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小吃並不普及的時代,我對大腸包小腸有一種迷之嚮往!
喜歡吃台式熱狗腸的我,反而對外層的糯米腸更加有興趣。及至吃過以後,卻有一種相見不如懷念的失落。
並不是不好吃,只是沒有預期中的好吃。不過,以下這4款小吃,我覺得只要夠正宗,味道都不會差。
炸雞排
在我讀書的那個時代《康熙來了》火到不行。那時就想,畢業後要存錢去台灣省旅遊。但為的不是那裡的風景名勝,而是惦記著節目中出現過的台式小吃。
如今,台式小吃在全國各地都很容易找到。而炸雞排算是當中最常見的了。薄脆可口的外皮上撒上胡椒粉調味,內里是鮮嫩多汁的雞排。臉盆大一塊能嗑很久。在寒冬天裡,配著啤酒更是一絕。
滷肉飯
有一些快餐店也能吃到滷肉飯,通常價格相對其他菜式更便宜。但是味道卻大多不怎麼樣,而且滷肉也放得很少!滷肉和飯的比例大約只有3:7。根本不夠配完整碗白飯。所以,台式滷肉飯還是得在專售滷肉飯的台式餐館吃,不然,總覺得不過癮。
台式滷肉飯,滷肉是那種晶瑩剔透,半肥瘦的肉,醬汁的濃淡、浠稠度、咸甜味都調得恰到好處,吃過就畢生難忘。而且分量還多,肉也多,起碼能鋪滿飯面70%的面積。
小火鍋
印象中,大概是在我出來工作以後才開始流行起[小火鍋]這種用餐模式的。
那時廣東人還是流行用cas爐在家煮火鍋,或者是和一大群朋友共吃一大鍋火鍋。類似台灣那種一人小火鍋,我只在日本料理店見過,但那叫「壽喜燒」。
一人份小火鍋,食材看似很少,但吃到最後往往都會覺得自己小看了它。最初的時候覺得這種飲食概念挺好的,可以慢慢刷,慢慢吃,就算一個人去吃火鍋也不會顯得很孤獨,更不用擔心吃慢了肥牛片就被別人夾光了。
記得小火鍋剛開始流行起來的時候,光是在我上班的那一帶就有兩三家,後來竟一家接一家地倒閉了。我想,讓每個人自己獨立一個小火鍋,成本必定是比一大群人共吃一鍋更大的。
這種主打慢條斯理地吃的概念,翻桌率必須不會很高,在租金高漲的寫字樓圈,或許是不容易經營下去的吧。
珍珠奶茶
相比起台式奶茶,我更喜歡茶味特出的港式茶餐廳奶茶。但是,說到珍珠奶茶,台灣省正宗的手搖杯真的很厲害。
除了基本的珍珠和飲料之外,還可以加上奶蓋、水果、芋圓、仙草、紅豆、爆珠、薏仁、青粿等等。到最後,看起來已經不是單純的飲料了,根本就是一杯喝到飽的甜品。也難怪許多人習慣用一杯手搖飲品代替一餐。
總括而言,我對這幾款台式美食印象還是不錯的,只要做得正宗,味道都不會差,甚至可以說是吃過就「畢生難忘」的幾款。我想,這也是為什麼這幾款小吃比較普及的原因?好像無論開在哪裡都很有市場。我猜這股風潮就算有完結的一天也是很久之後的事吧?
今天分享的「吃過就「畢生難忘」的4款台灣小吃」到這裡。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