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人,這個車站將於暑運後關閉

2019-07-26     金堂零距離

火車北站

作為成都的重要交通樞紐

深深地隱藏在城市的血脈之中

囊括了一代代旅客們的期許與征途

起點與終點的併合之地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進步

「擠」「噪」「亂」

好像已經成了火車北站的代名詞

為了不讓大家失望

這一次,北站準備好華麗變身啦!

據成都市交通運輸局了解,截止目前,火車北站擴能改造工程已完成北站房主體結構和屋面鋼結構、行包房,成都北站至東站之間的引入線工程建設。

根據鐵路部門確定的火車北站建設過渡方案,成都北站將在2019年暑運後停辦客運業務,進入全封閉改造階段,屆時將在成都西站分流普速客車業務,在成都東站分流動車客運業務,預計2024年全面改造完成。

同時,成都鐵路樞紐西環線成都南至紅牌樓段(紫瑞隧道)力爭年內啟動建設,為樞紐換線實現全線雙線貫通,開行公交化列車創造必要條件。

火車北站是很多人

對成都的初次印象

它陪伴了我們67年的征途與歸家

這些記憶,你還記得嗎?

1952年7月成渝鐵路開通,火車北站就開始了它67年的運輸生涯,也是成都最老的火車站。

1984年,首次進行擴建,候車大廳的「成都」二字取自郭沫若先生的筆跡;

2010年2月,無數人在火車北站徘徊等待,那是它迎來的第一次「春運高峰」,也打開了我們對於春運的「最初印象」;

2011年,一天發送旅客12.2萬人,北站春運創下歷史;

2012年春運,開始實名制驗票;

2013年,買火車票可以電話或者網絡訂票了;

2017年,北站買票可以使用支付寶,更加便捷;

2019年,北站進行封閉改造;

....

這是追夢的第一站

「美女,住宿,走不走?」

「帥哥,走哪裡,坐車不?」...

各類招呼聲都是對火車北站的初印象

踏著最真實的聲音,「蓉漂」從這兒開始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是歸家的起點

僅看到進/出站口,腳步便愈發加快

在外的疲憊和委屈,似乎得到了釋放

因為知道,在路的那頭有最思念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是生活最真實的樣子

當你生活感到不順時

一定要去火車站看看

癱坐在車站各個角落的旅客

因怕錯過時間氣喘吁吁的狂奔

車站送別的悲歡離合...

每個人都在努力的過著生活

圖片來源於網絡

火車北站

不僅是成都最老的火車站

更是承載無數人回憶的地方

第一次經歷離別

第一次夢想啟程

第一次好奇幻想

....

裝滿了來來往往的行人

對未來、夢想的期盼與嚮往

圖片來源於網絡

暫時的告別,是為了更好的相見

改造後的火車北站將會帶來驚喜

1.從鐵路綜合樞紐概念拓展到立體城市樞紐概念

火車北站綜合樞紐(效果圖)

集高鐵、地鐵、BRT三網合一,形成高效舒適人性化的換乘體系。集聚商業商務功能,拉動周邊產業提升;部分上蓋鐵路站台,實現南北有效聯繫,增加公共開放空間,促進站城有機融合。以人民北路為基礎,構建人民北路發展軸,拉動區域產業,展示城市形象。以中央公園為核心,打造中央人文景觀軸,串聯生態景觀,傳承歷史文化。

2.從地上設計拓展到地下設計

火車北站南廣場綜合樞紐一體化設計(效果圖)

項目北至站北路,東接北星幹道,西、南臨府河。其中,城市設計研究範圍4.8平方公里,詳細城市設計範圍1.08平方公里;地下空間研究範圍1.76平方公里,公共空間地下空間建築設計6.6萬平方米。設計範圍廣泛,地上地下空間實現了無縫聯動設計。

3.從建築設計拓展到城市設計

南廣場效果圖

打造成都站綜合樞紐,構建片區核心。它將是一個集產業集聚、空間共享、門戶形象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區域核心。通過集聚商業商務功能,拉動周邊產業提升,形成城市經濟新增長點;通過部分上蓋鐵路站台,實現南北有效聯繫,增加公共開放空間,促進站城有機融合;環繞成都站,兩側建築逐級提升,構建大氣舒朗的國際現代門戶。

六大亮點

1、貫通南北交通

利用站台過境道貫通人民北路,下穿北站西一路和北站東一路。

2、構建中央公園

取消北站西二巷,整合中央公園。

3、傳承歷史文化:

理順片區肌理重構大院空間,延續歷史記憶植入文創產業。打造藍綠交融,立體多樣的綠化系統,構建中央文創綠心。

4、提升國際門戶形象:

設置地標建築群,構建南廣場兩側、人民北路天際線。

5、構建立體步行網絡

兩軸兩環的藍綠骨架,地面、空中、地下三層立體步行網絡。

6、打造活力地下空間

「9」字形地下空間體系,400米商業價值最大化的TOD 開發模式。

火車北站見證了城市的「離合」

經歷著歲月的變遷與社會的發展

暫時的離別,只是為了更好的重逢

讓我們一起期待著它的華麗蛻變吧!

若需前往乘車的堂粉兒,可要提前做好規劃哦~

(部分信息來源於四川省院/住享成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c7uLWwB8g2yegNDfKz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