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片人、導演、演員群星閃耀,「高配」的重點劇目來了!
9位白玉蘭獎最佳導演(含2位提名)、19位名編劇、50多名實力演員……如此陣容來自國家廣電總局重點劇目《在一起》。
2月策劃、4月完成備案並開拍、8月發布首支片花、定於「國慶檔」播出,由「夢之隊」打造的單元劇《在一起》正進入後期製作。
和《在一起》一樣,正在推進中的其他幾部總局重點劇主創陣容也非常強大,極其吸睛。
脫貧攻堅重點劇目《石頭開花》(原名《脫貧十難》)的各單元「大咖」雲集,目前導演李少紅執導的《三月三》單元,劉家成執導的《茶香飄飄》單元,惠楷棟執導的《最後的土房》單元,滕華濤執導的《阡陌謠》單元均已開機。
於9月開拍的《功勳》同樣是「群星閃耀」,曹平製片、鄭曉龍擔任總導演,鄭曉龍、沈嚴、林楠、楊文軍、毛衛寧、康洪雷、閻建剛、楊陽等分別執導《功勳》各單元……
《閩寧鎮》《功勳》《大國擔當》《光榮與夢想》4部重大題材項目、《在一起》《石頭開花》2部時代報告劇、1部「理想照耀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作品創作展播活動」主題劇《理想照耀中國》,這7部劇目形成的廣電總局「4+2+1」重點劇目格局,自「官宣」以來就備受矚目。
電視劇一線創作力量在短時間內迅速集結,共同參與上述廣電總局重點劇目。
從陣容看——7部劇均集合了頭部創作力量,既有上海廣電、江蘇廣電、湖南廣電等一線廣電機構,也有正午陽光、耀客傳媒等優秀製作機構,還有騰訊視頻等網絡視聽平台,同時彙集了張黎、孔笙、劉江、楊文軍、鄭曉龍、李少紅等一線創作人員。
從形式看——單元呈現、短劇模式等成為創作主潮,既符合廣電總局的鼓勵方向,也為頭部製作力量變掌為拳提供了極佳的施展空間。
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是7部作品需要面對的共同難題。在此背景下,這些劇集大多選擇了短劇結構和單元劇形式。包括表現脫貧攻堅難點的時代報告劇《石頭開花》、講述抗疫故事的時代報告劇《在一起》、聚焦共和國功勳模範故事的《功勳》均採用單元劇形式拍攝。
在單元架構之下,頭部力量迅速集結,在和而不同中提升著質量、效率,在統分結合中保持著特點、氣質。
《石頭開花》匯聚劉家成、李少紅、滕華濤、余淳、高群書、惠楷棟、林柯、張多福、徐宗政等導演,以十個貧困地區為拍攝原型,講述不同地域的脫貧案例。
《在一起》集結張黎、沈嚴、劉海波、曹盾、滕華濤、劉江、汪俊、楊陽、彭三源、楊文軍等14位導演,梁振華、高璇、任寶茹等19位編劇以及張嘉益、雷佳音、朱亞文、孫儷、海清等50多位主演,十個單元均已殺青。
於9月啟動拍攝的《功勳》匯聚鄭曉龍、沈嚴、林楠、楊文軍、毛衛寧、康洪雷、閻建剛、楊陽等導演,每個單元採取「1位導演+1位編劇+1位製片人」的形式推進。劇集將於明年與觀眾見面。
從「50後」到「80後」,在這7部電視劇中,60餘位各有所長的製片人、導演、編劇組成了「夢之隊」的豪華班底。對於平台和製作方來說,面對重點劇目,也拿出了看家本領予以創作投入。
製片人侯鴻亮用「舉全公司之力」形容《閩寧鎮》的創作,據他介紹,正午陽光在接到創作任務後,迅速確認、組建了主創團隊,由高滿堂任總策劃,孔笙、孫墨龍任導演,編劇團隊則由王三毛領銜,16集的體量雖短,但投入的陣容非常強。
其中,導演孔笙主導過《溫州一家人》《父母愛情》《北平無戰事》《琅琊榜》等劇集的創作,孫墨龍曾以分組導演、攝影指導等不同身份參與其中。今年,攝影出身的孫墨龍獨立執導了短劇《我是餘歡水》。
編劇陣容上,《閩寧鎮》既有老牌編劇高滿堂坐鎮總策劃,也有創作《都挺好》《我是餘歡水》的編劇團隊加入,在劇集氣質上,主流敘事的《閩寧鎮》如何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其對於人物的刻畫會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劇作細節。
《閩寧鎮》導演孔笙在現場導戲。
單元劇《在一起》《石頭開花》《功勳》的創作班底也可謂「群星閃耀」。
《功勳》是鄭曉龍與製片人曹平在《金婚》《金婚風雨情》《新編輯部故事》《甄嬛傳》《羋月傳》後的又一次強強聯合,這組「金牌組合」將怎樣講好共和國勳章獲得者的感人故事值得期待。
有「金牌組合」,亦有「新老搭配」「風格混搭」,從導演、編劇到演員陣容的新老搭配、多元組合,凸顯出百花齊放的創作格局。
剛剛憑藉《小歡喜》獲得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導演的汪俊此次執導《在一起》之《方艙》單元;滕華濤(《雙面膠》《蝸居》《王貴與安娜》導演)和老搭檔林妍帶來《同行》單元;同樣是滕華濤的老搭檔曹盾從編劇轉型為導演後,去年推出的網劇《長安十二時辰》收穫頗多讚譽,此次曹盾帶來《救護者》單元。
對比來看,《石頭開花》的主創搭配更見風格的多元。「京味兒」導演劉家成善於在年代敘事中融入詼諧幽默的表達,導演李少紅的劇集和電影作品注重美學內涵,高群書擅長類型化敘事,導演惠楷棟近兩年新作《烈火軍校》《鬢邊不是海棠紅》等頗受年輕觀眾的喜愛……
《功勳》集合了一波國劇界擅長拍攝大劇的「老牌力量」——有創作出《激情燃燒的歲月》《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等精品之作的康洪雷,拍攝《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平凡的世界》等劇集的毛衛寧,憑藉《中國式關係》《我的前半生》《天盛長歌》多次提名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導演的沈嚴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7部重點劇目中,還有不少導演身兼多職,在兩部劇集中「串場」,例如沈嚴和滕華濤均負責《在一起》《功勳》兩個劇其中一個單元的拍攝;楊文軍在《在一起》之《口罩》單元殺青後,其執導的《大國擔當之勇敢的心》將在11月開機;劉江同樣在執導《在一起》之《搜索24小時》單元後,又投入到《光榮與夢想》的拍攝中。
「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圍繞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和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等重大宣傳節點,找准選題、講好故事、拍出精品是電視劇人的共同目標,而頭部創作力量的大集結,是文藝工作者全力以赴拍攝精品的新實踐,也引領著電視劇行業新的創作風潮。
推薦閱讀
-END-
輪值主編:彤童
作者:童彤
編輯:貓媽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