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劉詩詩倪妮的神仙友誼,看似綠葉的她們更值得一顆星

2021-01-14     遇言不止

原標題:比起劉詩詩倪妮的神仙友誼,看似綠葉的她們更值得一顆星

愛人先愛己,是每個人一生都要領悟的功課。

《流金歲月》一開播,收穫關注無數,至今以 7.0分的成績高居近期熱門大陸劇榜 No.2。

比起同為 亦舒小說改編、沈嚴執導、陳道明袁泉等戲骨加持《我的前半生》,評分還要高出0.8。

雖然不知道接下來走勢如何,但我還是看得津津有味。

作為曾經被亦舒小說「洗禮」過的文藝青年,《流金歲月》也是我的心頭好。

蔣南孫和朱鎖鎖之間如膠似漆、矢志不渝的友情—— 我知道這兩個詞語通常被用來形容愛情,但用在這兩位風格獨具的明麗佳人身上,也不偏不倚,無論何時讀來,都如沐春風。

有關於此,書中是這樣形容的——

「那種難得的朋友,我成功,她不嫉妒,我萎靡,她不輕視,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而在電視劇中——

朱鎖鎖住在舅舅家左右為難,蔣南孫主動邀請朱鎖鎖借宿,蔣家視朱鎖鎖如己出,雖然還是寄人籬下,但一家人其樂融融,朱鎖鎖不會顯得突兀;

蔣南孫家庭陷入危機,蔣父欠下巨款,以至跳樓,蔣南孫又經歷戀愛波折,是朱鎖鎖從物質和精神上全力支持與維護。

沒有中途倒戈,沒有曲終人散,兩個人,同心同德,同甘共苦

算得上經歷過人世坎坷的我,也幾度濕了眼眶。

但隔了這些年,再看新版《流金歲月》,我發現讓自己動容無比的,不再只是蔣南孫和朱鎖鎖之間的神仙友誼,還有那些在書里本來「輕描淡寫」的綠葉角色。

一輩子講體面的蔣奶奶

由老戲骨 吳彥姝扮演的 蔣奶奶,是個讓人愛恨不能的角色。

在原著當中,她身上就貼著「重男輕女」的logo,所以才會給孫女取「南孫」(諧音「男孫」)這個名字,梁太太生產時候,她更是不動聲色地打足7天麻將沒離開牌桌。

對於蔣南孫,她總認為註定是「別人家」的人,捨不得花錢,也沒有在她身上寄予太多厚望;

對於蔣太太,她心裡也是有諸多抱怨與不滿,婆媳關係緊張得「呼之欲出」。

這一點倒是忠實原著。

但刨開這一點諸多老一輩人無法超脫的情結,蔣奶奶身上那一點 無論何時都要保持得體的「貴族氣質」,她對於生活一如始終的考究和要求,不願敷衍委屈的自矜讓人動容。

兒子投資股票陷入財務危機的時候,給蔣奶奶買的燕窩暗自掉包拿次品搪塞,蔣奶奶一嘗就嘗出來,蔣奶奶過生日也要穿得一絲不苟,在飯店點菜嚴格要求16道菜——四個冷盤、八個熱炒、三個點心、一碗面,這還是最低的要求,「否則,索性不要過了,吃不下,也要點十六道菜」;

蔣南孫和蔣太太跟著小姨去了義大利,沒人做飯的蔣奶奶請朱鎖鎖給自己準備吃食,還指定某一家酒店的某一種點心;

討債的人三五成群、凶神惡煞地來到家裡,蔣奶奶不卑不亢,談吐依然有禮有節,沒有叫囂謾罵,潑皮無賴......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蔣奶奶是個十分注重生活品質,對自我要求極高的人,以至於到了寧折不屈的地步。

若是換了一個人,不是不為人詬病的,關鍵在於,蔣奶奶是過過好日子的,小姐出身,從前家裡請的是揚州的用人,住法租界的洋樓,兒子動輒問自己討錢,再加上那談吐氣質,說是old money也不為過。

原著當中,我們借蔣南孫的耳朵可以聽到,蔣奶奶手上有錢,還有不動產,不是尋常婦人——當然,這些錢在蔣南孫父親的軟磨硬泡之下,也是不斷蒸發。

正是這樣的蔣奶奶,一輩子耳濡目染、一輩子家教使然,看似斤斤計較於一蔬一飯,其實關係的是她整體的生命態度

是一個人在無論順境逆境當中,對自我格調的持守

畢業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亞細亞石油公司總經理顧問 鄭念,在被關押的6年中,她住在沒有暖氣的單人牢房裡,食物是難以下咽的糟泡飯。

即便如此,鄭念在身體大出血時仍然拒絕通過高叫哭喊獲得稍好的待遇。

她說:

「我不知道該如何放開嗓門發出嚎哭之聲,那樣不文明。

一個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有坎坷波折,但在逆境面前也不會縱容自己淪落得潦倒不堪,這個才能見出一個人的品格與氣節

一個人一生中某些時候做到如此不難,難的是有始有終,難的是洋洋洒洒一輩子。

這樣的體面,才是 真·體面。

真正的亦舒女郎戴茜

袁泉扮演的蔣南孫小姨戴茜一出場,我心底已經大石落地。

單單衝著她,這部劇再慘澹也算少了一些遺憾。

書里小姨「出場」時候,亦舒這樣形容她——

「阿姨來了,住在酒店裡,南孫帶著鎖鎖去探望她,要用電話預約,她有吸煙的習慣,一進房,便嗅到一股幽雅香水混合著煙草的特殊氣息,女孩子覺得陌生而詭麗,如一千零一夜那樣,她們實時傾倒了。

