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茂縣山體坍塌事件中,搜救犬飛索過河、連續工作、累癱現場。。。。。這些畫面定格在人們的記憶中。一生忙碌之後,它們也會衰老。
先來看幾幅搜救犬在四川茂縣山體坍塌事件中的感人畫面。
搜救現場情況十分複雜,搜救強度大,這對搜救犬來說是件十分有挑戰性的任務,經過幾個小時的連續搜救後,搜救犬小虎終於累癱在地。消防員喂了它一些水,只休息了片刻,小虎就主動起身繼續投入了搜救。
克服恐懼和消防員一起溜索道
大部分狗狗的腳掌都被石頭扎到流血,但還是一瘸一拐的跟在消防員身後
短暫的休息之後是繼續戰鬥(上述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這些都是壯年的搜救犬在戰鬥中的狀態,它們的日常訓練和暮年生活是怎樣的呢?
從北京市五元橋沿京密路一直往東再往南,周圍繁華的街景漸漸褪去,變成了狹窄的鄉村小路。如果不是導航提醒,以及隱隱傳出的犬吠,普通人很難發現這裡有座搜救犬基地。
這座位於位於朝陽區東壩鄉后街村附近的北京朝陽消防支隊搜救犬隊,是北京首支搜救犬隊,也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搜救犬隊之一。這裡占地面積27621平方米,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城區,是難得的鬧中取靜之地,也為搜救犬的訓練和成長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
高齡:相當於人類90多歲的拉布拉多犬
走進訓練基地大門,一排犬舍映入眼帘,見到有人到來,幾條搜救犬興奮的撲向圍欄;而左手邊,一條黑色的拉布拉多犬正在懶洋洋的曬著太陽。
「這就是小黑,今年14歲了,是我們中隊最高齡的退役搜救犬,他參加過汶川地震救援。」朝陽搜救犬隊訓導班班長蔡林華說到,今年是他服役的第9個年頭,也是他成為搜救犬訓導員的第9年。
14歲的拉布拉多犬,對人類來說,相當於90多歲的高齡。
「小黑」是一條14歲高齡的拉布拉多犬,他參加過汶川地震等數十次救援行動,在汶川地震救援中,搜救出十幾名倖存和遇難者。而12年一次搜救事故的意外,則讓他臉上永遠留下了一道傷疤
「我當了9年訓導員,但小黑已經14歲,它從6個月開始就成了訓練犬,要論『工齡』,我得管他叫師傅。」提起小黑,平時話不多的蔡班長,卻一下打開了話匣子。
2003年出生在瀋陽搜救犬基地的小黑,父母都是純種的拉布拉多犬。在工作犬中,拉布拉多雖然個頭、體力上都不占優勢,不過他們十分親人,智商也是最高的,這也成為了小黑受到「重用」的原因之一。
蔡林華說,原則上很多品種的狗都有能力訓練成為救援犬,但搜救犬有好鼻子、有好奇心是特別重要的,專業術語叫做「占有欲」。因此對搜救犬的訓練要特別注重辨彆氣味和血跡。
第一次見面,小黑已經5歲多了,因為是從瀋陽基地來的,剛到朝陽搜救犬隊的小黑多少有些「水土不服」,加上拉布拉多犬的天性,每天都悶悶不樂,對人的指令也不是很積極。
於是,每天蔡林華都會從自己伙食里挑出好的給小黑吃,「有時候半夜還會起來去看它,跟它說話。」說到這裡的時候,蔡林華笑了,「兩三個月之後,它就開始服從我的命令了。」
如今,9年過去了。
蔡林華從新兵變為到訓導班長,而小黑也從青年時代走到了暮年時光。
退役:基地唯一獲准自由行動卻已走不動
和小黑相處的9年時間裡,蔡林華和他之間早已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像戰友、像朋友更像親人。「我知道他的心事,他也能懂我的喜怒哀樂,我高興他陪我高興,我難過他比我還難過。」
有一年,蔡林華提前半個月請好休假準備回浙江老家探望父母,常年當兵在外,回家對於每一名戰士來說都是難得的機會,不過,在他臨行前一晚,中隊突然接到上級命令需要準備搜救犬比武競賽,回家的計劃泡了湯,蔡林華失落至極。「那天晚上我一個人在宿舍前坐了很久,小黑就一直在身邊陪著我,我低頭不語,他也低頭沉默,我想他一定讀懂了我的心事。」
2013年,10歲的小黑光榮「退役」開始了悠閒的「養老生活」,成為了基地中唯一一隻自由活動,不受限制的搜救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