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辣椒》影評:一群「笨小孩」,治癒了成年人的心理頑疾

2022-03-08     秀映

原標題:《紅辣椒》影評:一群「笨小孩」,治癒了成年人的心理頑疾

現在的孩子,應該看什麼樣的電影?這是個「問題」!

莎士比亞說了:「一千個觀眾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就像剛剛過去了虎年春節檔,有的觀眾看到了「愛國主義」,比如《長津湖之水門橋》、《狙擊手》;有的觀眾看到了「現實主義」,比如《奇蹟.笨小孩》、《紅辣椒》。

把《紅辣椒》跟《奇蹟.笨小孩》相比?人家可是「四字弟弟」易翔千璽領銜主演的13億票房大片,《紅辣椒》有什麼?僅僅有點全國點映時近4萬名觀眾那些由衷的讚嘆?

但是,當你靜靜地坐下來,走心地把這兩部電影都看上一遍,就會驚喜地發現,它們竟然有很多相似之處。電影《紅辣椒》跟《奇蹟》里,都有一群「笨小孩」。他們為了夢想,不知天高地厚、愚公移山、破除萬難、永不回頭……

而《紅辣椒》里的兩個笨小孩,年齡更小,均未成年。他們的夢想,也是很小很鬧很卑微——僅僅想買一部最便宜的智慧型手機,帶視頻功能的,可以和遠在萬水千山之外務工的父母,天天通電話,天天「被看見」。

一個湖北大山裡的留守兒童家庭,經濟拮据,出一趟大山要走30公里的山路,倒換4種交通工具……這樣的境況,買手機幹嘛呢?父母肯定不給孩子買!尤其是才上初一年級的弟弟思遠(王乃訓飾)。要買,也得長大一點,好好學習,給家門光宗耀祖了。「媽媽答應了,等我考上高中就給我買手機。」姐姐思芳(何心圓飾)品學兼優,考上了縣裡的重點高中,她將會得到這個福利。可是,弟弟思遠不服!「我作為弟弟,憑啥就不如姐姐?」「爸媽不給,我就自己掙錢買!」

中國現代社會裡多胎家庭的親子關係,就在孩子的相互競爭、攀比下,爆發出了微妙的矛盾,也激發出了少年兒童骨子裡蘊含的家長們意想不到的潛力。一句誓言,造就了兩個小姐弟在整個暑假50多天含辛茹苦的「創業」歷程。他們決定把村子裡鄉里鄉親積壓的紅尖椒拿去城鎮販賣,通過城鄉之間的一點差價,來掙得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然後買手機連線父母。再不然,弟弟就長大了,再也回不到12歲。

《奇蹟.笨小孩》里,開手機修理行的景浩,決定要在40天內掙夠30萬,給先天性心臟病的6歲妹妹做一次心臟手術。再不然,她也許就沒機會了,也許活不過8歲。

一個是買手機,跟父母天天「見面」;

一個是賣手機,讓妹妹能「活下去」。

所有的「笨小孩」,都離不開骨肉相連的母子之愛或手足之情。而所有為「愛」奮鬥的過程,也都那麼艱難曲折、危險重重,讓人不禁為這些「笨小孩」捏一把汗。

《紅辣椒》里,弟弟思遠想賣辣椒的想法,一開始把奶奶(呂麗萍飾)嚇了一跳。也立即遭到了小姐姐思芳的反對:「咱們哪有錢收購鄉親們剛摘下來的辣椒呢?」要創業,必須得有啟動資金,換作任何一個大人都知道。但弟弟是小孩子根本不懂什麼「創業」,他擁有的只是孩童內心最簡單的思維和智慧,「我們可以先賒帳,賣回來的錢再還給鄉親們。」

《奇蹟.笨小孩》景浩也不懂什麼產業發展、公司戰略和布局。他只知道,外貿退貨的手機可以拆整為零,零配件供應市場也很大。而「我能拆機」,就是自己的利潤和商機,就是他作為一個蟻族「打工人」能快速掙到幾十萬給妹妹治病救命的唯一機會!沒想到,他這一瘋狂想法,一開始也接連遭到身邊三個好兄弟不同程度的「不信任」甚至「拖後腿」。

成年人都是複雜的。他們的懦弱保守、固步自封、貪婪狡黠、甚至對新事物的懷疑批判……《紅辣椒》和《奇蹟.笨小孩》無疑都一一揭示了出來。

在《紅辣椒》里,弟弟思遠和小姐姐思芳懷著孩童的天真,背著兩人唯一的「財富」(兩籮筐紅尖椒),披星戴月地走出了深山老林,走進了人潮洶湧的縣城集市。

這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第一次冒險,第一次還沒長大就要面對那麼多陌生的成年人,跟他們討價還價、鬥智斗勇。第一次認識假鈔,學會看磅秤,接受貨比三家,被買家忽悠放鴿子,甚至還遭遇城裡男孩的街頭霸凌……

這部電影,就像一面照妖鏡,照見了孩子心靈世界的晶瑩剔透,透視出我們成年人的各種道德缺失和人間失格。

越長大,我們越不會好好說話!

