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報告丨2024年全球形勢呈現出七大新特徵

2024-05-16     中國經濟時報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形勢報告課題組

01

2023年全球形勢與世界格局發展狀況

當今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大國博弈廣度和烈度上升,全球問題與挑戰日益嚴峻。

(一)全球經濟增長分化加劇,通脹大幅緩解但仍有隱憂

具體而言,全球經濟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全球經濟繼續下行,主要經濟體增長分化加劇。

世界經濟復甦面臨挑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24年1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預計,2023年世界經濟增速為3.1%,較2023年10月的預測值上調0.1個百分點,較2022年下降0.4個百分點。與此同時,世界經濟增長分化加劇,呈現雙速增長格局。IMF在2024年1月的預計數據顯示,2023年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速為4.1%,與2022年持平。而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為1.6%,較2022年下降1個百分點。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差在2023年進一步擴大至2.5個百分點,且這種經濟增速差在未來有望保持。按IMF預計,未來五年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增速在4%左右,比發達經濟體增速高出至少2個百分點。

經濟增長分化也體現在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以及發達經濟體兩大群體內部。從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內部來看,2023年亞洲和歐洲的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速較2022年有所加快,但拉美和加勒比地區、中東和中亞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速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從經濟增速對比來看,2023年亞洲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速預計將達到5.4%,而中東和中亞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增速僅為2.0%。從主要發展中經濟體來看,中國和印度2023年經濟增速預計為5.2%和6.7%,而沙特和南非則為-1.1%和0.6%。從發達經濟體內部來看,美國和日本經濟表現相對強勁,2023年經濟增速分別達2.5%和1.9%。歐洲經濟總體表現低迷。2023年歐元區預計經濟增速為0.5%,其中德國預計經濟萎縮0.3%,義大利經濟增長也僅有0.7%。英國經濟增長也前景黯淡,2023年預計增長僅0.5%。

二是全球貿易投資增長乏力,地緣政治影響日益明顯。

儘管疫情對全球貿易和投資活動的衝擊與干擾已經消退,但國際貿易與投資增長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受高通脹、高利率、美元升值以及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國際貿易增長放緩。2023年10月,世界貿易組織發布的預測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將同比增長0.8%,相比4月1.7%的預測值顯著下調。2023年12月,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全球貿易最新動態》稱,2023年全球貿易總額預計將萎縮約1.5萬億美元,降至31萬億美元以下,相比2022年縮水4.5%。其中,貨物貿易預計降幅為7.5%,服務貿易雖有望增長7%,但相比2022年增速也有所下降。全球投資增長形勢更不容樂觀。2023年7月,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的《2023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受俄烏衝突、食品和能源價格高漲以及公共債務飆升等因素影響,2022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較2021年下降12%至1.3萬億美元。其中,流入發達經濟體的外國直接投資額下降37%至3780億美元,流入發展中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額則增長4%至9160億美元。

全球貿易和投資越來越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IMF第一副總裁吉塔·戈皮納特(GitaGopinath)指出,過去5年中,地緣政治風險上升,資本和貨物的自由流動面臨的威脅加劇。地緣政治使得集團間的貿易裂痕擴大。地緣政治也造成全球供應鏈的分化,進而影響全球貿易和投資活動。根據WTO的統計,2023年上半年,作為全球供應鏈活動指標的中間產品貿易在全球貿易中的占比為48.5%,比前三年的平均值低2.5個百分點。從聯合國投票結果來看,美國與其政治觀點相同國家的零部件貿易比例在2020年一度降至73%,但此後這一數據在2022年上升到74%,並在2023年上升至77%。WTO警告,全球供應鏈分化跡象開始顯現並將對全球貿易持續造成威脅。

