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來襲,這份防寒指南送給大家!

2023-12-21     全科與心理

原標題:寒潮來襲,這份防寒指南送給大家!

今冬以來最強寒潮席捲我國大部地區,北方多地將冷破紀錄,南方氣溫上演冷暖逆轉。氣溫驟降,來勢洶洶的冷空氣讓人措手不及。中國疾控中心近日發布健康提示,提醒寒潮來臨,公眾要加強保暖防護,謹防氣溫驟降帶來的健康危害。

根據指南,寒潮可能帶來的健康風險包括易造成淺表皮膚損害而形成凍瘡,加重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等患者的疼痛;易誘發氣道痙攣、呼吸系統免疫功能異常;易引發心腦血管系統疾病;還可能加重泌尿系統疾病和內分泌系統疾病。

面對寒潮預警信號,怎樣做好防護措施?

應踐行健康生活方式!

出行

1

關注天氣變化

寒潮是過程性的,可能會持續幾天至十幾天,我們應主動關注天氣預報及相關部門發布的寒潮消息或警報變化,以便及時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2

加強個人防護

公眾應注意加強室內和自身的保暖防護,及時更換厚衣物,比如棉褲,以及穿戴防護用品,如帽子、口罩、圍巾、手套等。同時,減少戶外活動,儘量避免與冷空氣直接接觸,降低氣溫驟降帶來的健康危害。

3

敏感人群的防寒保暖

冬季氣溫驟降對老年人、孕產婦、嬰幼兒和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慢性病患者以及長時間在戶外工作的人群影響最大、最明顯。敏感人群更應注意對寒潮天氣的健康防護:添加棉衣棉褲保暖的同時,尤其要注意頭部、胸背、脖子和四肢的保暖;儘量減少外出;必須外出時應做好保暖措施。

睡眠

不熬夜、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不僅能幫助我們恢復自身的狀態應對平時的工作和生活,還能提升身體免疫力,抗擊感冒等冬季常見呼吸道疾病。成年人推薦的睡眠時長為7~8小時,6小時是健康底線。

冬季白天縮短,夜晚增長,老年人、孕產婦、嬰幼兒和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腦中風、冠心病等)、呼吸系統疾病等慢病患者可適當延長睡眠時間,最好等太陽出來再起床,避免因受寒引發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牢記慢起床,清晨人體的血管應變力最差,驟然活動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應在清晨醒後養神5分鐘後再起床活動。

飲食

1

適當增加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

增加含脂肪相對較少的瘦豬牛羊等紅肉的攝入,不僅避免過多的脂肪囤積,也可以補充易被人體吸收的血紅素鐵。研究表明血紅素鐵有助於增強機體的抗寒能力。進補時應注意營養均衡,少油、少鹽、低糖、低脂,不宜過分油膩也不宜暴飲暴食,每天吃肉量要控制在100克以內。儘量做到膳食多樣化,牛奶、大豆及其製品也是優質蛋白質的良好來源,建議天天飲奶300克,每周吃大豆及豆製品3-4次。

2

堅持每天吃蔬果

多選擇含水量高的蔬菜水果,如雪梨、柑橘、蘋果、獼猴桃、柚子等新鮮水果,白菜、蓮藕、西葫蘆、白蘿蔔、胡蘿蔔、冬瓜、菠菜、油菜、芹菜、香菇、冬筍、娃娃菜等新鮮蔬菜,補充營養與水分,潤喉清嗓,消食開胃,減少因乾燥增加的呼吸道疾病機率。

3

保證飲水足量

在晨練之前和晚上睡覺之前,最好喝一杯溫開水,平時也應當注意多飲用溫開水,稀釋血液,降黏稠度。在溫和氣候條件下,低身體活動水平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700ml,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00ml。

運動

1

保持中低強度有氧運動

冬季鍛鍊應減少高強度運動,以中、低強度有氧運動為主。運動項目可以選擇有氧耐力運動,如步行、慢跑、長距離慢速游泳、跳舞、徒手體操等低強度、長時間的運動。

2

增強肌肉力量,提昇平衡性

在進行中、低強度有氧運動的過程中,可以穿插抗阻力量訓練和柔韌訓練等,協調配合鍛鍊,以增強肌肉力量,提升身體平衡能力。如冬季不宜進行戶外活動時,可優選以輕力量鍛鍊為主的八段錦、太極拳以及五禽戲等室內運動,平衡訓練如側步走,腳跟對腳尖走,金雞獨立換重心等,均對改善老年人平衡能力、預防跌倒具有一定效果。進行長期、規律的鍛會改善老年人的平衡能力,提高身體的柔韌性和靈活性,增強體力,延緩身體功能退化的速度。老年人的力量訓練,特別是下肢訓練非常重要。肌肉在完成各種動作的過程中得到鍛鍊,對於改善老年人力量下降,骨量流失,骨關節退行性改變,跌倒等特有問題大有裨益。

3

戶外運動要注意保暖和熱身

冬季運動應該選擇在陽光充足時進行,避免過早或過晚地進行運動,冬季一天中的最佳健身時機在14時至19時之間。戶外運動時要注意頭部和四肢的保暖,防止頭部驟然遇冷,容易導致血管收縮痙攣,增加心腦血管疾病意外發生的風險。

此外嚴寒天氣下,血管收縮,血液循環不暢,肌肉和韌帶也較緊,運動前應充分做好熱身,熱身時間最好控制在15至25分鐘。鍛鍊間隙要適當縮短,儘量避免長時間處於冷空氣中。

踐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1

減少去人群密集場所的頻率

在機場、車站、公共運輸工具、農貿市場等人群密集或環境密閉場所,應規範佩戴口罩,注意做好個人衛生,儘量避免習慣性用手直接接觸眼睛、鼻或口。對於老年人、基礎性疾病患者、兒童等重點人群,應儘量避免或少去人群密集場所,減少感染風險。

2

及時接種疫苗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減少流感相關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手段。兒童、老年人呼吸道疾病易感人群,應少出入公共場所,有條件的可在秋冬交替時接種流感、肺炎疫苗。

3

踐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充分的營養、適量的體育鍛鍊,增強身體素質,提高身體抵抗力。當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接觸電梯按鈕、門把手等公共設施,咳嗽或打噴嚏後,應及時洗手或進行手部清潔。

來源: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

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立即刪除,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3eb7cbe2118389c8b1135bc7bd112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