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談|兩個「90後」,見證中國航天的朝氣蓬勃

2024-10-30   大眾網

北京時間2024年10月30日4時27分,搭載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九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分鐘後,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是「一老帶兩新」的搭配,除了「70後」指令長蔡旭哲,宋令東和王浩澤是兩個「90後」,其中籍貫山東曹縣的宋令東,生於1990年8月;籍貫河北灤平的王浩澤,生於1990年3月,這也是我國航天員隊伍中首次出現「90後」身影。

兩名「90後」航天員的出現,不僅顯示我國航天事業後繼有人,而且說明我國航天事業在經過30多年跨越發展之後,依然朝氣蓬勃。目前,我國航天員隊伍的年齡結構較為穩定,執行任務時年齡最大的是費俊龍,在神舟十五號任務中擔任指令長,當時57歲,此外56歲的鄧清明在神舟十五號任務中參與了飛行;多數航天員年齡集中在40多歲這一區間神舟十八號乘組中,葉光富1980年出生,擔任指令長,成為中國載人航天歷史上年齡最小的指令長;30多歲的航天員逐漸開始「挑大樑」,此前執行任務年齡最小的李聰出生於1989年10月。這次兩個「90後」參與進來,說明我國航天員隊伍「老中青」搭配,有幹勁,有後勁,還有衝勁。

宋令東

兩個「90後」航天員的職責不同,在不同專業領域嶄露頭角,顯示出我國年輕航天員才幹的「多面化」,我國航天事業正向「航天+科學研究」深化。公開信息顯示,兩個「90後」,都可稱之為「首位」——宋令東是我國首位「90後」男航天員。他之前是空軍飛行員,曾任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中隊中隊長,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王浩澤則是我國首位女性航天飛行工程師,畢業於東南大學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大學期間,王浩澤獲得國家獎學金、江蘇省三好學生等獎勵和榮譽,並被保送至本校工程熱物理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聯想到神舟十六號發射時,出生於1986年11月桂海潮以首位載荷專家身份上天,說明我國航天事業正向專業航天科學研究領域延伸。

王浩澤

兩個「90後」航天員,都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很「接地氣」。說明在今天這個時代,只要勤奮好學,「是金子總會發光」。公開報道顯示,宋令東的老家在曹縣侯集回族鎮回樓村,小時候經濟條件不好,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中考結束後,宋令東曾隨同父親進城收廢品。母親在他剛一歲半的時候離開家,前往縣城賣涼皮。父輩們沒機會好好讀書,孫輩里十個孩子卻考出來八個大學生。王浩澤出生在河北灤平縣,父親是一名交通警察,母親是一名中學老師。母親幼時家貧,被迫輟學,可依舊一邊干農活,一邊擠出時間自學。最終,母親考上師範學校,畢業後成了一名教師。母親的言傳身教,讓王浩澤從小就知道,必須付出更多努力。正是靠著這股子勁兒,王浩澤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兩個「90後」航天員的成長足跡,是年輕人的榜樣力量。從1992年9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到如今宣布錨定2030年前實現中國載人登月目標,中國航天事業一步一個台階,步步生輝。但中國航天強國的建設和中國航天夢的實現,需要一代代航天員「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今天兩個「90後」執飛神十九,明天他們將是實現中國航天「更上一層樓」的中堅力量。他們成長的每一步,是個人的進步,也體現著中國航天事業的進步,更昭示著祖國面貌的日新月異。

(大眾新聞記者 周學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