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穿弔帶上街被罵太暴露:生完孩子就得裹成粽子?

2023-06-20     小小包麻麻

原標題:媽媽穿弔帶上街被罵太暴露:生完孩子就得裹成粽子?

前段時間,一則視頻看得人火冒三丈,

一位穿著弔帶的媽媽,在外面帶著孩子玩時,被路人大媽議論。

剛看到這個事兒時,並沒有想下筆去寫的意思。

畢竟這種情況時常發生,很多媒體也都在討論。

媽媽能在照顧好孩子和家庭的雞零狗碎時,還能把自己收拾的利利索索,這難道不是件好事?生活的多不如意才會想到去攻擊她?

為什麼要用審判的眼光去評判「母親」一職?

可深入了解之後發現,仍有不少人把這件事逐漸扭轉成受害者有罪論。

有人開起了黃段子,

甚至還有人直接攻擊被罵女士的孩子。

好吧,那今天就再聊一聊這個永遠都無法真正結束的話題,

當媽之後,就不能穿弔帶了?

地點,三亞。

一位穿著弔帶的媽媽帶著孩子在室外玩耍,

突然,一位路過的大媽對這位打扮洋氣的媽媽進行了點評:

「都當媽了,還穿弔帶,那麼暴露。

雖然沒有直接回懟,但這位女士已是滿面的無語和尷尬。

正在好奇事情接下來的走向時,兒子的聲音在視頻中響起:

「就穿怎麼了,再說扇你的嘴。」

大媽走遠之後,這位女士才小聲嘟囔了句多管閒事。

看完不禁發笑,難道只有把自己裹成粽子才算是賢妻良母嗎?

回想一下,大家總是用什麼樣的詞語來形容母親?

勤儉、顧家、犧牲、老實...

母親的前綴,似乎都得緊跟著代表奉獻的詞才算得上稱職。

相反,如果形容一位母親十分的洋氣、好看、自由、快樂,留給人的印象大機率是不好好看孩子。

對「母親」的苛刻,不言而喻。

女性無論身處哪一個階段,都能被架上道德制高點進行過度審視和批判。

然後被貼上一個又一個的標籤。

未成年之前,得聽話得乖巧;成年之後,要大方要得體;嫁人之後,得賢淑得服從;做了媽媽之後,要穩重要犧牲。

大媽一句不要臉,不僅把【母親打扮即羞恥】的恥辱柱釘在了這位女士身上,

也釘在了每一位當了媽的女性身上。

要知道,很多已經有了孩子的女性仍然對美有極大的渴望:

「如果不是身材走形,我也這麼穿」

「如果不是看孩子沒有時間,我也要好好捯飭下自己。」

太多受困於家庭瑣碎的女性,高亢的吶喊聲沒有人能聽見。

他們無視你內心深處的真實需求,只在乎你是否為「母親」一職蓬頭垢面付出不盡的自由。

電視劇《三十而已》里有句很經典的台詞:

「生孩子是一件特別糟糕的事。當了媽以後,你最大的感受就是憋屈,憋屈在一個叫媽媽的頭銜里。」

光是在愛美方面,

太邋遢,遭人嫌;愛收拾,遭人罵。

還有周邊人猜不完的陰謀論:

「當了媽的女的,有幾個愛打扮的?愛打扮的那些女的,心都沒在家庭上。」

拜託,有沒有聽過一句話,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女人愛美,更是天經地義。

母親不是邋遢走樣的代名詞,這只是大眾對她們的附加之詞。

也道出很多不能言語的困境。

很多女性在當媽後,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裝扮自己。

因此,主動放棄了愛美。

之前有位網友分享自己當媽之後的消費觀變化,

生娃之前我隔兩天就逛街,喜歡什麼就直接拿下。

生了女兒之後什麼都想給她買,看到各種好看的小裙子根本停不下來。

早就把自己的需要忘得一乾二淨了,買套護膚品和衣服就開始扣扣索索,猶豫比較個不停,

要不就等什麼618大促和雙十一,或者跟寶寶的東西拼單才買,不然工資真的不夠花。

做了媽媽以後感覺都不是原來的我了。

從孩子剛出生的起夜喂奶、黑白顛倒,到長大後學習補習、玩耍,

體內激素變化、睡不夠的壞情緒、因生產走樣無暇顧及的臃腫身材...

每一個拎出來都是個巨大的項目工程,誰還有心思去打扮自己?

「有化妝和搭配衣服的時間,我寧願拿來補覺。」

大多數媽媽,都沒有心思喝進去「雞湯」,就是長期在這樣的狀態之下,營造出了一種假象:

顧家的母親,根本不需要美。

回到事件本身,

在傳統觀念中,女性做了母親後必須要遵守三從四德,附屬於家庭。

對家庭和丈夫的忠誠表現,「去女性化」是其中的手段之一。

大媽的指責還有一個深層意思:

穿成這樣,你是不是還想勾引其他人?

媽媽愛打扮,會讓家庭岌岌可危,會讓孩子也受到負面影響。

但真的是這樣嗎?

兒童發展與教育專業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盧怡帆說過:

「家長在適度範圍內打扮是好的。一個自信、美麗的媽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大多數人覺得愛打扮只是膚淺的愛臭美,但卻忽略了愛打扮背後需要付出的成本。

一個愛美的媽媽,在時間規劃和審美力上,也不會差到哪兒去。

某時尚博主曾分享過自己的生活習慣對孩子的影響。

她每天的生活都安排的滿滿當當,搭配衣服、化妝、寫腳本、拍視頻,

孩子能和她共同娛樂的時間,只有晚上的一個小時。

頭幾年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很不情願,總纏著她問:

「媽媽,你為什麼總是在化妝,在換衣服?」

她會哄著孩子去安排自己的生活節奏:

「因為這是媽媽的工作,你也要像我一樣,找到自己的節奏。」

大點之後,她發現孩子身上有很多她的特徵:

每天睡前都要想好自己明天要做什麼事;

每天都要決定自己穿什麼衣服;

甚至還會幫同學搭配怎麼穿衣服更好看;

每天回家完成自己的功課後,還會讀一會兒書...

學校的老師也經常誇她的孩子跟其它小朋友不一樣。

驗證了那句話,

媽媽越時髦,孩子越自信;媽媽身材越好,孩子越驕傲;媽媽越有進取心,孩子越勤奮;媽媽越堅持自己,孩子越獨立。

媽媽愛打扮無需千夫所指,更應該把目光對準它的優點。

真正需要反思的,是那些所謂對「母親形象」持有偏見的人。

女性為家庭的付出不應被無視,奉獻更不應被理所當然化。

包媽碎碎念

如果遇見了精心打扮的媽媽,需要做的僅是替她們高興。

說明她們還有能留給自己的時間,擁有一顆嚮往著美好的心。

有位媽媽說:

「愛美是一種生活態度,既取悅了自己,也尊重了他人。」

而媽媽的審美天花板,也往往決定了孩子的極限。

就像這位媽媽說:

「我的生活里有花、有音樂、會精心打扮出門。也會告訴孩子今天去海邊可能戴草帽比棒球帽更適合。」

更重要的是,打扮自己的過程也是了解自己、發掘自己的過程。

正如這位媽媽所講:

「別忘了,做媽媽以後還是女人,為什麼做了媽媽就要放棄自己呢。」

所以啊,

真心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所有人,

對媽媽多點善意和理解。

媽媽不但屬於孩子老公,還屬於她們自己。

做人最失敗的地方,

莫過於,用自己的道德標準,去衡量別人的生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62726dccaab067407f9230aa91b70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