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創新擔使命 凝心鑄魂奏強音——黨的十九大以來全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綜述

2023-12-28   搜狐城市-商丘

原標題:守正創新擔使命 凝心鑄魂奏強音——黨的十九大以來全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綜述

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召開,首次提出和系統闡述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

黨的十九大以來,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守正創新、擔當使命,為商丘在全省「兩個確保」大局中奮勇爭先、更加出彩提供了堅強的思想保證、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利的文化條件。

高舉偉大旗幟,築牢理論信仰根基

2023年5月25日,「商仁商談」——黨的創新理論宣講暨「出彩河南人」楷模發布廳六進活動走進永城市第三初級中學,「借眼」備課、堅守講台28年的「出彩河南人」2022感動中原年度人物、虞城縣站集鎮第三初級中學盧文建老師,為現場的400多名師生上了一堂特色鮮明的思政課,大家從典型人物身上感受到道德風範。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我市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聚魂,在全市範圍內建好用好「六個平台」,持續打造「六個黨課」,鞏固完善「六進六突出」長效宣講機制,開展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宣講。9期「商仁商談」——黨的創新理論宣講暨「出彩河南人」楷模發布廳六進活動,現場觀眾超過8000人,網上傳播影響人數超過100萬人次。打造以「商仁商談」為統領,包含柘城縣「哲理柘談」、梁園區「梁言良語」、虞城縣「鄉土名嘴」、民權縣「習語民聲」等在內的「1+N」理論宣講品牌,已進行3000餘場宣講,受眾30萬餘人次。

完善理論學習制度。堅持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完善「第一議題」學習和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制度,拓展研討培訓、個人自學等形式,深學細悟《習近平著作選讀》等重要著作。舉辦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培訓班和中心組學習經驗交流研討會,分級分類推出一批中心組學習「示範班」「示範課」,切實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創新理論宣講模式。舉辦「黨的創新理論萬場宣講進基層」理論宣講大賽,著力實現黨員教育全覆蓋、理論宣講常態化。創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新時代廣場舞曲,推動廣場健身舞向廣場藝術舞並重轉變。創編折子戲、大鼓書、快板書等形式多樣的文藝作品,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提升理論研究水平。深入研究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精髓、現實偉力、發展脈絡。圍繞市委、市政府重大問題開展研究,重點圍繞黨的創新理論商丘實踐、建設對外開放橋頭堡樞紐經濟新高地、中華文明探源商丘實踐、鄉村振興等設計重點課題,持續打造「網商社科」平台,推進縣級社科組織機構建設,為全面全方位推動商丘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支撐,以殷商之源文化璀璨之光照亮商丘現代化建設之路。

壯大主流輿論,奏響擔當奮進強音

《2023中國夜市全攻略:河南商丘》在央視二套播放,掀起了一輪「商丘美食熱」,《河南商丘宋國故城遺址發現東周時期「環城大道」》海外瀏覽量超過65萬人次,央視新聞綜合頻道《大美中國·覽夏》欄目對民權黃河故道國際濕地進行長達5分鐘的直播……強勁的宣傳聲勢,進一步擦亮了「殷商之源 大美商丘」城市品牌。

緊扣時代主題弘揚正能量。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建立「3+4+N」新聞雙周會商制度,會商研究重大選題,策劃重大活動宣傳報道。開設「我和我的祖國」「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等專題專欄,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各大媒體「報、網、端、微」百花齊放,文圖音視競相發力,通過創新手段、全媒呈現,記錄下脫貧攻堅的感人瞬間,勾勒出全面小康的美麗畫卷,展現出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圖景,以一件件精品力作匯聚奮進力量。

加快媒體融合擴大影響力。2022年3月1日,「學習強國」商丘學習平台正式上線,成為我市又一個重要的學習宣傳陣地。「今日商丘」客戶端成功上線運行,下載量達100萬+。全市7個縣(市)建立融媒體中心,6縣1市「學習強國」縣級融媒號全部上線,全媒體傳播體系初步建成。「學習強國」商丘學習平台建立完成16個垂直架構、1185個學習組織,形成了以商丘學習平台為龍頭、覆蓋全市的「學習強國」學習平台傳播矩陣。

