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實在太冷了,怎麼繼續堅持跑步?

2023-01-10     ASICS亞瑟士

原標題:冬天實在太冷了,怎麼繼續堅持跑步?

冬季不愛運動本質上非常符合自然規律,冬季氣溫降低後,多數動物都會傾向於減少運動,儲存能量以度過冬季,這也是刻在基因里的本能。——所以冬季跑步那麼難,本質上就是我們與這種本能做抗爭的一個過程。 加上冬季溫度很低,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活動開身體進入正式的運動狀態,體感上的不適、進入狀態的緩慢、前後更繁瑣的著裝準備、心理上需要更強的說服力…

村上春樹曾這樣描述「長距離跑者的思維方式」:正因為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似乎這句話用在冬天堅持跑步身上特別合適。冬訓練的好,第二年春季成績往往會突飛猛進,確實有其科學道理,越是嚴肅跑者就越看重冬季的訓練。這也是為什麼職業長跑運動員乃至國家隊都會特別看重冬訓。

在談如何穿上跑鞋走出門前,首先說下結論,為什麼要在「反人性」的冬季跑步? 冬天跑步能取得更高的收益,最核心的奧義是通過周期性的訓練獲得提高。而首要目標,應該放在提高有氧能力上。相對其它時期,在冬季,人體的心肺功能要更低一些,肌肉的活性也處於較低水準,此時的訓練刺激往往更強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訓本質上,是借著低溫和更充裕時間(數個月的非賽季期)來達到完整的、系統的訓練效果,並不只是嚴寒天氣的自我挑戰。讓你提升的也是整個周期訓練的成果,因而不必過度在意單次訓練的捨棄,這點一定要切記。

冬訓擁有更完整的訓練周期還額外附贈BUFF

冬天跑步困難,外界環境比春季秋季要艱苦很多。不過也正因為如此,經過冬訓的跑者,往往在環境適應力上得到大幅度提升。比如:適應冷熱溫差,提高耐寒耐熱能力,提高免疫力等。相對其它時期,在冬季,我們人體的心肺功能要更低一些,肌肉的活性也處於較低水準,此時的訓練刺激往往更強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月1月2月整整三個月的「整塊兒」的運動時間,恰恰是適合「干大事兒」的。多數跑者的春季、秋季,都是滿滿當當比賽或者約跑等安排,訓練的系統性常常被打斷,成長周期也變得沒那麼可控。以賽代練固然積攢獎牌,但從提高成績的角度講,常常是疲勞恢復不夠或者強度上不去的。

對嚴肅跑者而言,冬季不跑,能力的退步是相當明顯的。冬季徹底休息看似輕鬆愉快,但同時你也得做好跑步能力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準備,畢竟再重啟的困難程度天翻地覆。冬季的訓練質量如何,也恰恰是跑步能力提高與否決定性因素。

冬季跑步計劃要強,執行要完整

一期完整馬拉松訓練計劃通常為12-18周(3-4個月),整個訓練計劃執行後,正好是3-5月的春季馬拉松賽季。因而那句「得冬訓者得pb」,還是很有道理的;

可以把冬季訓練的三個月看做成完整的備賽周期,定一個12周訓練計劃。混合交叉進行輕鬆跑、間歇跑、節奏跑、LSD(長距離慢跑)、體能訓練等項目,訓練計劃可以根據目標確定。 如:

這裡我們主要給大家一個制定訓練計劃的思路供參考——

以耐力訓練為主、輕鬆跑為主 冬季跑步,室內外溫差大,適應環境較慢,耐力為主的訓練,相對柔和,不會給心血管造成太大壓力。多跑長距離,打牢耐力基礎,開春就能見分曉。

速度訓練不可缺少 訓練前一定要充分熱身準備,無論怎麼強調都不為過。熱身可以從慢跑開始,然後在進行其他動態熱身,特別注意手腳等神經末梢處的活動。也可以在屋裡熱身好了再出門。冬季上強度訓練相對困難,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可能為了一次間歇跑,熱身準備就要1個小時。 冬季堆跑量相對還算容易,如果同時還在進行速度訓練的往往都是高手和狠角色!

