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得越高、摔得越狠,理想這回把自己「坑」了?

2022-07-26   ZAKER科技

話說太滿容易被 " 打臉 "。

7 月 26 日,有媒體報道稱,理想汽車發布的第二款車型 L9 發生了第二起事故,據悉一名銷售人員帶客戶體驗車輛時,加速行駛後撞上護欄,車輛頭部損毀。

理想方面則回應稱,事故車輛雨天夜間以 86km/h 的速度撞擊金屬護欄,撞擊損壞了超過 30 米的護欄,事故無人員受傷,空氣彈簧完好無損。

除了回應外,目前該事故沒有更多公開的詳細信息,但在社交平台上可以看到,不少人對 L9 的信任度已經再次減少,讓本就受到影響的口碑雪上加霜。

"500 萬以內最好的家用旗艦 SUV"、" 和庫里南相比,也完全不怕 "......

在宣傳 L9 時,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數次 " 語不驚人死不休 ",助力這款車的熱度升至微博熱搜榜,賺足了眼球。

發布會當晚開訂後的一小時左右,理想就宣布平台伺服器因訪問量太大崩潰了,但對於這一消息,不少 " 吃瓜群眾 " 都認為只是理想的宣傳套路,營造新車有足夠熱度的假象。

產品到位、熱度到位,理想 L9 卻沒能迎來自己的 " 開門紅 ",反而被過度宣傳帶來的熱度反噬了。

社交媒體上流傳的一段視頻顯示,一輛理想 L9 試駕過程中發生故障,從曝光的畫面看,車輛的左前輪陷入車體內部,疑似懸架發生了斷裂。

該消息被曝出後,迅速在網絡上發酵並引起了熱烈討論,畢竟,理想 L9 號稱 "500 萬內最好的家用旗艦 SUV",甚至不懼與庫里南做比較。

結果車還沒交付,被當作核心賣點之一的懸架就先出現了問題,一前一後的巨大反差讓理想陷入巨大爭議中。

事件發生後,理想方面回應稱,試駕車是由於使用了試製階段的緩衝環才會出現問題,實際量產版不會有問題,並承諾將空氣彈簧質保方案提升到 8 年或 16 萬公里。

但這一回應引起了部分專業人士的質疑,例如原吉利汽車研究院院長、現任順為資本投資合伙人胡崢楠就對理想的開發流程和質量管理提出了質疑——理想 L9 做 PPAP(生產件批准程序)了嗎?

成立以來,理想汽車一直憑一款增程式車型理想 ONE 打天下,得益於驅動方式的獨特性和家庭用車定位的精準性,就算只有一款車,理想依舊能與蔚來、小鵬們一起穩坐新勢力交付量排行前三位置。

財務數據上看,理想也是新勢力中的績優生,2021 年全年,理想凈虧損 3.2 億元,遠低於蔚來的 40 億和小鵬的 48 億元,資本層面來看,理想美股的市值達到 357.5 億美元,同樣為新勢力中的第一。

但在 2022 年,蔚來、小鵬都進入了新一輪產品周期,蔚來將齊發三款新車,小鵬的旗艦車型 G9 也即將上市,理想不得不 " 出招 ",作為在一眾新品中推出的第二款車,L9 承擔的責任之大可想而知。

從營銷力度可以看出,理想對這款車極為重視,然而車還未交付就陷入口碑危機,L9 能否再續理想 ONE 的輝煌史還很難說。

另一個角度來看,理想 L9 的營銷和翻車事件無疑也給其他車企提了個醒,營銷和熱度帶來的關注,除了可以轉化為銷量,也可以在負面事件中轉化為壓倒口碑的力量。

在宣傳自家產品時,不少車企的創始人 / 高管通常十分自信,例如將 " 對標百萬豪車 "、"XX 萬以內最好的 XX 車型 "、" 世界最好、沒有之一 " 等表述掛在嘴邊。

這份自信雖然能帶來一時的流量和關注度,但也意味著給予市場更高的期待,一旦發生類似理想 L9 的翻車事件,負面影響很有可能會成倍放大。

新能源車市場的品牌和車型越來越多,更需要車企們花更多時間琢磨產品競爭力,畢竟熱度是換不來長久銷量和口碑的。吹得越高、摔得越狠。

ZAKER 新聞出品

文 / 鮑星娃

編輯 / 曾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