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道歷史地理考察 | 活動報名

2023-09-13   中國國家地理

原標題:古蜀道歷史地理考察 | 活動報名

古蜀道歷史地理考察 | 活動報名

活動詳情

·

活動時間:

2023年10月9日—15日(7天)

·

活動地點:

陝西、四川

·

活動組織方:

中國國家地理科學考察部

·

報名諮詢:

中國國家地理科學考察部

(010)64865566-227/229

(工作日9:00-18:00)

活動聯繫人:周梓溢 18816922708

從長安到蜀地

唐代詩人李白的《蜀道難》

為我們描述了一幅

崇山峻岭、艱難行路的畫卷

蜀地閉塞

與外界溝通的蜀道以艱險著稱

歷史上的蜀道有很多條

秦嶺大巴山一帶的尤為著名

其中最經典的當屬「古金牛道

北從廣元入川

南達成都

途經眾多名關險隘

也稱「劍門蜀道

歷來便是兵家必爭之險地

在這條被無數詩人歌詠過的險路上

流傳著的故事盪氣迴腸

航拍秦嶺

攝影/田捷硯

巴蜀大地,被崇山峻岭所困。從陝西、甘肅進出四川之路,古稱蜀道,而蜀道之奇險,一走到關中平原的盡頭便可領略,一道高聳的山牆拔地而起,橫亘在你眼前。為了溝通內外,人們修築了蜀道。蜀道打通了秦嶺大巴山,聯繫起關中平原四川盆地。它幫助秦人將蜀地經營成穩固的天府之國,為統一天下奠定堅實的基礎。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陳倉道上的青泥嶺

蜀道最重要的部分,是由關中通往漢中褒斜道、子午道、陳倉道、儻駱道,它們也被稱為「北四道「。包括漢中通往四川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以及甘肅隴南到四川綿陽陰平道等組成。著名的典故「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里,劉邦派人燒毀的那幾百里棧道,可能就是關中通往漢中的褒斜道、子午道。

古蜀道示意圖 製圖/Paprika

蜀道「北四南三」的格局,正是圍繞位於秦嶺和大巴山之間,由漢水沖積形成的漢中谷地(也叫做漢中平原)展開。漢中是眾多條蜀道的中轉站,也是抵禦北方入侵巴蜀的第一道防線。古往今來,不知道有多少戰事,圍繞蜀道而起,其中最精彩的,便是三國時期,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鎮守劍門、趙雲兵發斜谷……自東向西的蜀道,幾乎都硝煙四起。

諸葛亮五次攻魏路線圖

蜀道上川流不息的行人需要歇腳,官方的消息也需要快速傳遞。於是,蜀道上設置了專門的設施為其服務,驛路和驛站應運而生。它在日常信息傳達、戰時情報搜集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

青木川古鎮

在構成四川山川格局的地貌單元中,秦嶺—大巴山地很容易被四川人忽視。這裡雖然群山連綿,但和西部的橫斷山脈相比仍顯微不足道,況且山地橫跨四川、陝西、重慶等省市,並非四川專屬,所以易被川人視為偏遠之地。但在地理學界,秦嶺—大巴山確實是重要的地貌單元以及地殼運動活躍區。

大巴山

而在漢中和成都之間,還矗立著大巴山。巴山的得名和巴族有關。遠在商代,巴族在山脈周圍建立過「巴方」,大巴山由此得名。對於四川人而言,他們的家就在秦嶺之南。四川盆地最終在這裡結束了平疇千里的沃野,向秦巴山地轉折。

巴山大峽谷

在西安與漢中之間,秦嶺綿亘在關中平原以南,是蜀道需要穿越的天險。秦嶺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而關中平原海拔500米左右。1500米的高差形成了一道巍峨險峻的「山牆」,分界南北。因此,從北面秦嶺到漢中之間是一重重山,一道道嶺。

秦嶺

在秦嶺、巴山間修棧道,必須先在崖壁上鑿孔、貫穿木椽。接著在木椽上架上厚板,厚板邊緣依情況安裝護欄,人於板上行走。木椽一端插入崖孔,另一端往往懸空。如果崖壁過於陡峭無法開鑿,就得在山澗旁支起木架。

圖為位於四川廣元嘉陵江谷口金牛道上的明月峽棧道。棧道貼崖壁修築、腳下就是滔滔江水,是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古棧道遺址,被譽為中國道路交通的「活化石」。上圖的「五丁開山石刻」,反映了修築金牛道時的場景。金牛道通,古蜀國滅,四川撲面而來。

圖為位於米倉道上的韓溪,因韓信而得名。韓信從米倉道東歸,蕭何在溪水旁追到了韓信,勸說他回到劉邦身邊效力,開啟了大漢四百年的國祚。攝影/劉乾坤

在中國歷史上,古蜀道是一座重要的舞台,許許多多的事件在這裡上演,形形色色的人物在這裡出場。本次活動,我們將從廣元出發,穿行古稱金牛道的傍山棧道,尋覓古蜀道的文化遺存,體味古蜀道千年的變遷和滄桑。翻越崎嶇險峻的大巴山秦嶺,沉浸山川的雄秀之美,體驗「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驚心滋味。從成都平原漢中平原關中平原,解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密碼」。從修鑿連通秦與蜀的巴蜀棧道,到修築直抵北疆的軍事要道秦直道,一起穿越秦漢歲月,見證古蜀文明。