雖然稱不上美女,但「全身散發著一股說不出的味道,一舉一動,與眾不同」

這番形容用在袁泉身上,簡直是「金蘋果落在銀網裡」。

看著瀟洒幹練、清簡恬然、目光堅定、走路帶風、說一句是一句的袁泉出場,誰能不嘆息一聲—— 真·亦舒女郎

當然形似是演員的功力,神似還多得作品本身的造就。

在電視劇中,夏茜居住在義大利,住帶花園的小洋樓,和英俊逼人、比自己小的隔壁鄰居談戀愛,不婚不育,有自己的事業。

關鍵時候,替蔣家雪中送炭。

亦舒一往情深深幾許酣暢淋漓300篇作品裡塑造的亦舒女郎,到這一刻忽然有了精魂眉目。

亦舒女郎應該長什麼樣?亦舒女郎應該過什麼樣的生活?

亦舒女郎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物質精神,雙雙獨立,愛一個人,不會愛到卑微的境地;

亦舒女郎的日子,就應該是這樣, 獨立清靜、暗香涌涌、有才有錢、有聲有色。

姿態美好、清醒達觀,不會為了男人、為了愛情、為了家庭等等世俗存在捆住手腳。

勇敢堅定做出選擇,並且好壞全收,承擔因果。

真正的亦舒女郎存在嗎?

很多人說 周天娜、章小蕙、施南生、李嘉欣們是亦舒女郎,或許是,或許不是。

但我一直以為,亦舒女郎的價值和意義,就是讓人可望而不可即。

就像海市蜃樓,永遠不能靠近,但你的的確確眼睜睜欣賞愛慕過那種華麗。

你知道,人世間的風景,可以美成這樣一種樣子;

你知道, 現代女性,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自給自足,活得如此明朗而豐盈。

這已經接近一種福音。

雖然未必立竿見影、藥到病除,但至少,亦舒的的確確給了現代女性一帖補藥。

從家庭囚籠「逃離」的蔣太太

很奇妙,在讀《流金歲月》這本書的時候,對蔣太太印象極其模糊。

只覺得她在蔣家縹緲抑鬱,有朝一日異國旅行,就此遠嫁西洋,算得上揚眉吐氣。

但電視劇把這種「柳暗花明」拍得真切而具體。

因為生的是女兒,蔣太太不受婆婆待見,丈夫熱衷於炒股敗家,幾十年的婚姻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只好將全副精神寄託於打麻將和疼女兒。

疼女兒一面是母性使然,另一面也未必不是因為賭氣。

婆婆越是不待見,她越要愛女兒;

丈夫越是不爭氣,她越是要愛女兒。

女兒是生命之光,女兒是托生的氧氣。

到後來,愈發顯得蔣太太是為了女兒才維持婚姻,為了女兒才吞聲活著。

但因為家庭這一場風波,蔣太太隨妹妹和蔣南孫一起奔赴義大利,在異國他鄉,忽然像是「開了竅」。

她不再覺得女兒只是女兒,而是「當朋友」,可以一起品紅酒;

她開始懂得在最容易窒息憋悶的母女關係當中尋求自由—— 這種自由是女兒的自由,也是自己的自由;

她甚至開導蔣南孫什麼才是真正的孝順—— 「孝順,不是一味地自我犧牲,不是犧牲你的青春,去成全她的晚年,是相互理解,共同承擔歲月的壓力。」

沒有許多為人父母容易浸淫其中害己害人的道德綁架,沒有一廂情願蠻橫偏執,一番話說得真摯合理,平和動人。

離開了上海,離開了蔣家,蔣太太宛然重獲新生。

這一番蛻變,讓人欣慰感動。

從她身上, 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母親的「覺醒」,更是一個女性作為獨立本體的「覺醒」

一個女人,可以是母親、是妻子、是姐妹、是媳婦,但在這一切之上, 她還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女人。

但是太多人習慣於壓抑自己的本真,執迷於靠一味地付出來強化自我認同,來獲取社會的擁戴與肯定。

哪怕這種付出並沒有那麼美好,哪怕這種社會認同並沒有讓自己活得更加明朗輕鬆。

哪怕因此, 而漸漸磨蝕了追求幸福的權利與勇氣

人生到頭來,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棋局,一招一式、一進一退,都需要自己悉心經營。

愛人先愛己,是每個人一生都要領悟的功課。

這段如錦緞般延展開的「流金歲月」,少了哪一個人,都少了幾分波光粼粼的華麗。

除了劉詩詩倪妮的美好容顏與身段,除了那些火樹銀花、華麗紛繁的愛情畫卷,蔣奶奶、戴茜、蔣太太們身上那些閃光點,才更讓我深覺慰安。

到頭來,我們也許沒有蔣南孫的頭腦,我們更沒有朱鎖鎖的魅力,但我們能夠為之求索的,是——

無論何時, 對自己的生活與德行有所持守的氣概與願心;

無論何時, 不被所謂社會的規則、他人的眼光而迷失,而扭曲的智慧與能力;

無論何時, 都能夠活出真實自我,勇敢堅定地去追求內心渴求的幸福的信念與勇氣。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bMOAncBubk3rjNbB-Y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