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年來,可能劉慈欣老師一個人的作品,占到了整個中國原創科幻作品銷售量的80%以上,這個放到全球任何一個圖書市場裡,都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情。」
科幻作家陳楸帆這句話從側面證實了中國科幻文學扛鼎之人非劉慈欣莫屬。隨著《流浪地球》的高口碑高票房、獲得科幻小說最高獎雨果獎,劉慈欣科幻作品的影視化道路得以逐漸展開。在中國式科幻的內核與風格之上,劉慈欣科幻小說本身擁有步步推進的故事結構與衝突,以及易懂且完整的科學原理,這些無疑都為創作出中國特色科幻影視作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初試啼聲,科幻啟航
《流浪地球》《鄉村教師》
電影《流浪地球》是劉慈欣科幻小說改編的成功典範,即便全文只有2.3萬字,但電影抓住了其核心內容與主題,提煉出影視敘事的主要元素,並以此擴展為更完整的世界觀,創造了一個令觀眾信服的未來世界,尤其是合情合理地對中國未來世界的語境營造,令人感受到接地氣的真實感。
2019年2月5日,《流浪地球》在大年初一公映,「小破球」斬獲了47億元的高票房。劉慈欣坦言:「《流浪地球》的熱度肯定是一件好事。這個電影對我們這些創作者來說,它的成功是出乎意料的。」《流浪地球》讓劉慈欣作品中的宏偉大氣、想像絢麗顯得更加內涵化,觀眾不僅能從劉慈欣科幻小說改編的電影中得到視聽上的享受,更是能從中獲得思維和思想上的震撼和感動。
延續了上一部的精良製作,《流浪地球2》也即將上映,劉慈欣作為這部影片的監製,無疑為其影視化注入了更多「大劉」風格的元素。《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的前傳,是講述地球「流浪」之前的故事,在探討人類生存方面有著更加深刻的見解,「四年磨一劍」,《流浪地球》的大獲成功為《流浪地球2》點燃熱度,讓人不禁對《流浪地球2》拭目以待。
與《流浪地球》同期上映的喜劇科幻影片《瘋狂的外星人》,則號稱改編自劉慈欣小說《鄉村教師》。在劉慈欣諸多科幻小說中,《鄉村教師》是最早出現影視化消息的,早在2010年,小馬奔騰影業便針對電影《鄉村教師》進行了備案,且備案劇情與原著劇情幾乎一致。但是直到電影《瘋狂的外星人》出現,其拍攝仍舊未成形。
電影《瘋狂的外星人》立項時打著「改編自《鄉村教師》」的旗號,尤其劉慈欣也參與了劇本改編,以至於科幻迷對此深信不疑。2019年,該影片與《流浪地球》同步上映,那一年不僅被稱為中國電影的「科幻元年」,還被稱為「劉慈欣科幻年」。然而,結果卻大相逕庭,在《瘋狂的外星人》中,除了外星人空降地球這一設定外,無論是劇情還是人物甚至內核,都與《鄉村教師》毫無關聯。
《鄉村教師》是一部借科幻之名,致敬老師這一職業的科幻小說。在故事中,外星高級文明對人類文明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他們驚訝於人類沒有記憶遺傳功能,卻能靠著每秒只能傳遞1~10比特率信息的聲波創造出偉大的文明,而傳遞兩代人之間知識的便是老師這一群體。顯然,《瘋狂的外星人》並沒有將這一動人的故事核心傳遞,而僅僅是在宣傳時借用了《鄉村教師》的名號,實屬可惜。
篇幅無限,引領想像
《三體》《球狀閃電》
《三體》是劉慈欣科幻作品的集大成者,也是其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可以說「無三體,無大劉」,也是這部作品,讓中國讀者知道了在中國價值觀體系之下,仍舊能擁有與世界接軌的科幻小說,擁有以「中國」為敘事中心的科幻世界。《三體》在經過劉宇昆翻譯成英文後在世界範圍內獲得了好評。2014年,《三體》榮獲美國奇幻科幻協會星雲獎年度長篇小說,次年更是拿下普羅米修斯獎最佳小說、軌跡獎科幻小說類、約翰·W·坎貝爾紀念獎最佳科幻小說,以及重量級的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獎等科幻小說領域諸多獎項。
雖然《三體》聲名遠揚,但是在影視化改編上卻一波三折。2014年11月在游族影業成立儀式上,官方表示《三體》電影將拍攝成「六部曲」,單片投資約2億元並無上限追加。但是,電影《三體》2015年開機後波折不斷,在2016年6月上海游族影業遭遇人事變動,電影《三體》的製片人孔祥照離職,這導致電影《三體》推進困難,最終暫停。就連劉慈欣也只能望洋興嘆,「我們應該抱著一個平和的心態看待」。
