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園擇校何其難,不要誇大重點園|還是應堅持就近原則!
轉眼間,又到了各幼兒園、學校報名的時間,一時間,到處都是求園(校)若渴的聲音,什麼公立園入園難,重點學校入學難的呼聲此彼伏,家長們求學心切地四處奔波著,能用的關係,能想的辦法論番上陣,一時間教育界人士的電話變得空前熱鬧起來。(覺得文章有用還望關注我會每天更新優質教育學習類文章給大家的)
看到諸多的家長為了孩子費盡心思地四處求園(校)實在於心不忍,由衷地獻一言——不要把精力財力用錯了地方,名園名校未必能讓你的孩子成才。
對於擇園擇校,我一向持質疑態度,不能排除學校所處地區差的部分影響會導致孩子社會性作為的傾向,但科學的來說,那並不重要,只是一部分的客觀原因,並不能取決孩子的學成與否。事物的發展變化主要還是取決於主觀原因,學校環境確是影響學習的因素,但家庭具體環境、社會大環境更是學校環境之上的影響孩子發展的更大客觀原因,所以,請家長們同時重視家庭造人,學校樹人,時代弄人三大因素,以中國的社會以及教育現狀和師資力量來看,萬不可把幼兒園學校的作用看得那麼重。
多數家長看好名校,是持孩子只有進入名校才能成才,其實不然,之所以名校的升學率高、成績好是因為入學時的門檻高,都已經是出類拔萃的孩子了,再加以名校匯聚的名師雕琢當然會有所建樹;之所以孩子能成才是因為他們的主動學習興趣、習慣以及天資聰慧的基本條件。
說到此不免又生質疑,名校的孩子成績好,就代表孩子發展好、成功了嗎?對於成才的理解仁者見仁,吾以為孩子健康樂觀、自食其力、能遊刃有餘地駕馭生活也是一種成功。縱觀中國教育,即便名校的老師也未必能傳授給孩子人生的真諦,更多的只是知識的灌輸、技能的掌握,孩子良好的人生基礎絕非區區一個幼兒園、小學、中學乃至大學所能給予的。
所以不要過分誇大重點園、校的作用,教育更要尊重以人為本的原則,幼兒園和學校的選擇還是就近為好,孩子上學輕鬆舒適又接送方便更不會為跨區上學造成交通壓力,何樂而不為?以我的孩子為例,為老人接送方便(工作時間和孩子上學時間不符的無奈),就在家門口上學,因我從嬰兒期就一直在孩子身上下功夫、時時處處的隨機教育使得習慣養成還不錯,孩子自己愛探究,兼又有點小聰明,所以根本無須擔心學習,我目前更著重的是孩子的性格和個性以及社會性的培養。建議家長朋友們在工作奮鬥的同時,更多的精力還是該放在孩子身上,在尊重孩子的人格的基礎上,培養幼兒性格和習慣,注重發展個性,在孩子涉世之初的3——6歲就在家庭中奠定良好的基礎,進而把孩子送到學校、社會中才可以保證教育的順利開展。同時建議家長業餘時間多在家創造機會和孩子溝通交流,這種交流可以是生活常識、情感交流;可以是互通有無、知識交換;更可以是人生閱歷、深刻感悟,讓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是非觀、學習觀、價值觀、通過主動持續的學習實現自我成才。如同經濟方面的投資收益,我們只要在教育孩子上用心了、投入了,就一定會在孩子的身上看到收穫,大家不妨都來努力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