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防控辦:建立惠企利民資金池,優先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

2020-07-20   浙江發布

原標題:省防控辦:建立惠企利民資金池,優先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

7月20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第五十二場), 省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省政府副秘書長陳廣勝,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陳建忠,省教育廳副廳長陳峰 出席發布會並回答問題。

陳廣勝就「健康碼」的數據安全問題等回答了記者提問。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大家對「健康碼」的數據安全問題越來越關注。前段時間網上流傳一個帖子,反映一位大爺沒有智慧型手機,因而沒有「健康碼」導致無法坐車。針對此類問題,浙江有沒有研究採取相關措施?

「健康碼」對全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了重要貢獻。現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意味著新冠病毒將在相當長時期與人類共存。作為精準識別個人涉疫風險的有效工具,「健康碼」還將繼續站在疫情防控戰線的前台把關守閘。

但「健康碼」的應用有其邊界,尤其對於公眾十分關心的數據安全問題,省防控辦出台《關於進一步完善「健康碼」管理服務機制的通知》,專門作了相關規定。 浙江強調,任何地方、任何部門對「健康碼」數據的使用,都必須嚴格依照法律法規,切實防止個人隱私數據泄露。在拓展「健康碼」應用時,必須做好法律評估、安全評估和風險評估工作,嚴防數據濫用。對疫情防控期間確需留存的「健康碼」用戶個人信息,在疫情結束後要按規定銷毀或妥善處置。同時,加強對系統運行情況的實時監測。對涉及技術服務外包的,逐一簽署網絡安全和保密協議,確保安全管理和技術防護措施落實到位。

由於「健康碼」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託智慧型手機開展應用,確實給一些老年人等帶來不便。雖然各地採取了相應做法,但仍不能迴避問題的存在。這也是當今數字化時代不少創新實踐所面臨的共性問題。為此,省里要求進一步完善「健康碼」家人代辦、工作人員代查機制,運用同行家人手機綁定功能,為老年人、未成年人使用「健康碼」提供便利。要探索和推行無感亮碼做法,在確保安全可控、依法合規的前提下,推進「健康碼」與市民卡、交通卡、公園卡等集成應用。 考慮到不同群體的實際情況,浙江還作出規定,對確實未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等單獨出行,在核實身份、佩戴口罩情況下,允許乘座公共運輸工具,視情也可短時間進入需要驗碼的相關場所。

「健康碼」是疫情防控的需要,但必須始終寓服務於管理。對實踐中遇到的各種情況和問題,哪怕涉及的人員範圍有限,也應有針對性地積極回應和解決。同時,對為逃避驗碼而故意隱瞞實情的,一經發現,將納入個人信用記錄;對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總之, 運用現代數字化手段也完全可融入人性化措施,將剛性技術與柔性管理結合起來,並通過配套機制堵塞漏洞,更好地實現帶「溫度」的疫情防控閉環管理。

今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明確提出增加1萬億元赤字規模、發行1萬億元特別國債,並要求確保新增的2萬億元財政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浙江在惠企資金直補方面如何抓好貫徹落實?

當前,面臨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重任務。從國家層面講,新增2萬億元財政資金全部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是非常時期的非常之策,浙江必須將這些資金用在緊要處。按照中央總體部署,這部分新增資金主要用於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這三者是相互關聯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主體是根本。只有穩企業,才能穩就業;也只有保住了就業,才能保障好民生。

基於上述考慮,也結合浙江省情,十分注重對市場主體的幫扶工作,尤其是加強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補助。浙江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量大面廣,吸納就業2700多萬人。它們塊頭雖小,作用巨大,但也受疫情衝擊最大。 浙江將此次中央「兩直」資金按財政部門因素法進行測算分配;省里再「添把火」,通過壓減省級政府性支出安排18億元,一併直接下達各縣(市、區)。這筆錢由基層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再統籌自身財力,建立惠企利民「資金池」,形成疊加放大效應,優先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

對「兩直」資金的具體發放,省里不搞一刀切,要求各市縣因地制宜,科學制訂補助條件,統籌穩崗就業、疫情影響、稅收貢獻等因素,運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精準確定補助對象。其中,惠企補助資金不得用於與生產經營無關的支出,重點用於繳納員工的社會保險費,支付生產經營房屋租賃費、生產經營性貸款利息、水電氣等費用,以及其他符合紓困政策的相關支出。各地確定補助對象後,將通過國庫支付系統進行資金兌付,並依託企業碼(小微通)實現線上辦理,方便企業無需提交材料即可獲得補助。同時,加強全程監督和專項審計,確保兩直資金「一竿子插到底」,直達補助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