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將有更多肉食者吃素,你會是其中之一嗎?

2019-12-28     一米市集

距離過年不到1個月,肉價還在漲。今年春節,你準備花多少錢買肉?

今天,上海的白條豬價格已經漲到了40.92元/kg,相比去年同期,整整上漲了133%!

據業內專家預測,豬肉價格在未來1年還會繼續上漲。2020年,除了豬肉,我們的餐桌上還會有什麼新選擇?是時候打開新思路了!

漲價,不是豬肉的專利

非洲豬瘟帶來的豬肉缺口,是今年的豬肉價格一路看漲的罪魁禍首。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種急性烈性傳染病在家豬、野豬之間傳播,感染之後的死亡率可達到100%,而且傳播方式非常多,令人防不勝防。

去年8月確診非洲豬瘟疫情之後,我國就加緊了防範疫情擴散的措施。但全國各地仍然陸續發現疫情,截止11月21日,我國已經有119萬頭豬被撲殺。

雖然這種疾病不傳染人類,但仍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影響。讓人不禁擔心,年夜飯還能吃上紅燒肉糖醋小排蔥燒大排紅燒獅子頭鹹肉菜飯鍋貼生煎蛋餃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

豬瘟同時也對養殖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豬瘟發生之前,我國一半以上的豬肉都靠中小型養豬場來供應。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中小型養豬場難以防範、控制疫情,一旦發現就要全部撲殺,成本風險太高。加上此前為環保而減少農村散戶養豬,中小養殖者難免會對養豬望而卻步。

因此有專家預測,抗風險能力高的現代化大型養豬場會逐漸占領豬肉供應市場,這也就意味著,養殖業將要大洗牌。

與此同時,身價翻倍的不只是豬,雞鴨牛羊肉均有不同程度的漲價。上海牛肉的批發價,已經漲到了88元/kg。


吃草,有了新選擇

肉價全面上漲,難道只能忍痛改吃草了嗎?那可未必。食物界的「小鮮肉」——植物基食物,已經嶄露頭角!

植物基食物,特指那些以植物為原料,模擬出動物食品的口感、營養的食物,比如中國人民最熟悉的「素肉」。但現在的植物基食物,原料和技術都不可同日而語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去年3月,超越肉類公司(Beyond Meat)推出了超越漢堡肉,它的主要成分是豌豆,分離、改組豌豆蛋白,模擬口感,添加營養物質,使它有肉的營養,又沒有肉的負擔。

今年5月進入中國,號稱更適合中式烹飪的「新豬肉(OMN!PORK)」,原料是豌豆、非轉基因大豆、冬菇和米,增加了127%的鐵質、260%的鈣質,卻減少了66%的熱量。

另外,植物酸奶已經能在便利店買到,燕麥、杏仁為主要原料的植物奶成為了咖啡店的常備,牛油果、堅果、種子、植物油做的植物性黃油(不同於傳統的氫化植物油黃油,不含反式脂肪酸)也擺在了超市貨架上。

在接下來的一年,還將有更多的植物基食物面世,比如無乳製品的奶酪、酸奶油、冰激凌,或者更加普及,比如已經面世的植物金槍魚罐頭等等。

因為植物基食物,不完全是傳統素食者的心頭之愛,越來越多的普通消費者也開始嘗試了。


植物基食物,會開啟新的素食潮流嗎?

過去這一年,素食界的名人們遭遇了信任危機。

1月,擁有35萬粉絲的Youtube素食博主Bonny Rebecca發布了一段視頻,說自己因為消化道問題而不再嚴格素食;擁有27萬粉絲的素食博主Stella Rae也發布了類似的消息。

4月,經營素食食譜網站的Minimalist Baker承認自己不是素食主義者,並遭到了素食者和粉絲的激烈批評。

/粉絲拿著Minimalist Baker的素食食譜書/

差不多同一時間,擁有250萬粉絲的Youtube素食博主Yovana Mendoza被爆出在巴厘島的餐廳吃魚。

12月,擁有72萬粉絲的Youtube素食博主Alyse Parker在視頻中告訴粉絲,她不再是素食者,轉而開始進行純肉飲食(carnivore diet)。

更早之前,追隨者眾多的素食博主如Jordan Younger、KasumiKriss,純素食運動員Timothy Shieff,紛紛因為健康問題而改變了純素的飲食習慣。

原因就是傳統素食飲食缺乏人體必須的鐵質、維生素B12、omega-3脂肪酸,抑制鋅元素的吸收,過多的大豆蛋白還會擾亂雌激素、甲狀腺激素的分泌,並導致體內菌群失衡,引起多種疾病。

新型的植物基食物,在營養上給出了更優秀的答卷,並在道德上還有動物性食物無法比擬的2個優點:

第一,零殺戮零虐待,不會有動物被圈養在狹窄的空間裡。

第二,低碳排放量,對環境友好

社交媒體造成的「網紅效應」,也加速了植物基食物的流行,風靡國內大小咖啡店的瑞典植物奶品牌Oatly,就是Ins的網紅飲料之一。

今年11月奈雪的茶推出植物性肉製作的「綠星漢堡」和「墨西哥肉沫卷」時,1小時之內就完全售罄。

多種優勢使植物基植物不止受到素食者的歡迎,也讓非素食的普通消費者開始更多地選擇植物基食物。

可持續飲食的新方向

美國環境工作小組(EWG)增評估過大約20種流行的肉食、乳製品和素食蛋白的碳排放。肉食的碳排放量遠超素食。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報告,在人類活動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中,畜牧業占14.5%,是自然資源的一大用戶。

同時,畜牧業用水占全球用水的8%,生產1磅(約合0.45公斤)的肉,要消耗超過6813升的水。其使用的抗生素、生長激素、飼料,產生的排泄物、病毒、細菌等同時也是水資源的污染源(注釋1)。

因為人口的增加,全球對畜產品的需求也將持續增加,碳排放量、水資源的消耗量也將成倍地增長。

從降低碳排放量、資源消耗量這兩個方面來看,低碳而且更營養的植物基食物確實是更好的選擇。

/相比普通漢堡肉,植物性漢堡肉會少消耗99%的水,少占用93%的土地,減少90%的溫室氣體排放,減少46%的能量

然而,植物基食物現在仍處於起步階段,存在各種問題,其中最嚴重的就是,含糖量、碳水含量過高。

比如看起來很健康的植物酸奶,每份中含有12g碳水,其中1g是膳食纖維,意味著吃一份約等於吃下10g的糖。

其次是複雜成分和深加工帶來的風險。比如新豬肉的成分表中,原料多達18種,Beyond Meat的原料也多達15種。

至於長遠的健康風險,還需要時間給出答案。畢竟,營養學也是一門不斷進步的科學。

2020年,希望我們都能找適合自己的可持續飲食方式。讓自己健康,也讓地球健康,這不正是我們應該做的事嗎?


參考資料來源:

http://www.fao.org/docrep/012/i0680c/i0680c04.pdf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VNOcG8BMH2_cNUgGLE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