越長大,我們越找不回童心了!

但孩子們沒有埋怨,沒有放棄,更沒有暴力相向這個殘酷的集市。在成年人顧客對幾個孩子實施「叢林法則」的伎倆下,孩子們選擇了隱忍和寬恕。當然也有小小的報復。比如弟弟思遠收到假鈔後特別「不服」,一個勁兒地想把它花出去……

是的,身而為人,我們每個人都不完美,都會有心靈很脆弱、抉擇很無奈的時刻。但是,我們必須直面自己,反思內心,破繭而出,化蝶展翅。

每一個孩子都要經歷這樣一個脫胎換骨的成長。

城裡人也一樣。

也許是你們的孩子第一次離開父母去爺爺奶奶家住,也許是孩子報名參加了夏令營去過集體生活,也許是精英家庭早早送孩子去國外留學讀小初高。這是所有中國的家長們都不得不面對的「孩童心理斷乳之旅」。是冒險,是挑戰,更是考驗。

作為家長,最需要做的,不是大呼小叫,擔驚受怕。你們需要做的,只是一個簡單的動作——「放手」。

呂麗萍飾演的留守家庭守護人「奶奶」,很快就放手了,還給了孩子們一桿磅秤。這一桿秤,導演的蒙太奇手法非常高明,寓意深刻。影片中,它足以稱量得出來「公道自在人心。」

電影《紅辣椒》小主人公雖然是留守兒童,但導演李軍林打破常規,不按常理出牌。他並沒有將鏡頭浪費在他們如何窩在家裡苦大仇深、淚流滿面地等爸媽回家,而是採用了輕鬆、跳躍的敘事手法來表現「留守兒童大多是平靜快樂地生活著」。

電影從頭到尾沒有一個「想媽媽了」這句台詞。鏡頭採用接近於紀錄片風格的「跟拍」手法,跟著兩個小主人公一路走出大山,走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來到了熙熙攘攘、人來人往的喧囂鬧市後,又是一個一個近景、特寫、長鏡頭,對著兩個小演員的臉(後來又成了三個孩子),一遍又一遍地抓拍孩子們自由發揮的表演。

扮演姐弟倆的小演員,一個叫王乃訓,一個叫何心圓,城市裡的「留守兒童」叫田雨。王乃訓現在是張藝謀新片《狙擊手》里的「五班戰士王忠義」。但在2017年秋天這部電影拍攝期間,他們還都是素人。

素人,才最能真實地反映一部現實主義寫實風格影片的原生態氣質。

筆者本是一個淚點很高的人。但《紅辣椒》有一齣戲,我還是看的差一點掉下眼淚。就是弟弟明明知道有個老大爺欺負姐姐不會看稱,騙走了好多斤辣椒,但還是追著去找這個人,去還給他匆匆離開而遺落在攤位上的手機錢包……當12歲的小思遠,站在集市的十字街頭,茫然四顧找不著北的時候,臉上寫滿了迷茫和不解。此時緊張的電影原聲音樂驟然響起,一下子擊中了我內心最深處。比起孩子,這類成年人才是真正「迷茫的一代」。「欺稱」的老大爺,請問,此時的您,失落的僅僅是一隻手機錢包嗎?

《奇蹟.笨小孩》里也有類似的一幕。當「四字弟弟」扮演的景浩,拼著一條性命去攔截偷盜他手機的不法商販時,兩人雙雙摔傷在地下。警察問他:「就為了幾個手機,值得嗎?」景浩說:「值得」。是的,為了夢想和堅持,勇敢不能遲到,正義不能缺席。「笨小孩」,你們所遭受的所有磨難和歷練,都將在夢想成真的那一剎那,贏得了所有的「值得」。

現在讓我回答你們這個問題:「現在的孩子,應該看什麼樣的電影?」

那就是——「值得」。

(影評人/子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ba1982a8b7f249496c2f79d04dac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