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享健、吳光明、俞熔的大生意,藏著一樁「80後」內幕交易案

2023-10-08     野馬財經

原標題:何享健、吳光明、俞熔的大生意,藏著一樁「80後」內幕交易案

「大佬們」的大生意,內幕交易也悄悄跟上。

作者 | 高岩 王洪臣

編輯丨武麗娟

來源 | 野馬財經

美的集團的何享健、魚躍醫療的吳光明、美年健康的俞熔,3個「資本大佬」的大生意,出了泄露內幕信息的內鬼,他究竟是誰呢?

2年前,美的集團(000333.SZ)斥資23億併購萬東醫療(600055.SH),公告前股價飆漲,引發內幕交易質疑,如今被湖南證監局一紙《行政處罰決定書》實錘了。江蘇省南京市的「「80後」散戶錢寶被認定存在內幕交易,依據《證券法》決定:沒收錢寶違法所得41.62萬元,並處以50萬元罰款。

「大佬們」的大生意,內幕交易也悄悄跟上

2021年伊始,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在經營年會上的表態要進行「要敢於進行顛覆性投資」。

前一年,美的集團實控人何享健因被綁架偶然登上頭條,本人已經淡出管理層很久,其子何劍鋒熱衷投資無心接班。這家7000億家電巨頭的管理大權,長期掌握在方洪波的手中。

就在方洪波上述表態的前後兩個月里,美的集團的多元化投資開始全面加速,收購菱王電梯、進軍半導體、投資跨境電商,全面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等等。其中一筆很重要的投資是,美的集團豪擲22.97億元,溢價43%,大舉殺入醫療器械行業,拿下萬東醫療的控股權。

公開信息顯示,萬東醫療為國內醫用X射線機行業龍頭企業,主營業務涵蓋醫學影像設備製造與銷售及醫學影像診斷服務。

圖片來源:萬東醫療官網

被收購前的2020年前三季財報顯示,萬東醫療實現營業收入7.36億元,同比增長15.58%;凈利潤1.48億元,同比增長62.5%。

根據湖南證監局的披露,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曾某海,了解到美的集團有開展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計劃,向美的集團戰略發展總監劉某建議,萬東醫療原實際控制人吳某明有意向出售萬東醫療的股權,可能有機會併購。

2020年11月19日,吳某明、劉某、曾某海等人在南京魚躍科技中心見面。經過初步接洽,美的集團達成收購萬東醫療的意向。

2020年11月30日,美的集團啟動項目立項及盡職調查流程。2020年12月10日,中介機構進駐萬東醫療開始盡職調查,萬東醫療的估值區間大概在75億元到80億元。2021年1月10日,萬東醫療原實際控制人吳某明前往美的集團,與美的集團CEO方某波等人會面,雙方確定萬東醫療的交易價格估值為79億元左右。李某作為吳某明的助理當天一同前往,利用工作便利獲取了內幕信息。

2021年1月下旬,雙方溝通股份轉讓協議的主要事項。

2021年1月18日,李某、錢寶和張某廠在江蘇魚躍科技公司南京辦公室附近的貴州黃牛肉館吃飯,李某將美的集團要收購萬東醫療的消息告訴了錢寶和張某廠。

錢寶虧損賣出其他股票,在2021年1月26日至2月1日陸續買入「萬東醫療」股票,買入金額111.832萬元。

2021年2月2日,萬東醫療控股股東江蘇魚躍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吳某明、俞某與美的集團簽訂《股份轉讓協議》,將其合計持有的29.09%的萬東醫療股份轉讓給美的集團。

2021年2月2日,萬東醫療發布《關於控股股東籌劃控制權變更停牌的提示性公告》,稱萬東醫療控股股東正在籌劃重大事項,可能涉及萬東醫療的控制權變更。

令外界起疑的是,萬東醫療股價在發布公告前的2021年2月1日「提前」漲停。當日,萬東醫療開盤價為9.29元/股,報收於10.21元/股。而截至2月5日的收盤價,4天時間,萬東醫療已暴漲46.44%。在此之前,公司股價從2020年7月的19.73元/股,一路下跌到9.29元/股,已然腰斬。

賣出「萬東醫療」股票後,錢寶最終盈利41.62萬元,其通過支付寶向李某轉帳1萬元作為回報。

根據以上信息可知,吳某明、俞某、方某波、曾某海、劉某、李某分別為:萬東醫療、魚躍醫療(002223.SZ)實際控制人吳光明、萬東醫療二股東、美年健康(002044.SZ)實控人俞熔、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曾姓董事總經理、美的集團戰略發展總監劉嘯、吳光明的李姓助理。而泄露消息的正是陪同吳光明談判的李姓助理。

而李姓助理對於證券內幕交易信息如此不小心,在吃飯期間泄露給朋友也與吳光明管理不嚴格有關係。吳光明不僅是對下屬的證券違規行為管理不嚴,自身也曾因為這方面出問題被處罰過。

2018年,上交所發布公告稱,萬東醫療時任董事長吳光明通過控制他人帳戶,在6個月內買入又賣出公司股票140萬股,構成短線交易,數額巨大,嚴重違規。對此,上交所對吳光明予以公開譴責,並認定其3年內不適合擔任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所以,吳光明儘管還是另一家上市公司魚躍醫療實控人,但卻卸任了董事長。