其實,除了電影,得益於《三體》本身的知名度,其廣播劇、劇集、動畫都在並行創作中,甚至Netflix也買下版權,同步中國拍攝海外劇集版《三體》。相較電影篇幅有限導致的「難改編、重特效」,劇集有著講述故事的天然優勢,因此眾人更希望劇集能在人物塑造與劇情展開上給予驚喜。尤其是Netflix版的《三體》找來《權力的遊戲》編劇,令人期待。近期熱播的中國版《三體》獲得了原著黨的認可,雖然視效上可能不能比擬電影,但是對劇情與人物都相對認可,而其懸疑式的推進,恰當的物理性比喻,都讓非科幻觀眾能正常觀看與接受,這倒是給Netflix版的《三體》帶來不小的壓力。
在眾多科幻迷心中,劉慈欣《三體》之外最好的科幻長篇是《球狀閃電》。與《三體》一樣,《球狀閃電》故事也是從主角的日常開始敘述,由點到面,漸漸展開,並架構出宏大的科幻世界觀。值得探討的是,這部小說中劉慈欣不再講外星文明、宇宙奧秘,而是將目光聚焦到「量子」這一微觀世界,或許這是《球狀閃電》值得觀眾期待的一大緣由。除此之外,故事推進仍舊是劉慈欣擅長的軍事較量與政權博弈。
《球狀閃電》電影版啟動較早,編劇張小北透露,早在2008年,《球狀閃電》的電影版權已經賣出,但推進卻不理想,他認為:「我們作為科幻迷和電影迷,當時走得太快了。在當年的中國電影市場環境下,這樣一個高成本、高技術、高概念的科幻電影,實際上是超過了中國電影的實際能力的。」因此2016年才看到《球狀閃電》電影版備案,目前沒有任何進入拍攝的跡象。
2019年6月,《球狀閃電》劇集出現在廣電總局電視劇備案公示中,2021年5月愛奇藝電視劇官方微博發布了《球狀閃電》「靂爍穹蒼」概念海報,正式啟動劇集版。2022年8月,拍攝已經完成。相比電影版,劇集版的製作速度顯然令人滿意。在監製陳思誠的推動下,執導過高口碑硬核網絡劇《唐人街探案》以及懸疑電影《誤殺2》的導演戴墨成為該劇的導演。
元素多樣,未來可期
《超新星紀元》《帶上她的眼睛》
與其說《帶上她的眼睛》是一部科幻小說,不如說它是一部柔情的愛情小說,在這篇小說中,劉慈欣放棄了大篇幅地闡述硬核科幻架構,而以「我」的視角出發,構建了一個動人的成人愛情童話。按科幻迷說法,「這是一篇少有的、具有深切人文關懷的、通俗化敘事的科幻作品」。
《帶上她的眼睛》的故事並不涉及複雜的科學技術,這點從它入選語文七年級教材便可得知,但是這部小說內容卻並非淺顯,而是傳達了頗具人文色彩的主題——人類精神家園的廣度足以突破生命的局限,並獲得精神上的自由和實現自身的價值。
雖然小說科幻設定寥寥數語,但是劉慈欣仍舊向觀眾輸出了海量的科幻信息,其一就是能與其他人達成「意識共享」的科技設備。另一設定,便是故事中被稱為「落日工程」的地心探索計劃。從電影的故事簡介來看,影片將著墨後者的描繪,而同時與小說中遺憾的結局不同,電影或將放大「愛情的力量」,加入男主角尋找並解救女主角的內容。
而與《帶上她的眼睛》風格完全不一樣的作品《超新星紀元》也是還僅在備案中。有人稱《超新星紀元》為中國長篇科幻小說的零坐標,畢竟這部小說在1991年就已經完成。《超新星紀元》中的「末日」超越了科幻本身的維度。在一個只有孩子掌控的世界裡,戰爭武器坦克、航母、殲擊機、核彈頭……都成為了孩子的新玩具,而缺乏完整世界觀的孩子們,將它們用於血腥的戰鬥與廝殺。它將世界的生存與毀滅,交給了人類自己,在探究人性本善還是本惡的哲學課題下,批判了成人世界的骯髒。
在影視化改編的道路上,《超新星紀元》並不樂觀。2019年,著名作家、電影人孔祥照宣布《超新星紀元》電影項目啟動,並由其親自執導。孔祥照也是《三體》電影的總製片人,在《三體》項目擱淺之際,他將目光轉向這部劉慈欣早期的作品。尤其是在看過電影《流浪地球》之後,孔祥照信心滿滿,甚至還想讓吳京加盟。
不過,在《三體》出師不利的情況下,《超新星紀元》不僅不被科幻迷看好,還遭到了網友的一致「拒絕」。不過從備案故事簡介可以看出電影版已經大量刪除其中不適合修改的部分,轉而成為一部勵志的末世探險大片。
劉慈欣的科幻作品不止於此,長篇小說《中國2185》《魔鬼積木》,中短篇小說《圓》《不能共存的節日》等等,從不同角度、不同風格,以科幻為載體進行著多元化的「世界思考」,於影視行業而言,無疑是巨大的資源。讓我們乘著科幻想像的浪潮,一起期待中國未來的科幻影視,以科學之名向著星辰大海,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