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孫子和不帶孫子的老人,究竟哪個幸福指數更高?年輕人都該看看

2022-05-16     空谷幽蘭育兒

原標題:帶孫子和不帶孫子的老人,究竟哪個幸福指數更高?年輕人都該看看

鄰居阿玲的婆婆經常和我婆婆一起玩,兩個老太太都是從老家過來幫兒子帶孩子的。有共同語言,一起帶孩子出去玩,一起討論養生之道,是挺好的朋友。

這幾天,婆婆早上不再按時出去遛彎了。原來,阿玲和婆婆發生了一些矛盾,婆婆回老家去了,阿玲只能自己帶孩子了,她有點手忙腳亂的。

阿玲找我抱怨說:「她在這裡有什麼好,我更累,每天早上五點就起來,吵得全家人都不能好好休息,讓她回去吧,有她痛苦的一天,她多麼想孫子,我也不再讓她來了」。

我這婆婆媽聽了,等她走了才差點笑出聲來。她說:「如果讓老人帶孩子,才是對爺爺奶奶的懲罰。」

我開玩笑說:「媽,那是不是說,你也不願意帶孩子呢?」婆婆哈哈大笑起來,她說:「當奶奶的,帶孩子是義不容辭的,就算是辛苦也是幸福的,哪有那麼多的不願意,但是來這裡給你們帶孩子,和自己在家裡,生活總是差別很大的」。

幫兒子帶孩子好,還是在家裡生活幸福指數更高。我當然知道,對於老人來說,後者當然是更輕鬆的。別看我婆婆嘴上不說,心裡肯定也是這麼想的,兩者在生活上的差別太大了。

Ø 幫忙帶孩子的老人,時間都是很緊張的

我們都說老人不喜歡睡懶覺,早上醒得早,晚上睡得晚,一天的時間好像是很充裕。但是,如果幫忙帶孩子,時間就要跟著兒子、兒媳婦走。他們去上班,老人就要立刻「上崗」帶孩子,有的老人還要做一家人的三餐,真是比自己上班的時候還緊張。

而那些不用幫忙帶孩子的老人,他們的時間都是非常充裕的。早晨睡到自然醒,午飯後小憩,一日三餐都是定點定時的,養生保健也做得很好。這兩種日子比起來,真的是差了好多。

Ø 幫忙帶孩子的老人,業餘生活比較枯燥

我婆婆原來是一個挺喜歡文娛活動的人,廣場舞跳得也挺好,毛筆字也寫得很漂亮,還喜歡旅遊。可是,自從她過來幫我們帶孩子,這些事就都只能暫時擱置了。沒有時間,也沒有那個精力了。所以,雖然說帶孫子是享受天倫之樂,但是帶孩子是非常辛苦的,而且也是不自由的。

而不用看孩子的老人,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累了就可以休息休息,煩了就放棄不做了。但是,帶孩子不管你心情好不好,你累不累。孩子就在那裡,你還要把他照顧好,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

Ø 幫忙帶孩子的老人,生活習慣要改變。

我是南方姑娘,我婆婆是北方人,我們在一起生活的時候,她的飲食習慣就按照我們改變了不少。我們不喜歡吃饅頭,喜歡吃米飯,家裡就很少吃饅頭。我們吃菜喜歡甜口的,她也學會了很多南方菜的做法。

老人和子女住在一起,生活習慣也需要慢慢融合,我們即使周末也很少睡懶覺,因為婆婆從來不睡懶覺,早早地就準備好了早餐。一家人吃完飯,計劃著做點事情也是很不錯的。婆婆也漸漸地,盡力去按照我們的節奏去生活,我們生活在一起還算是比較融洽的。

有許多年輕的媽媽,婆婆來帶孩子,雖然體力上會輕鬆點,但是精神方面會更累。因為會有生活上的一些矛盾,還會有育兒方面的分歧,還不如自己帶孩子輕鬆。

我們也要多替父母想一想,他們放棄自己豐富多彩的晚年生活,背井離鄉地來為我們帶孩子,是非常大的奉獻。有他們的支持,我們的生活、工作才會越來越好。

如果你也是一個媽媽,在接受婆婆的幫助,做好這幾點,家庭就是幸福和睦的。

² 生活和工作時間,要做好協調和安排,儘量多陪陪孩子。

我們的工作很重要,但是孩子和家人也是我們最親近的人,我們要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有時間多陪一陪孩子,不要甩給老人就不管了,讓家人感覺到你對他們的關心,對家庭的愛。

² 教育觀念的分歧需要經常溝通交流。

老人帶孩子的經驗豐富,但是教育孩子經常會和我們有分歧,他們是可以學習的,我們需要有一點耐心,經常和他們溝通交流,相信他們也是願意為孩子好而改變的。

² 家庭生活的小矛盾,過去了不計較。

家庭矛盾是需要不斷中和的,矛盾化解以後,我們不能總是抓著不放,錯了就道歉,對了就原諒,一家人沒有什麼隔夜仇,才能長久地生活在一起。

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為了自己的孩子,為了孩子的孩子,有老人幫忙帶孩子,年輕人要懂得感恩和珍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8c8545252083e2e2c79a7f91abd2e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