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男孩包皮手術10天後去世:娃這一刀到底要不要挨?

2023-08-09     小小包麻麻

原標題:6歲男孩包皮手術10天後去世:娃這一刀到底要不要挨?

昨天,一則熱搜看得人很是痛心和惋惜:

福建福州,一名6歲男孩因為入學需要,到兒童醫院做體檢。

發現存在包莖問題,泌尿科醫生表示,已經影響到發育,需要做手術。

7月24日,孩子做了手術,25日出院回家。

孩子父親江先生說:「回去之後,孩子就一直低燒、疼痛、不愛吃東西,下體還有黃色不明液體滲出。」

江先生和妻子就按照醫囑給孩子定期擦藥,物理降溫,吃布洛芬

但孩子情況並未好轉,8月2日,他們又帶孩子去問醫生,醫生看了看說是沒問題。

8月3日,孩子再次出現低燒下腹疼痛、嘔吐等症狀,夫妻倆在帶孩子到附近診所看病未果之後,又趕緊去了兒童醫院。

可孩子在去醫院的路上,就已經不行了。

到醫院經過搶救,仍被遺憾地宣布死亡。

孩子只是割個包皮,怎麼就把命給丟了?

夫妻倆後來發現,孩子術前檢查顯示有指標異常,術後出院前也沒有複查指標,認為醫院應該承擔相應責任。

院方則表示,複診醫生臨床處置得當,跟後續出現新發症狀死亡並無關聯。

問題究竟出在哪,責任到底在誰,目前尚未可知。

一個活蹦亂跳的小男孩,因為一場包皮手術,不幸離世。

怎不令人悲痛、扼腕!

暑假孩子扎堆割包皮,是一個司空見慣的事情了。

有的醫院小兒外科,一天就曾割了50例

不是說孩子越早割包皮越好嗎?

這都出了人命了,是不是不能給孩子割了?

不割的話,會不會影響以後生活?

別慌,看完這篇文章,吃下「定心丸」。

Part.1

越早切不代表

越健康、發育越好

曾看到這樣一個新聞:

廣州一位爸爸,在孩子出生的第三天,就帶到美國去割包皮了。

這位爸爸堅信「越晚割越受罪,早一點割更好」

在許多國家,男孩子割包皮是一個傳統。

像美國,日本,以色列……

看著都疼

因為他們一致認為:

男孩如果割掉包皮,會更加健康。

猶太人甚至還有給新生兒割包皮的傳統。

但真的是這樣嗎?

  • 越早切≠越健康

有種說法認為,包皮會導致孩子的生殖器清洗不到位,容易滋生細菌,引起炎症,切掉更健康。

但其實,包皮是陰莖的「盔甲」,它能夠保護陰莖免受摩擦損傷,還能分泌蛋白、免疫球,抗菌、抗病毒。

只要清洗得當,一般是不會引起炎症的。

  • 小嬰兒:用柔軟的紗布打濕後,輕柔擦拭陰莖及腹股溝部位就可以。
  • 一歲以後:可以將包皮稍微上推進行清洗,不要操之過急,能露出多少算多少。
  • 3歲以後:一般來說,孩子的包皮和龜頭會逐步分離,可以嘗試著將包皮翻開清洗。

怎麼幫孩子翻包皮?

用拇指和食指輕柔捏住陰莖的中段,慢慢地向後推包皮,讓龜頭完全展露,然後用溫水清洗。

切記:洗完一定要把包皮推回原位!

就算割了包皮,也不見得就能預防疾病。

而且,英國國家醫療服務機構(NHS)曾明確表示:

沒有數據表明割包皮能夠預防性病,清潔的包皮和切除包皮的效果一樣。

包皮切除雖然是小手術,但也存在嚴重風險。

澳洲、加拿大、美國的醫學團體認為:

如果手術失誤,術後出血或者術後感染,這將比包皮可能引發的病症更可怕。

2003年,美國一男孩在出生後幾周接受包皮環切術,因為在手術中使用設計不良的夾鉗,導致男孩生殖器被意外切斷。

本是為了預防疾病,卻給孩子造成了終身遺憾。

  • 越早切≠發育得越大

還有人認為,孩子的包皮越早割掉,將來發育越好,能力越強。

這種說法根本沒有依據。

割不割包皮,什麼時候割包皮,跟發育大小並沒有直接關係。

男孩的陰莖發育大小,主要取決於遺傳因素、營養狀況、男性激素水平等。

小結

如果只是為了方便清洗或者促進發育,就讓孩子去挨一刀,完全沒必要。

Part.2

哪些情況考慮去割掉?

有些家長一看孩子有「包莖」,就覺得得去割掉。

其實,要分情況。

男孩3歲之前,包皮和陰莖頭分開得很小,不足以讓包皮完全上翻。

這叫「生理性包莖」,屬於正常現象。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包皮和陰莖頭也會隨之分開,直到上翻時整個陰莖頭外露。

因此,一般來說,在5歲之前,大部分男孩都不需要去做包皮切除術。

哪些情況才有必要考慮去割掉呢?

  • 真性包莖

  • 嵌頓包莖

  • 包皮過長並紅腫,陰莖反覆發炎

孩子幾歲去割比較好呢?

3歲前不建議割。

孩子的生長發育需要一個時間過程,太早去割,孩子不配合,風險也更大。

一般來說,在孩子5-10歲時,是割包皮的最佳時期。

如果孩子出現上面說的3種情況,可以帶孩子到兒童泌尿外科做檢查,根據醫生的專業判斷來考慮要不要做手術。

小結

孩子3歲以後,包皮過長,或者經常紅腫、反覆發炎,可考慮割掉;

通常來說,5-10歲去割比較好。

來源:@泌尿男科付雲銳

Part.3

做好術前準備和術後護理

術前準備:

為孩子做好心理疏通,緩解孩子的緊張焦慮情緒。

告訴醫生孩子的過敏史,包括食物和藥物過敏史。

準備好寬鬆的「長裙」或護理短褲,減少術後摩擦。

術後準備:

做完手術的孩子,走起路來像個小企鵝,不要嘲笑孩子的走姿哦,做好以下護理,幫孩子儘早康復少受罪。

穿上特製護理短褲,先不用穿內褲,減少摩擦。

術後2-3天,儘量臥床休息,不要急於運動。

讓孩子多喝水,能降低尿液濃度減少對傷口的刺激。

術後10天內儘量不要洗澡,可用毛巾擦拭身體。

謹遵醫囑,按時服藥,塗抹藥膏,定時複查。

先不要吃刺激性食物,以免影響傷口恢復。

注意觀察,一旦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就醫。

這裡要提醒大家的是,千萬不要覺得包皮沒痛感,就自己動手給娃割。

這可不是包媽多慮,真有人這麼干。

前段時間,深圳一個20歲的小伙子,覺得自己包皮過長,就網購了包皮環切器,自己動手。

結果剛下去一刀,就被緊急送往醫院了。

敲黑板劃重點

割包皮,並不是每個男孩的「剛需」,不要盲目跟風。

考慮割包皮的幾種情況:真性包莖,嵌頓包莖,包皮過長、紅腫,陰莖反覆發炎

割包皮相對較好的年齡:5~10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be5a5da12d47a704d0362b123086e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