貼布告,宣傳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揭露北洋軍閥的罪行,免除苛捐雜稅,嚴禁盜竊。他還親自帶隊巡查,檢查軍紀,了解民情。剛收編的豫軍排長在考棚街搶劫民財,強姦婦女。劉伯承得知後,便在天主宮召開群眾大會,當眾將其處決,百姓無不交口稱讚劉伯承的部隊是「鐵軍」。

  民國11年(1922),四川一、二軍交戰。8月16日楊森所部二軍七八千人敗退夔州,時任一軍第一路指揮的劉伯承率先頭部隊二百餘人窮追不捨。

  楊森命李樹勛率千餘人憑藉南天門(今奉節康樂鎮南天村)天險固守,以待鄂軍援兵到來。正巧雲陽民團追王毅達部至奉節白臘山,楊森部誤以為一軍追至,慌忙撤退,因部隊多數尚駐城內,值大雨,撤退十分不便。劉伯承藉機改變行軍路線,派出一個連,自城腳排水溝入城,擊潰守城士兵,大開城門,放部隊入城,與楊森部隊展開巷戰。楊森部正準備撤退,一時槍聲大作,全軍亂成一團。楊森倉皇跑到江邊,奪得木筏一隻,渡江至周家坪,然後走小路至巫山大溪,乘小貨輪隻身逃往宜昌。

  楊森部師長唐式遵抓了一塊門板才逃脫性命,一時軍中無主,敗兵紛紛向江邊爭渡,大小船隻一搶而光,落水溺死者無數。戰鬥到午夜,劉伯承部喊話勸降,楊森殘部本是驚弓之鳥,飢疲至極,無心再戰,紛紛繳械投降。此次戰鬥劉伯承部繳獲槍枝萬餘,創造了以少勝多的戰績。


來源:楊輝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