行程亮點

01

古道尋蹤:秦巴山地蜀道歷史地理考察

兩千年來,險峻的秦巴山地一直深深束縛著交通線路的走向。巴蜀大地被四周的崇山峻岭所困,為了溝通內外,人們打通了秦嶺、大巴山,修築了蜀道。蜀道聯繫起關中平原與四川盆地。它幫助秦人將蜀地經營成穩固的天府之國,為統一天下奠定堅實的基礎。蜀道也像一個開關鍵,控制著四川的開放和封閉。入蜀之路既驚險奇艷,又風光無限,古往今來吸引著眾多旅人絡繹於途。

劍閣蜀道

時至今日,古老的蜀道大多僅剩遺蹟,散落在秦嶺與大巴山的山野之中,更多、更新、更為現代化的交通方式用「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方式貫穿秦嶺。將關中平原、漢中谷地與成都平原緊緊相牽。但是古蜀道作為中國歷史上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作為凝結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汗水與智慧的工程遺產,留給我們的卻是無盡的價值。

米倉山

本次行程,我們將尋訪子午道、褒斜道、陳倉道、金牛道等多條古蜀道,走進歷史,走進廣袤的秦巴山地。在古棧道、古關隘的千年印痕中,領略古蜀道的險絕與傳奇。

02

藏在古道山間的「佛國」

廣元千佛崖開窟造像的歷史之長、規模之大,均為四川之最。它營造在嘉陵江畔、金牛古道之側,歷來南北行旅往來不絕。中原佛法從這裡進入蜀地,化為川風......

廣元千佛崖

廣元是四川接受中原文化的橋頭堡,在千佛崖上,可以看到濃重的中原烙印,無論洞窟形制,還是題材內容、造像風格等,都有北方石窟之風。盛唐之後,廣元石窟走向沒落,但已然萌發的一些川地特色並未就此消失,而是如燈火傳承一般,沿著古道,進入四川腹地,持續展現著四川石窟的獨特魅力。

廣元千佛崖

嘉陵江畔的廣元千佛崖

03

探尋中央山脈野生動物原生秘境

漢中的北面是由千山萬壑組成的秦嶺,秦嶺不是一道山嶺,而是由一道道波浪般、階梯狀不斷升高的山脈組成的,其中最高的一道山嶺已經接近雪線,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米。因此,從北面秦嶺到漢中之間是一重重山,一道道嶺。

蜀道秋色

秦嶺是在中國的中心地帶崛起的龐大山系,秦嶺有許多秘密:為什麼秦嶺能成為中國的南北分界線?為什麼在這樣一個地區卻保存了世界上最珍稀的野生動物—— 大熊貓、朱䴉、羚牛、金絲猴?我們將跟隨一線科研專家的腳步,去探尋野生動物的原生秘境!

「秦嶺四寶」——金絲猴

「秦嶺四寶」——大熊貓

04

探訪「東方寶石」朱䴉

朱䴉曾經在俄羅斯、中國、朝鮮、日本廣泛存在,後來逐漸減少,到了上世紀70年代末,瀕臨滅絕;1978年,中國成立了朱䴉巡查小組,在全國尋找朱䴉,巡查小組3年行程5萬公里,尋找朱䴉未果;1981年,巡查小組在漢中洋縣接到村民報告,終於在洋縣八里關鎮大店村姚家溝發現了當時世界上僅存的7隻野生朱䴉。

拯救朱䴉的工作是意義重大的成功案例,其成果來之不易。目前,全球朱䴉種群數量發展到7000餘只。40年來,朱䴉如何壯大?人類做過哪些給朱䴉添丁的努力?我們將前往朱䴉棲息地,近距離觀察「鳥中大熊貓」,深入了解朱䴉繁衍背後的故事。

行程介紹

Day1 10月9日 (周一)

西安集合

Day2 10月10日 (周二)

西安—寧陝縣—洋縣—城固縣—漢中(考察子午道)

Day3 10月11日 (周三)

漢中—石門—張良廟—眉縣—寶雞(考察褒斜道)

Day4 10月12日 (周四)

寶雞—大散關—鳳縣—武侯祠—勉縣(考察陳倉道)

Day5 10月13日 (周五)

勉縣—陽平關—青木川鎮—朝天關—廣元(考察金牛道及其支路)

Day6 10月14日 (周六)

廣元—劍門關—天雄關—昭化古城—千佛崖—廣元(考察金牛道)

Day7 10月15日 (周日)

廣元解散

-END-

文字編輯 | 周梓溢、陳銳

微信編輯 | 周梓溢

海報設計 | 常迪

圖片來源 | 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 《中國國家地理》

《中華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