體能、核心訓練的好時機 可以選擇室內,強化自己的肌肉力量和敏捷,這對於成為高手至關重要。有條件的一定要多做力量訓練,來輔助速度訓練密度不夠的缺失。有一點要牢記,如果你想成就速度上的優勢,速度訓練的高質量完成不可少,哪怕是在冬季,速度訓練若能保持在每周有1次,這對於維持狀態都大有裨益。

找對激勵自己的方式 一個有趣的現象,冬季訓練完發的朋友圈似乎能獲得更多點贊,這是因為大家都知道困難。積極反饋容易幫我們增加動力。找出對你有效的激勵模式,可以起到很好的鼓舞士氣的作用。在完成某次訓練計劃或達到某次目標後,獎勵自己一套新的跑步裝備、去吃一頓熱騰騰的火鍋、買一個心儀已久的物件,都是不錯的選擇。 每一次心理上的滿足與成就,都會對下一次訓練的啟動有很好的作用。

如果冬季的冰雪及嚴寒氣候導致室外跑步無法照常進行,用適當強度的室內核心訓練或力量訓練代替,完全沒有問題,這些訓練也會幫助你跑得更快。一次完整的馬拉松訓練周期,當完成量達到80%,就算得上極高的完成度了。因此遇到不適跑步的天氣,或個人狀態不佳選擇休息,不要忙於在日後的訓練中「補」回來。額外增加單次訓練量,並非正確選項;到春節假期,很多人可能不得不中斷訓練。如果落後訓練計劃一周,你可以繼續按原計劃/原時間執行訓練,但如果落後計劃進度超過10天,訓練計劃可能就要重新制訂了;

如果遭遇無法出門的情況,可以通過對應強度的爬樓梯代替當日的跑步訓練。

冬季裝備要點,隨時關注溫度變化

冬季著裝,最重要的一點是熱量平衡。要預估跑起來之後的熱量加上衣服保暖能力是多少,這樣才能在不同的溫度環境下,跑得舒適和安全。是否選擇出門跑步,除了看氣溫外,更要留意體感溫度(結合了氣溫、風速與相對濕度)。當體感溫度達到-5℃,長時間的室外跑步就有極大可能出現不適。強行讓自己挑戰寒冷,為一次訓練的收益冒極大的風險,就未必值得;

冬天建議經典的三層穿衣法,內層排汗,中層保暖,外層防風。根據溫度情況勤穿脫。一個容易陷入的誤區,衣服穿多了,跑起來出汗,停下來又會著涼。 低溫情況下,戴帽子保護好耳朵,戴手套保護好手部神經末梢,穿厚襪子做好腳底保暖。如果風大,也可以選擇用魔術頭巾當口罩擋住臉。再次強調,冬季跑步,著裝不僅僅是舒適,更是安全,如果野外跑步,則一定要注意準備「最苛刻條件下的保暖裝備」。

至於跑步時間,可以選擇全天中氣溫較高的時候跑。如果跑長距離,要評估整個時間段(比如3個小時LSD的氣溫變化),上午開始跑到中午可能越跑溫度越高,下開始到傍晚卻會越跑溫度越低。無論在何時何地跑步,都可以提前在腦子裡對即將面對的環境進行預演,你就知道大概需要什麼裝備了。 跑完步,換好衣服保暖後再拉伸。有條件的話,最好一路直接跑回家或者有個室內的落腳點,跑後的拉伸可以在室內進行。跑完儘快換上乾衣服避免著涼。

多數冬季感冒都是運動後沒有及時保暖造成的。

冬訓時其他注意事項

冬天因為氣溫寒冷,身體散熱更快,跑同樣一段距離,比起夏天會消耗的能量更多,所以飲食上需要補充的熱量更多。溫度低,吃熱的食物和熱湯同樣也能帶來能量。儘量不要在訓練前吃涼的東西,一是腸胃給食物加溫也需要熱量,二是冷食刺激腸胃,容易導致腸胃出現問題。

別笑話別人保溫杯里泡枸杞,冬季跑步用保溫杯帶溫水做補給,很多專業選手也這麼干,室外低溫會讓常溫液體冷卻甚至結冰。很多人會覺得冬天自己跑步並不那麼口渴,這是一種假象,缺水依然是冬季跑步的最常見問題。 冬訓跑前熱身尤為重要。

熱身的目的是讓體溫上升到適合運動的溫度。很多人進入低溫室外後會很快進入強度,這對還沒完全暖起來的身體負荷增加很大。儘量確保2-3公里、或者10-15分鐘的慢跑為熱身,熱身合格的標準,以站到室外無明顯冷感或心率達到有氧區間為準,也可在室內通過熱身操、原地跑等,完成熱身後再出門跑步;

冬跑不易,要加強計劃性,拿出干大事兒的勁頭,你將收穫巨大成長。重視跑前熱身、跑中熱量平衡(勤穿脫),跑後保暖後再拉伸。保護好頭部、手、腳等容易挨凍的部位。有條件的話儘量吃溫熱的食物。看天氣預報,先在腦子裡模擬跑一遍,就知道如何穿戴和如何吃喝了。 因為環境和訓練需要考慮的因素更多,一個冬訓周期下來,你會對跑步本身的理解,對計劃的安排執行,對裝備的選擇,以及自身身體狀態的評估都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冬訓也是一個跑者進階必經之路。

注意配合好休息,享受堅持里的成就感。待春季的比賽開啟,也許你會發現自己原來也可以跑得很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3b84baaaf894128be27855f3529be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