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飛行員按錯一個按鈕,導致264人遇難,座艙長就是陳建州的父親!
1994年4月26日,一架最新型的空客A300客機,從台北飛往日本名古屋。晚上8點16分,一名目擊者看到飛機調整好方向準備降落,一切都毫無異樣。突然,引擎的聲音似乎不太對,只見機頭試圖拉升復飛,不料飛機如同火箭一般,幾乎垂直著沖向天空。隨著三聲劇烈的爆炸,飛機在空中解體,造成264人遇難。
這場空難傷亡重大,也成為「華航四年大限」這一傳說的開端(1994、1998、2002,每隔四年就會出現一次遇難200人以上的重大事故)。然而,如此嚴重的災難,卻是飛行員按錯了一個按鈕造成的。當時的副駕駛不熟悉這款新機型,在降落時不慎碰到「復飛」按鈕,擔心機長責罵便未及時報告,結果錯過了最佳調整時期。在電腦程式的自動操作下,導致飛機大仰角爬升而失速,最終爆炸解體。然而在這背後,還存在著一系列的人為因素。
第一,飛行員在駕駛新型飛機之前,首先要接受從理論到模擬機等一系列的培訓,這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可是華航卻沒有這種模擬機,每次培訓都要去泰國。問題是,泰國的空客A300模擬機與華航的飛機配置不一樣,泰國的模擬機只需要一推操縱杆,就可以解除「復飛」模式,但華航的飛機需要一系列複雜的操作才行。所以,當機長要求副駕駛推桿時,怎麼推都推不動。
第二,駕駛新型客機,原則上是新老搭配,讓老飛行員帶新飛行員。機長王樂琦的飛行時間有8340小時,副駕駛莊孟容的飛行時間為1624小時,表面看起來沒問題,其實問題大了去了。雖然機長的飛行經驗豐富,但是駕駛空客A300飛機的時間僅有1350小時,比副駕駛就多了一點,兩人可以說都是「新手」。所以,一旦出了問題,別說副駕駛了,連機長也是一臉懵。
第三,空客也知道他們的設計存在BUG,甚至在之前已經出現過3次類似險情,只是因為飛行員經驗豐富,及時排除了故障。但是空客還是僅僅建議升級相關程序,並沒有要求必須修改。
一連串的小細節,最終引起的蝴蝶效應就是飛機墜毀。順帶提一下,台灣省著名的演員、主持人陳建州的父親,當時就是這架飛機的座艙長,也在此次事故中遇難。17歲的陳建州因為悲傷過度,還曾一度誤入歧途,他的爺爺為此還向法官下跪求情,最終才讓他徹底洗心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