建強網絡內容提振精氣神。深入推進網信四級工作體系建設,不斷完善領導管理、正能量傳播、社會協同、網絡法治、技術治網等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建設,網絡文明建設不斷深化,網絡生態穩中向好,網絡空間日益清朗。舉辦「網紅」座談會,組建「網紅宣講小縱隊」,匯聚網絡正能量,共同為商丘添光彩。「網信商丘」獲「河南省正能量百佳新媒體帳號」稱號。開展「打卡中國·讀懂中國式現代化——你好,河南!」網絡國際傳播活動,來自俄羅斯、韓國、越南等國家的「網紅」,以及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維多莎工作室保加利亞語主播、胖達工作室希臘語主播,走進民權縣北關鎮王公莊村、夏邑縣太平鎮龍港灣、永城市演集街道時莊文化藝術村等中國美麗鄉村,探尋文化產業興村的故事,閱讀量突破6300萬,#打卡中國#話題登上微博、抖音、快手三大平台熱搜榜。

秉承傳承創新,賡續殷商之源文脈

「商丘殷商探源大有可為!」「歷史塑造了今天的商丘!」「商丘殷商探源得到學術界認可。」2023年8月10日至12日,殷商探源與豫東考古暨三代文明學術研討會在商丘舉行,來自全國50餘家考古科研機構和高校的7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研討會,與會的部分專家學者的真知灼見擲地有聲,取得豐碩成果。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殷商文化起源於商丘,興盛於安陽。」我市始終牢記領袖囑託,持續深入推進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商丘實踐,促進殷商之源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實際行動提升中華文明影響力和感召力。

殷商探源工程成果豐碩。在時隔20多年中美聯合考古發掘的基礎上,商丘重啟了宋國故城考古發掘工作,組建全省省轄市第一家正處級考古事業單位——商丘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商丘工作站」「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商丘商文化研究會」揭牌成立。宋國故城考古發掘取得顯著成效,「城摞城」的奇特景觀顯現。永城王莊遺址發現了商丘市甚至河南省境內目前唯一一處以大汶口文化為主的古文化遺址,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東夷文化勢力向西發展提供考古學實證。

文旅文創融合發展成勢起勢。以「古城風、現代味、人間色、煙火氣」為一體,推動古城的修復性保護展示利用,國家5A級景區創建工作穩步推進。培育虞城縣馬牧集老街、民權縣莊子鎮2個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虞城縣馬牧集老街、梁園區868文化創意園成功創建省級旅遊休閒街區,梁園區868文化創意園、夏邑縣太平鎮龍港灣和睢陽區宋小廟老街、二十四坊等文旅文創融合實踐基地品牌效應不斷提升。僅國慶節、中秋節小長假,梁園區868文創園人流量就有30多萬人次,最高單日人流量4.5萬多人次,營業收入突破千萬元,新華社以《河南商丘:廢鋼廠「蝶變」潮流打卡地》為題,對868文化創意園火熱場景進行報道,單日瀏覽量在109萬以上。

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穩步推動。在全省率先推進博物館數字化升級,彌補了我市數字公共文化場館的空白。打造商丘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為廣大市民和各地遊客帶來沉浸式、互動性的非遺體驗。依託非遺「名人、名品、名牌」資源,指導推動夏邑宮燈、民權王公莊畫虎、剪紙技藝等非遺資源傳承發展,培育更多文化傳承發展新業態。

文藝精品創作佳作頻出。出版《商丘文化》系列叢書10本,創排《商頌·古城尋夢》《商祖王亥》等精品劇目。古裝豫劇《喋血睢陽》、柳琴戲《芒碭忠魂》榮獲第十屆黃河戲劇節最佳劇目獎。作為全省唯一地方戲曲代表的紅色豫劇《小推車》參加全國地方戲曲會演,取得圓滿成功。戲劇《浣沙記》《龍河鐘聲》《李香君》《王昭君》《天下清德》《小推車》榮獲河南省戲劇大賽「文華大獎」六連冠;柳琴戲《守望》榮獲河南省第十四屆群星獎曲藝大賽一等獎……我市始終重視文藝領軍隊伍建設和文藝人才培養,全市各文藝家協會國家級會員已增至419人,省級會員增至2285人,文藝人才梯隊銜接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公共文化服務惠民利民。我市以「喜迎二十大·歡樂進萬家」為主題,組織開展了文藝晚會、才藝展演等系列線上線下文化活動百餘場。「中國夢·春之聲·古城美」詩歌朗誦會入選第二季度國家公共文化雲網絡直錄播名單。6家圖書館在第七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中被評為一級館。已建成並開放城市書房29個,營造了全民閱讀的良好文化氛圍。