三是全球通脹大幅緩解,但壓力和挑戰依然存在。

在主要發達經濟體持續收緊貨幣政策的背景下,全球通脹的嚴峻形勢大幅緩解。根據IMF2023年10月的數據估計,全球通脹率將從2022年的8.7%降至2023年的6.9%。其中,發達經濟體通脹率預計將從2022年的7.3%降至2023年的4.6%,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通脹率則將從9.8%降至8.5%,預計全球約3/4經濟體的年平均總體通脹率將有所下降。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降是推動物價回落的主要因素之一。IMF的數據顯示,2023年11月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指數為164.45,較2022年同期下降14.4%,較2022年8月的高點則下降了32.0%。其中,燃料價格同比下降26.1%。不過,全球通脹仍存在一些隱憂。其一是2023年的通脹仍高於疫前的水平,按IMF預計,多數經濟體的通脹要到2025年才能回到目標水平。其二是核心通脹的下降更加緩慢。IMF預計,2023年全球核心通脹率為6.3%,僅比2022年下降0.1個百分點,從平均通脹率水平來看,2023年全球有超過一半的經濟體的核心通脹率並沒有下降,顯示出核心通脹率仍具有較強的韌性。

所以,通脹仍將是大多數國家面臨的挑戰。據IMF預計,在實施通脹目標的經濟體中,2024年有89%的經濟體的通脹率將繼續高於其目標水平。

四是主要發達經濟體加息接近尾聲,但貨幣政策維持緊縮。

從2022年開始,為遏制高通脹,美聯儲持續大幅加息,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也紛紛開啟加息周期,全球多數央行史無前例地步入同步加息潮。進入2023年,伴隨著通脹壓力的緩解以及經濟復甦動力的減弱,大多數央行的加息步伐明顯放緩,本輪加息周期接近尾聲。從2023年開始,美國加息節奏明顯放緩。2023年6月,美聯儲宣布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不變,這是美聯儲自2022年3月以來連續10次加息後首次暫停加息。7月美聯儲再次宣布加息25個基點,這也是2023年的最後一次加息。此後美聯儲一直維持這一利率區間。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2023年12月議息會議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聯邦基金利率「或已接近本輪緊縮周期的峰值」。自2022年7月開啟加息進程以來,至2023年9月歐洲央行共連續加息10次,累計加息450個基點,其主要再融資利率、邊際借貸利率和存款機制利率分別上調至4.5%、4.75%和4.0%,歐元區利率已被提升至歐元問世以來的最高水平。歐洲央行認為,基準利率已經達到一定水平,在足夠長的時間內維持這一利率有利於將通脹率帶回目標區間。因此,在2023年隨後的議息會議上,歐洲央行都決定暫停加息,維持利率水平不變。分析認為,如果不出現重大意外,歐洲央行的加息周期大機率已經結束。與此同時,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也暫停加息,甚至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啟動降息以刺激經濟。

不過,當前全球高利率水平仍將持續一段時間,並可能加劇金融風險。2023年上半年,美國銀行業爆發危機並引發全球銀行業恐慌,正是美聯儲連續提高利率造成的。全球央行特別是發達經濟體央行長時間維持高利率水平可能會進一步加劇銀行業壓力,影響銀行利潤和放貸意願,嚴重影響金融穩定和經濟增長。高利率也將進一步加劇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壓力。世界銀行發布的《2023年國際債務報告》指出,由於全球利率飆升,2022年中低收入國家用於償還政府和政府擔保債務的支出達到創紀錄的4435億美元,2023年和2024年所有發展中國家償債成本將增加10%,而低收入國家增幅將近40%。2023年以來,一些外債占比較高、經濟基本面較差和金融體系較為脆弱的新興市場國家面臨很高的債務違約風險,甚至部分國家已經出現了債務危機。

(二)大國博弈高位持續,國際體系加速重組

2023年,大國間地緣政治與意識形態競爭烈度依然居高不下,繼續推動整個國際體系加速分化重組,風高浪急的百年變局之中仍在累積湧起驚濤駭浪的動能。

一是美國執迷於對華競爭,策略性調整難保長期戰略穩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d0eceec73c264122e70b7c673fd8e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