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雖然歐盟已正式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為期5年的反補貼稅,但磋商仍在繼續進行,以尋求達成雙方業界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與此同時,歐洲多國經貿官員紛紛開啟訪華之行,以第七屆進博會為契機,繼續鞏固和擴大中歐間經貿合作。4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加征關稅並不是中歐電動汽車貿易摩擦的唯一結果,雙方經過磋商還會有更多可能性可以探討。同時,作為一起貿易救濟案件,這不應也不會影響中歐經貿合作的全局,這也是促成歐洲多位經貿官員訪華尋求擴大合作的重要原因。
據中國商務部消息,11月3日晚,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上海開展第七屆進博會籌備工作期間,會見來華參加進博會的法國外交部外貿部長級代表普里馬,就近期中法經貿合作和中歐貿易摩擦深入交換意見。王文濤表示,中歐技術團隊正在進行第二階段磋商。雖然貿易政策問題屬於歐委會權限,但法國作為歐盟重要成員國,應發揮積極作用,推動歐委會切實展現誠意,與中方相向而行,儘快達成雙方業界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普里馬表示,法方高度重視發展對華經貿關係。法方在中方對歐白蘭地等產品發起的調查有重要關切,不希望歐中當前的貿易緊張關係繼續升級,期待雙方通過磋商解決貿易分歧。
同日,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凌激與捷克工業和貿易部總司長皮耶哈在京共同主持召開中國—捷克經濟聯合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凌激歡迎捷方企業積極參加進博會、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等展會。他指出,捷克是歐洲重要的汽車生產國,希望捷方發揮積極作用,推動歐方在中歐電動汽車磋商中展現政治意願和談判誠意。皮耶哈表示,捷方主張自由貿易,反對保護主義。捷方高度重視發展對華經貿合作,願與中方開展新能源汽車合作。
歐盟自上月底正式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反補貼關稅。競天公誠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江家喜4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已開始加征關稅,但如果發生「情勢變遷」,例如歐洲汽車產業的狀況與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時發生了很大變化,或者發現所謂中國補貼並沒有傷害歐盟汽車產業等,歐委會在技術層面上仍然可以通過複審等程序來調整或改變加征關稅這種終裁形式,甚至在整車被加征關稅的同時,雙方通過磋商仍可探討其他產業鏈的合作方式。江家喜認為,雖然歐盟短期內很難推翻目前的終裁結果,但是中方在磋商中提出的方案是歐盟在日後適時調整的重要參考,這也是中方推動繼續進行磋商的重要原因之一。
「11月4日,中方將歐盟對我電動汽車反補貼終裁措施起訴至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4日介紹稱,此前,中方已將歐盟電動汽車反補貼初裁措施訴至世貿組織。我們遺憾地看到,儘管包括歐盟成員國政府、業界和民眾等有關各方提出大量反對意見,歐方仍發布相關終裁措施,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高額反補貼稅。中方對此堅決反對。為維護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利益和全球綠色轉型合作,中方決定就歐盟反補貼終裁措施提起訴訟。
在中國尋求通過磋商與歐盟在電動汽車問題上達成雙方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的同時,法國也在中國對歐盟白蘭地實施反傾銷措施方面尋求談判餘地。法新社稱,普里馬周一在上海表示,法中並沒有陷入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的風險中,因此雙方需要進行談判,談判的窗口「顯然是敞開的」。她表示,法中在工農業上長時間密切合作,希望這種合作繼續下去,並不斷得到鞏固和擴大。
江家喜認為,從根本而言,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都是世貿組織允許的貿易救濟方式,電動汽車調查案緊密關聯中歐經貿合作,但並不是中歐經貿的全部。因此雙方一邊進行磋商,一邊推進其他領域的合作,並行不悖,也不矛盾。也是基於此,歐洲貿易官員不斷訪華以尋求鞏固和擴大與中國的合作。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董一凡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歐繼續進行磋商反映了雙方都不希望貿易摩擦升級,這不僅符合雙方工商界的利益,也是中歐穩定發展經貿關係的應有之道。董一凡說,進博會前夕很多歐洲企業表達了強烈的對華合作的意願,表明包括電動汽車在內中歐很多產業鏈深度互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加強合作,對雙方都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