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氣者,甲己相合為土氣之類。十干合化,共得金木水火土五氣,遍布於東西南北中五方,分散於丹黅蒼素玄五天。浩浩蕩蕩,無邊無沿,古人稱之為「真氣」。
「真氣」瀰漫之處,就是「真五行」所布之處。真五行是哪五個?真金、真木、真水、真火、真土。對對十干相合,又化出不同真氣,或合、或克、或生、或泄,相互之間產生作用而形成「真氣交互」。《五行精紀》中說:真氣「交互全,兩府命」,這就是真氣的好處。
相對於真氣,還有正氣(正五行)和納音氣(納音五行),真氣是後天化出,而納音五行和正五行則先天已經存在。當天干合化的真氣化出後,就會與已經存在的正五行和納音五行之間又發生作用。今天的文章,我們就從這個地方講起了。
相對於清代以後,在明代及以前的人認為只要滿足合化條件,則化氣必然會產生。這就好比陽春三月,萬物復甦,則茁壯樹苗必然會成長吐綠一樣,其出生過程不受其他干支的影響。當真氣化出後與其他干支見面,則相互之間會發生關係,於是我們就會論真氣的吉凶。《淵海子平·化氣詩訣》中的其先決條件就是化氣生成不會受其他干支的影響。
但徐樂吾並不這麼認為,他在《子平真詮評註》中認為化氣是否能夠化出,是受其他干支影響的。比如說,如果天干甲己相合被木所克,這個時候化氣就無法完全生成,所以就有了「假化」之說。當然,假化之說也並非徐樂吾提出,因為《滴天髓》中已有假化的說法,顯然明朝時期已經有此說法了。
那麼,假化之說到底是否可信?我的回答是:不知道。因為我對化氣本身都存在一點疑惑,對假化之說就更加存疑。為什麼這麼說?是因為十干化氣理論雖然非常完備,但各家理論之間其實並不想通。就以「假化」來說,《五行精紀》、《淵海子平》、《三命通會》等書中均沒有這個概念。而《滴天髓》和《子平真詮評註》中則有大量的篇幅提到假化。
如果以理論前後順序來說,《五行精紀》和《鬼谷遺文》肯定要早於《子平真詮等書》。尤其要注意的是,《五行精紀》中對「真五行」的論述占據了大部分的篇幅,可見祿命法是很重化氣的,可為什麼通篇沒有提到「假化」這一說法?這至少說明宋朝時期假化之說並非流行。
以我個人的看法,化氣不分真假,就以《淵海子平》中《化氣歌訣》為準即可。也就是說,化氣只要滿足條件就可化出,但化出後對命主的作用就要看它和其他干支之間的關係了。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一家之言,僅供大家參考。
關於化氣理論的幾篇文章就寫到這裡。「化氣」理論是命理學理論中比較虛幻的理論,因此在實際的命例中做「測試」是十分困難的。在一般情況下,我建議大家不要去關注化氣,而只是關注天干「相合」即可。撥開迷霧,方能見真容。
文|西風獨醉 探討命理藝術,弘揚傳統文化(請大家關注我,和我探討命理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bf594318caa42d2d7fc9f265b478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