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華錄》播出進入下半場,三姐妹之一宋引章被罵上了熱搜。
「脫籍腦,戀愛腦,活該!」
「吸油煙機!」
「讓她繼續像狗一樣被栓起來!」
……
有網友說,這部劇應該改名為《夢華錄之大冤種宋引章被嫌棄的一生》。
更有一些入戲太深的網友,跑去林允的微博下惡毒留言,狙擊人家商務。
宋引章,「江南第一琵琶手」,長相楚楚動人。
就連京城第一花魁張好好見了,都要感嘆一句:我見猶憐,何況蠢奴。
出身賤籍的她自認身份卑微,一心想著脫籍,改變命運。
劇中她是妥妥的「渣男收割機」,劇情發展到現在,她已經連續兩次被渣男騙。
先是不顧好姐妹規勸,跟認識才十幾天的周舍私奔、成親。
婚後,她被周舍逼迫拿出積蓄,供他出去吃喝嫖賭。錢被榨乾,還被周舍拳腳相向、家暴、凌虐。
擔心惡行暴露,她被周舍用繩索拴住脖子、胳膊,像條狗一樣囚禁起來,沒水喝、沒飯吃。
本以為被周舍折磨的遍體鱗傷之後,宋引章會保持清醒。
沒曾想,她又跳進了另一個火坑,淪陷在油膩男沈如琢的甜言蜜語和窮追不捨中。
她自認為能駕馭住沈如琢,沒想到又賭輸了。
不僅被沈如琢糟蹋了,還被他利用去討好一個老男人。
別人一眼就能識別的「壞男人」,她總是後知後覺。
悲慘遭遇真是讓人又氣又心疼!
宋引章的經歷,讓我為養女孩這件事捏了一把汗。
千萬不要以為這就是劇情設計,回想一下,身邊那些有過渣男經歷的女孩,是不是比宋引章的故事「精彩」多了!
這類「吸渣體質」女孩的養成都是有跡可循的。
原生家庭缺愛
最容易被別人拿捏
原生家庭缺愛的女孩,最容易被別人的三言兩語所打動。
弱點被別有用心的人拿捏住,對方稍微給一點愛,就能讓她不顧一切、飛蛾撲火。
記得《奇葩說》里有這樣一幕。
柏邦妮問:「心裡全是苦的人,要多少甜才能填滿?」
馬東的回答大致意思是,心裡很苦的人,只需要一點甜。
童年有多缺愛,長大就有多卑微。
就像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
因妹妹患有先天疾病,父親鬱鬱寡歡,把心思全放在妹妹身上。
那個時候的松子,多希望父親能多看她一眼,多陪陪她。
她給爸爸唱歌,站在門口迎接他下班,幫他拿公文包;
她滿足爸爸的期待,長大後進入學校,當了一名音樂老師。
可現實是,她常年得不到父親的愛,只能靠天天扮小丑,才能獲得一點點笑容回饋。
這樣的松子,就像得不到澆灌的樹苗,從小到大一直是「營養不良」的狀態。
「和家人斷絕關係,跟男人同居又被拋棄,做浴池女郎,殺合伙人,進監獄……」
即便交往的幾位男友給她帶來了種種不堪的經歷,她還是要待在他們身邊,只為抓住那少的可憐的愛。
「打我也沒關係,兩個人在一起,總比孤單的好。」松子的這句話,聽了讓人淚目。
缺愛、渴望被愛、害怕寂寞的她,寧願忍受拳打腳踢,也不願離開一個傷害自己的「愛人」。
突然想到曾經看到的不少家暴新聞。
那些反覆遭受家暴的女人,何嘗不是因為那點殘存的愛,依舊守著家過日子。
我們常說女兒要富養。
我所理解的富養並不是什麼都要給她最好的,而是除了保證正常的物質滿足之外,還要給孩子充實的愛、陪伴和滋養。
孩子的精神世界變得足夠強大,才不會被一顆糖、幾句甜言蜜語迷了心智,才不會卑微地為了獲得零星的愛,失去自我。
美國兒童專家梅格.米克經過多年的實踐研究證明:
相比同齡女孩子,時常有爸爸照顧和陪伴的女兒,她們的心理發育測試分數更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好,出現焦慮和退縮行為的頻率也較少。
爸爸們,為了女兒未來的幸福,都行動起來吧~
經常被否定
自我價值感低
蘇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一書中說道:
「當你從別人嘴裡聽到關於自己的負面評價,並讓這些評價進入你的潛意識時,你就在'內化'它們。負面評價的內化——變'你是'為'我是'——就形成了自卑心理的基礎。」
父母經常否定孩子,會導致他產生極大的自卑感。