凝聚向善之力,擦亮「商丘好人」品牌

2023年夏天,以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全國最美志願者黃偉和商丘市水上義務救援隊為創作原型的話劇《生命狀》在商丘公演。《生命狀》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故事曲折、情感細膩、藝術精湛,多處催人淚下,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五年來,我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把弘揚時代精神、樹立時代新風、造就時代新人統一起來,切實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全社會樹立了崇德向善、共建文明的鮮明導向。截至目前,商丘市收錄到名錄庫的「商丘好人」已有2萬多人,其中榮獲全國道德模範和提名獎稱號的3人、「中國好人」41人、「河南好人」70人、「新時代好少年」1人。

文明創建全域展開。2020年一舉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邁出了商丘精神文明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大步。堅持全域創建、全面創建、全民創建,頒布實施《商丘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通過立法規範和引導公民文明行為,不斷鞏固創建成果,高標準塑造凈化、綠化、美化、文化「四化」城市風貌,高質量打造宜學、宜業、宜游、宜居「四宜」城市品質,不斷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邁進。

「商丘好人」品牌持續擦亮。勇救落水少年犧牲的張亞坤,帶著患漸凍症的母親去旅行的趙天賜……「商丘好人」層出不窮;「借眼」授課、點亮鄉村求學路的虞城縣站集鎮教師盧文建成功入選「出彩河南人」2022感動中原年度人物,井泉、劉斌夫婦在新疆救人的事跡登上2023年央視春晚……商丘「好人之城」享譽全國。我市建立完善鮮明的導向機制、便捷的選樹機制、有效的幫扶機制、定期的回訪機制、暖心的禮遇機制、嚴格的管理機制等六大機制,大力推動「商丘好人」品牌建設。連續舉辦七屆河南「商丘好人」文化周暨「德潤商丘 雲贊好人」先進群體頒獎典禮。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商丘市幫扶「商丘好人」協會和「商丘好人」聯誼會,為「商丘好人」和道德模範獲得者頒發「好人證」,讓「商丘好人」感受到做好人不吃虧、做好人有好報。

文明實踐活動如火如荼。以「七治」工程為引領,常態化解決道路、街巷等城鄉34大類實地場所民生問題。以「五帶」工程為統籌,實施「路長制」、文明交通執勤等活動。按照「10+N」模式組建6971支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推動全市5125處志願服務站點按照「六有一落實」標準建設提升。組織開展環境保護、文明旅遊、勤儉節約、光碟行動、垃圾分類和「共享單車隨手扶」、文明禮儀知識培訓等群眾性創建活動、志願服務活動2600多場次,帶動40多萬名群眾積極參與,大力營造「城市文明人人有責、文明城市從我做起」的濃厚氛圍。

加強對外宣傳,提升商丘城市形象

2022年,《非凡十年 出彩中原》商丘篇網間閱讀突破11億人次,《對話中原:商丘讓中原更美好》驚艷「出圈」,在「商丘好人」主題公園舉辦的「我和我的祖國」快閃活動入選央視《人民記憶:70年70城》,《河南24小時·商丘篇》網間閱讀量1.3億次,居全省第一位。商丘故事講得更好,商丘聲音傳播得更廣。

持續打造對外傳播平台。作為對外宣傳推介商丘的重要平台,中國·商丘國際華商節已成功舉辦九屆,今年舉辦的第九屆中國·商丘國際華商節出新出彩、隆重熱烈,「一節一會一展」系列活動取得圓滿成功。節會期間,全媒全網推送原創文章、視頻12163篇(條),網上參與點贊、評論、推送等超15億人次,大大提升了殷商之源文化傳播力影響力。節會注重經貿融通,期間共簽約項目85個,總投資額達到426.8億元。

大宣傳格局初步形成。鞏固和創新「點菜」與「端菜」相結合對上對外宣傳工作法,推動商丘信息發布工作常態化、規範化、科學化建設,外宣「一盤棋」思想逐步成熟,實現了市內媒體與中央、省媒體之間,市內各媒體之間,傳統媒體與網絡新媒體之間的相互呼應、協調聯動、合成作業,有效擴大了傳播效應,形成了宣傳「大合唱」。

對外傳播效應持續擴大。圍繞建設對外開放橋頭堡、樞紐經濟新高地,在《光明日報》刊發《以開放拓空間,以樞紐聚產業》專訪文章。習近平總書記出席G20峰會期間,在印度尼西亞發行量最大、影響力最大的報紙《羅盤報》上刊發《中國商丘:建設對外開放橋頭堡 樞紐經濟新高地》文章,介紹商丘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營商環境,釋放商丘推進高水平開放、面向全球尋找合作夥伴的強烈信號。

初心如磐,使命如山。新時代新征程,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緊緊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銳意進取、勇開新局,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斷開創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商丘力量!

(來源:商丘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