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久不衰」的麵包,我說它是茶餐廳永遠的經典,沒有人反對吧?

2022-05-16     雅歌小汐

原標題:「歷久不衰」的麵包,我說它是茶餐廳永遠的經典,沒有人反對吧?

早餐來一個菠蘿包怎麼樣?

我說菠蘿包是「歷久不衰」的經典麵包,沒有人反對吧?

如果你路過茶餐廳或烘焙店,恰巧是菠蘿包出爐的時候,保證你會停下腳步,因為真的真的太香了!

生意最好的時候,香港特區某些茶餐廳甚至每20分鐘出爐一次,吃一口足以令人從此以後對它心心念念。

如果把視線從世界各地的裂紋麵包上拉回至菠蘿包上,你會發現,它們還是存在不少分別的。

菠蘿包

菠蘿包,也稱為「波蘿包」,是一種普遍的甜味麵包。正宗的菠蘿包沒有餡料,源於香港。不過,據說它的名字原本是稱為[俄羅斯包]。

1960年代,因為菠蘿包經焗烤過後,表面金黃色且凹凸不平,脆皮形狀像菠蘿而得名。

菠蘿包的產生,其中一種說法是因為早年香港人不滿足於原味的麵包,認為味道不足。因此在麵包上加上一層由砂糖、雞蛋、麵粉、黃油甜味餡料做成的「皮」。為平凡的麵包加上新意。

但是,正如松露巧克力沒有松露,老婆餅沒有老婆、雞尾包沒有雞尾一樣,正宗的菠蘿包也沒有菠蘿。比較早期的時候,它只有自己和「菠蘿油」。

菠蘿油

至於同樣有名的菠蘿油家族成員菠蘿油,是從菠蘿包發展而來的產品。是將菠蘿包橫向切開,夾上一塊厚厚的黃油所組成的。

菠蘿油的最佳吃法是,將新鮮出爐的菠蘿包夾上硬邦邦的、冰冷的黃油。黃油在菠蘿包的熱力影響下,慢慢溶化,這樣吃就更多了一層濃郁的黃油香味。

由於加上了黃油,菠蘿油的熱量和膽固醇含量會高很多。不過即使沒有這些顧慮,小汐我也是更喜歡正宗的、沒有黃油的菠蘿包。

不過現如今,菠蘿包早已多了許多「旁門左道」的成員加入了。

在粵式茶樓,你可以找到奶黃菠蘿包、叉燒菠蘿包;在烘焙店你可以選擇紅豆菠蘿包、芋泥菠蘿包;在茶餐廳可以找到雞扒菠蘿包、豬扒菠蘿包、餐蛋菠蘿包……甚至還有真的有菠蘿的菠蘿包。

怎麼樣的菠蘿包才算得上好吃?

一般人都認為,菠蘿包必須新鮮出爐,熱食為佳。麵包要鬆軟,酥皮要香甜酥脆,這才算為合格。至於怎樣才算得上最好吃,基本沒有標準。

這家光面部分比較多,那家的脆面色澤較淺,茶餐廳里的味道比較傳統,而有些烘焙店的口味更加偏西式。但無論是哪一家,都有自己的「商業秘密」。

在香港特區,許多老字號餅店及茶餐廳,菠蘿包一般不定時出爐,視當天的銷量而定。店員看到某款包賣得七七八八了,才會開始再烤一爐。

要烤出好吃又地道的菠蘿包,秘密之一是一定要掃蛋黃。是純蛋黃而不是全蛋液。如此一來,菠蘿皮出爐時的色澤才會好。

至於裂紋的形成,必然是用上「臭粉(碳酸氫銨,一種白色化合物。和鹽有點相像,聞起來有臭味)」。但若說到爆裂的程度及深度,每個師傅的做法都不同。

有時候可能會脆一些,那是因為搓皮時水分略多了。偶爾也會偏硬一點,那就是粉給多了,而豬油給少了。

所以說,怎麼樣的菠蘿包才算好?怎麼才算最好吃?這完全是個人口味的問題,就如同有人喜歡用手直接拿著吃,有人喜歡用刀叉切開吃。有人喜歡把它對摺一下才入口,也有人習慣撕著吃,根本沒有標準。

什麼是[好],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堅持,吃慣了,隔一段時間不吃便會想念,便是好的一種。

不知正在看本文的你,是否喜歡吃菠蘿包?

今天分享的「「歷久不衰」的麵包,我說它是茶餐廳永遠的經典,沒有人反對吧?」到這裡,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4134362f089fe66e8bd6616712e9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