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寫詩秀恩愛,兩句寫雲雨,兩句寫風月,情深意濃百聽不厭

2022-05-20     有畫說藝術

原標題:蘇軾寫詩秀恩愛,兩句寫雲雨,兩句寫風月,情深意濃百聽不厭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是蘇軾在西子湖畔初見王朝雲時所寫的名句,當時,王朝雲還只是一個年僅十二歲的歌伎女童。

或許連蘇軾都沒有想到,在之後的歲月當中,王朝雲成為了自己最重要的人生伴侶,在蘇軾被貶的艱苦歲月里,王朝雲始終不離不棄跟隨左右,直至三十四歲病逝於廣東惠州,一共陪伴了蘇軾整整二十二年之久。

蘇軾

公元1094年,五十八歲的蘇軾被貶惠州,三十二歲的王朝雲自然隨他前往。由於水土不服,王朝雲在惠州一直身體不好,有時候甚至還要蘇軾照顧。

有一天中午,在做午睡的時候,蘇軾看到王朝雲熟睡中消瘦而精緻的面容,不禁生出無比憐愛之情,於是他當即賦詩一首,詩的名字就叫《朝雲詩》:

不似楊枝別樂天,恰如通德伴伶玄。阿奴絡秀不同老,天女維摩總解禪。經卷藥爐新活計,舞衫歌扇舊因緣。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陽雲雨仙。

王朝雲

那麼在這情真意切的八句詩當中,兩句寫雲雨,兩句寫風月,濃情蜜意令人回味!情深意濃百聽不厭!蘇軾用這首詩大秀恩愛,其中兩次寫到雲雨風月之事,還引用了五個史籍經典當中的典故,接下來,咱們就來一起來看一看,蘇軾,是怎樣秀恩愛的吧?

《朝雲詩》的第一句「不似楊枝別樂天」,引用的是和白居易有關的典故,大家肯定聽過「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白居易曾有兩個最愛的寵妾,分別是小蠻與樊素。

蘇軾

其中的樊素,特別以善唱「楊柳枝詞」而聞名,那麼蘇軾詩中「不似楊枝別樂天」說的,就是在白居易晚年比較困難的時候,樊素雖然不忍,但最終還是離開了白居易,兩相對比之下,蘇軾感到非常自豪,因為無論貶到哪裡,王朝雲都義無反顧地跟隨自己。

接下來第二句,「恰如通德伴伶玄」,這一句用到的典故,講的是漢代一個叫通德的女子陪伴名士伶玄的故事,因為有通德的陪伴和講述,所以伶玄才寫出了《飛燕外傳》這部著名的野史傳記。

蘇軾

第三句是「阿奴絡秀不同老」,這是因為王朝雲與蘇軾所生的兒子年僅一歲就夭折,所以他聯想到晉代洛秀與阿奴這對母子的故事,洛秀是大戶人家的小妾,她有一個兒子叫阿奴,阿奴非常孝順,長大成才之後一直陪伴在母親身邊,洛秀的人生也因此而美滿幸福,蘇軾覺得兒子的夭折,是他和朝雲最大的遺憾。

寫到這裡的時候,詩的氛圍有些沉重,但到第四句,蘇軾很快將話題一轉,他說「天女維摩總解禪」,這裡對應的是第四個典故,出自佛教《維摩詰經》天女散花的故事,意思是稱讚朝雲心智聰明,對佛禪有很高的悟性。

但是這句也有另外一種說法,認為此處隱晦地表達了一種雲雨歡愉之趣,據說維摩詰經當中的散花天女與維摩詰是一對雙修伴侶,蘇軾將自己與朝雲的甜蜜相處,自比天女與維摩詰的關係。

蘇軾

詩的後半段,開始回到現實:經卷藥爐新活計,舞衫歌扇舊因緣。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陽雲雨仙。可以看出,此時朝雲的身體已經非常不好,經常熬藥念經,曾經曼妙的舞姿再也無法展現,蘇軾期盼有朝一日他們能共登仙山做一對神仙眷侶,不再為凡塵俗世所牽絆。

那麼最後一句「不作巫陽雲雨仙」,此處也出現的「雲雨」一詞,說的是楚王與神女在巫山歡會的典故,這是詩作正文的第五個典故。那麼在欣賞完蘇軾這首大秀恩愛的「雲雨詩」之後,你又有什麼樣的感想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910b24a21f74f945034d16a6e393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