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生報道網訊(王曦萌/ 葉波 劉春燕 遂寧報道)4月24日,春日暖陽,在蓬溪縣任隆鎮幸福橋村制高點,放眼望去,幸福橋村文化大院內的房頂上布滿了光伏發電板,一排排光伏晶板在陽光下閃閃發光,讓這個村看上去格外耀眼。
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農村地區脫貧離不開產業的支撐。而作為國家精準扶貧十大工程之一的光伏發電產業,在蓬溪縣脫貧攻堅的前沿陣地上發揮的作用日趨顯現。
巡查服務 呵護致富"聚寶盆"
"柏師傅,你們又來巡查了?"當天,在四川省蓬溪縣任隆鎮幸福橋村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村民羅登財看見國網遂寧供電公司任隆供電所員工柏宏福和何鵬巡查用電情況,熱情地打招呼。
"設備和線路正常。我們也檢查下逆變器和匯流箱。"柏宏福說著,和何鵬一起走進了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內,檢查逆變器和匯流箱,確認其聲音、指示燈和數據都正常。檢查完畢,他們拿起隨身攜帶的毛巾抹擦光伏板,精心呵護這個促進村社致富的"聚寶盆"。
建站至今,任隆供電所柏宏福、何鵬第10次來到幸福橋村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幫助村委巡查光伏設備和上網線路。
為保證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正常運行,該公司專門採取靠前服務、加強特巡、多級聯動與信息共享等多項保障措施,同時,還對光伏發電用戶電量進行實時數據採集監控,定期檢查設備運行情況,及時維修設備故障和日常保養。
享受"伏利" 助力精準脫貧
"別小看這一塊塊小小的太陽能板,它投入少,積蓄的是脫貧攻堅的持續動能。"幸福橋村黨支部書記劉曉金介紹說,"只要有太陽就可以賺錢,光伏現在是村裡集體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讓困難群眾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潘玉華是4組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她一家六口,老伴過世,兒子、媳婦均為殘障人士,兩個孫子也遺傳父母基因,天生殘疾。生活的主要經濟來源壓在她一個身上。
"2019年,我們用光伏發電結餘的錢和平時攢的錢購買了雞苗、水牛等,增加家庭經濟收入。"患有內風濕的潘玉華堅定信心地說,"感謝政府的幫助,她會更加自強,讓一家人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看到我們在了解光伏發電帶來效益,站在一旁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唐思化接過話題,"我們把用不完的電賣給供電公司,他們按期給我們結帳,把錢直接打到銀行卡上,2018年分兩次打的款,一次收到600元,一次收到700元"說完,唐思化笑得合不攏嘴。
而潘玉華、唐思化僅是蓬溪縣農村地區貧困戶享受"伏利"的一個縮影。
壯大經濟 光伏發電帶動產業發展
"安裝光伏太陽能發電板以後,不僅解決了集體用電開支問題,還增加了經濟收入。"看著整齊的太陽能發電板,劉曉金信心滿滿地說,通過安裝光伏太陽能發電板讓集體經濟破了零,也激發了村幹部們的工作動力。
據了解,光伏發電收入成為幸福橋村的集體經濟主要來源之一。2019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4萬餘元,單是光伏發電一項就達1萬餘元。
為了更好的壯大集體經濟,去年5月,村裡依託光伏發電站,讓村裡的4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進來,成立"曉金水產養殖合作社"。
說干就干。養魚、養蝦、養雞……了解村社發展動向的國網遂寧供電公司聞訊而動,為該合作社安裝了動力電,絕緣化改造0.4千伏線路5千米,新架10千伏2千米。設備巡視維護、安全技術指導、主動上門問電等等,這些都成為了柏宏福等供電員工的日常工作。
"雖然辛苦了,但也有收穫。"劉曉金說,發展光伏產業帶來的實惠,再加上供電公司的大力支持,為幸福橋村的產業扶貧和集體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蓬溪縣先後在25個鄉鎮建成26個村級光伏扶貧發電站、為貧困戶建站112個,通過"供電公司+村集體+貧困戶"的模式,最大限度把光伏扶貧產業綜合效益釋放出來,切實為貧困群眾送上"陽光收益"。
據統計,自2017年村站、戶站併網投運以來,累計發電96.25萬千瓦時、上網93.85萬千瓦時,共產生收益57.86萬元。
編輯王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RQwuXEBiuFnsJQVEUB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