這種自卑是刻在骨子裡的,跟年齡、閱歷、成就無關,終其一生都很難消除。
知名媒體人洪晃曾在一節目中提到:
「有強烈自卑感的女孩子,只要有一個男的跟她說兩句好話,她就會跟他上床。因為她沒有自尊,她就覺得『我是這麼難看一女的,你能喜歡我,太好了!你叫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
生活中,我們也會發現,很多各方面條件不錯的女孩,出乎意料地被一個品行不怎麼好、也沒啥優秀能力的男生套牢。
其中很關鍵的一點原因是,她們從小就缺少肯定,總覺得自己沒有那麼優秀,也打心底覺得自己配不上更優秀的人。
電影《壁花少年》中,女主薩姆平日裡看起來樂觀積極、個性張揚。
但是,因為自己糟糕的過往,每每戀愛的時候,薩姆總是卑微到塵埃里。
佯裝自己是個沒頭腦的姑娘,處處迎合男友的喜好;
即使男友拒絕跟她跳舞,她都裝作毫不在意的樣子。
薩姆覺得自己不值得好的愛情,總是無底線地降低對愛情的期待,以至於交往的對象基本都是渣男。
在多次被男友劈腿後,她挫敗地問男主:「為什麼我和我愛的人都選擇了作賤我們的人?」
男主回答:「因為我們接受的,是自己認為配得到的愛……」
擁有30年心理諮詢經驗的導師曾說:
一顆種子的成長,需要陽光、水等營養。而人的成長,除了需要物質營養保障基本的生命力,更需要被無條件接納、被重視、被肯定讚美和認同。
被肯定澆灌、積極向上的女孩,自信會寫在臉上、也會表現在肢體語言上,不僅走路帶風,還能吸引更優秀的目光。
所以,多肯定孩子、誇誇孩子吧!
幫她們把自卑的種子,及時扼殺在搖籃里。
被要求成為乖乖女
過度體貼懂事
「聽話,才是好孩子。」這句話害慘了多少女孩!
乖乖女,過度體貼懂事,有求必應,優先為別人著想,一味地討好別人、為別人付出,卻唯獨沒有考慮自己。
雲南16歲女孩小夢,在學校宿舍內生下了一個孩子!
警方調查發現,孩子爸是隔壁村一位同學的父親蔡某。
去年7月的某一天,蔡某強姦了她,並警告她不許告訴外人。見小夢老實聽話,蔡某變本加厲,前後侵犯了她3次。
妹妹出這樣的事,哥哥說:
「本來她就是個乖乖女,沉默少言的,這事發生後,不願意怎麼說話。」
也因為太「乖」了,她唯恐別人的「威脅」成真,不敢發聲,也不想麻煩別人。
事發後,小夢一直不敢回家,以至於父母沒發現異常;
小夢怕哥哥追問自己的近況,直接把手機扔掉了;
眼看肚子一天天大起來,她選擇用衣服遮掩,而不向老師求助。
就這樣,家長親手培養的乖乖女,一步步被壞人糟蹋。
乖乖女過度體貼懂事的背後,還隱藏著一種「渴望挑戰權威」的叛逆心態。
這就是為什麼,身邊一些乖乖女總是被一些「壞男孩」牽著走的原因。
馬思純說,小時候家裡人不斷地向她灌輸「你要聽話」、「你要懂事」、「要讓著別人」的概念。
慢慢的,她活成了父母期待的乖乖女。
不讓吃的零食,她從來不吃;
不讓她晚回家,她就從來不參加同學聚會;
希望她學播音系,她也乖乖照做了......
她常常壓抑自己,為別人著想,甚至坐車尿急的時候,為了不麻煩司機師傅,也一直憋著。
當很多人已經解除叛逆期的時候,二十幾歲時的馬思純叛逆期剛剛到來。
和某藝人的疑似戀情曝光後,不少網友紛紛質疑她眼光差、吸渣。
對此,馬思純不以為然,選擇繼續做自己。
李玫瑾教授曾說:
「很多家庭,都很努力把女孩子往大家閨秀的方向去培養。
可是美好的女孩子,一旦遇上流氓,完全沒有自我保護能力,因為她小時候受到的教育都是特別文明禮貌的,克己守禮的。
所以,為人父母想讓孩子安全地走進社會,要教會孩子兩件事:第一是怎麼去認識人,第二是怎麼去保護好自己。」
妞們都清醒一點吧!
「只有乖乖女才配擁有幸福」這種教條主義的養育箴言早就被現實戳破了。
告訴閨女,做自己、愛自己才是王道。
包媽碎碎念:
有人說,吸渣體質就是:
你卑微到塵埃里,他就在你的塵埃里開花;
你越是不愛自己,他越是花樣糟蹋你。
每個當父母的都不忍看到孩子被如此糟踐。
所以,從現在開始,給女兒更多關注、理解和愛吧!
別讓自己親手養了十幾、二十幾年的孩子,
成為壞人唾手可得的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