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授權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張麗敏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商務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全國婦聯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支持和引導家政服務業員工制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意在促進家政服務業向員工制轉型發展,擴大高質量家政服務供給,規範家政行業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家政服務的品質需求。
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的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表示,家政服務是傳統行業,也是朝陽行業,隨著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加,以及老齡化社會的來臨,尤其是高科技家電家具紛紛進入尋常百姓家的當今社會,社會對家政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多,要求越來越細,標準越來越高。「家政服務當前與社會新需求存在較大落差,也面臨諸多發展瓶頸,迫切需要對家政服務機制、模式等進行改革,以便更好地服務千家萬戶。」
他說,《指導意見》的出台,順應了市場新需求,呼應了消費者期待,理順了行業發展路徑,必將推動家政服務業向高端化、標準化和社會服務人性化轉變,更好地引導家政服務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不過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葉銀丹也指出,當前家政服務行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勞動權益保障不完善、缺乏行業規範和監管,導致市場秩序混亂、缺乏有效的信譽評價和監督機制、家政行業形象和從業者職業認可度低等問題,行業發展亟待改善。
《指導意見》提出「發揮財政引導作用,完善社會保障等支持,加強符合家政行業特點的員工住房保障,優化完善保險制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措施,支持和引導家政企業按照自願參與、依法合規、風險自擔的原則,分類逐步向員工制轉型發展」,正是要改變當前家政服務行業的現狀。
對此,宋向清認為,家政服務業中介制已經不適應新的市場需求,也不利於家政服務行業的整體發展,向員工制轉型,意味著家政服務類企業不再充當家政服務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中介,而是家政服務的直接供給商,家政服務員有了職業歸屬感、單位歸屬感,家政服務企業可以更好地培訓員工、管理員工,意味著家政行業轉型,家政服務升級。不僅有助於更好滿足消費者對家政服務的多樣化和高品質需求,更有利於提升家政服務業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推動家政服務業高質量可持續健康發展。
「員工制對於從業者而言,有了長效勞動合同的保護,其工資待遇、社會福利、節假日等合法權益都可以得到更好保障,執業者更有尊嚴也更加體面。對企業來說,可以有效降低從業人員的流動性,吸引不同階層、不同學歷以及不同年齡段的人員入職,增強團隊的穩定性,有利於企業提高服務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員工制將促使家政企業提高管理科學性、規範性和標準化,有利於企業市場拓展、品牌塑造、人員培訓和對外合作,進而提高家政服務檔次和品質。」他補充道。
在此背景下,家政服務企業如何發力抓住發展機會?
宋向清建議,員工制家政服務企業可根據《指導意見》制定招工、用工方案,依法與被招用的家政服務人員簽訂勞動合同,開展入職員工中長期培訓,制定員工晉升獎懲機制,按合同約定分配工作並支付勞動報酬,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繳納城鎮職工社會保險費等。同時,拓展家政服務範疇,積極開展家庭教育、家庭養育、家庭保健、家庭理財等精細化管理和服務,增強企業的內生動力,提高服務產品的附加值,提升市場空間和盈利能力。
本公眾號版權歸中國經濟時報所有。如轉載或引用本文內容須經許可,並註明轉自中國經濟時報。
熱點連結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解讀丨縣域城鄉融合發展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關注丨提高投資精準性須有效結合需求和資源配置
時報時評丨城市更新牽動民生幸福
解讀丨推動遊戲行業有序健康發展
總 監 制丨王輝
監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劉衛民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陳姝含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http://www.c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