此外,同年,吳光明還曾因內幕交易花王股份,短線交易魚躍醫療,收到過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

美的進軍醫療,老對手已就位

從業績情況來看,萬東醫療還算是美的併購企業中發展的不錯的。2023中報顯示,萬東醫療主營收入5.94億元,同比上升30.19%;歸母凈利潤7604.07萬元,同比上升28.21%。和德國上市公司庫卡等其他美的收購的公司業績相比起來,簡直是天上地下。

當然,這和美的集團對醫療健康領域接觸已久,比較熟悉和了解有關。早在2007年,美的就已經成立了獨立的醫療器械部門,但只專注於理療電子產品的研究和生產。2017年9月,美的集團還與廣藥集團宣布將在機器人及醫療器械開發、健康數據應用等方面進行合作。2020年11月,何享健家族總投資100億的和祐國際醫院還在順德北滘新城動工建設。

來源:罐頭圖庫

不只是美的集團,國內家電企業向醫療領域進軍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但採用的方式不同。比如美的「老對手」格力集團習慣於自主研發,2020年相繼成立了珠海格健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格力新暉醫療裝備有限公司、天津格力新暉醫療裝備有限公司等,董明珠還擔任了後兩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此外,海爾集團旗下的海爾生物已經登陸科創板,其主營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海爾生物上市之後,去年股價幾乎翻了兩倍,凸顯了資本市場對醫療健康產業的青睞。

但美的集團「開疆拓土」的風格以「買買買」為主,明顯與格力、海爾不同,這兩條迥然不同的道路會將他們帶向何方?目前還不得而知。

美的多元化擴張,被指看不清方向了

收購萬東醫療出現的內幕交易還只是美的多元化發展過程中的小插曲,美的耗資300億元收購而來的德國庫卡機器人,股價一度跌去80%……

原因是庫卡被併入美的旗下之後,業績也就開始不斷滑坡。2018年,庫卡營收32億歐元,同比下滑6.8%;稅後利潤1660萬歐元,暴跌了81.2%。到了2019年,公司幾乎所有業績指標均為負增長。

2020年底,美的集團將整體業務架構做了大規模調整,從原來的消費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創新業務四大板塊,更迭為全新的五大業務板塊,即智能家居事業群、機電事業群、暖通與樓宇事業部、機器人與自動化事業部和數字化創新業務。

伴隨著業務板塊的大調整,美的集團的新投資也是動作頻頻。2020年12月11日,美的集團旗下暖通與樓宇事業部收購菱王電梯,宣布正式進軍電梯業務。

2021年1月26日,美的成立美墾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註冊資金2億元,主業為集成電路晶片及產品的製造、銷售,電力電子元器件的製造、銷售,半導體分立器件的製造、銷售等。

2月1日,美的(海南)跨境電商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準備乘著海南自貿港「東風」,要在跨境電商產業上「分一杯羹」。

除此之外,美的集團還計劃進一步布局新能源汽車。2020年3月,美的通過下屬子公司廣東美的暖通設備有限公司,收購了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購總價為7.43億元。當時美的集團表示,合康新能在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業務方面的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團業務的多元性。

目前,美的集團已經與BOSH、華為、寶能、比亞迪等展開合作,研發建立車家互聯繫統,以實現車載系統遠程控制智能家電。美的集團高級副總裁殷必彤曾透露:「美的將會進一步踏入新能源汽車的能源管理系統,以應對未來可能存在的挑戰。」

可以發現,最近一年多來,美的集團已先後跨界布局了諸如新能源汽車、電梯、半導體、醫療器械乃至與跨境電商等多項業務。而除此之外,美的集團投入最大,啟動最早,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工業機器人業務——德國庫卡。

但德國庫卡股價跌跌不休,有投資者在網上分析原因稱,庫卡並沒有核心技術,「美的被人忽悠了」。

資深產業經濟專家梁振鵬認為,「美的靠資本市場融資,不斷的去收購,把公司規模越做越大。但收購的模式,不代表你就能在這個領域做得好,做得專業。因為特別好的技術,你根本就花錢買不到。」

梁振鵬認為「美的已經看不清自己的方向了。」他指出:「美的做多元化的發展的風格一直是不斷的通過收購,來進入一個新的領域。比如它做空調起家,就通過收購小天鵝來做洗衣機,收購德國庫卡做工業機器人,收購菱王電梯來進入電梯行業,收購萬東醫療進軍醫療行業。」

梁振鵬認為,「對於美的最大的風險,就是你能不能搞清楚這些行業的遊戲規則和玩法。很多公司為什麼收購之後,後期虧得一塌糊塗?因為你現有技術人才和管理人員,並不懂這個新的領域。只是依靠股權上的收購,新的領域的公司怎麼運作,賺錢還是虧錢,銷售渠道有沒有問題,產品價格是否合理,你能不能消化得了這麼多不相干的領域嗎?」

「而且,進入的這些企業,比如萬東醫療、菱王電梯,在固有行業市場影響力有限,收購這種企業就能把這個行業打開嗎?我覺得未必。對於美的來說,它需要警惕,需要了解到這些行業暗藏的風險。

梁振鵬建議,「在白色家電領域,美的的空調比較強勢,小家電業務是行業第一,但冰箱、洗衣機,以及廚電等領域和競爭對手仍有差距。」所以,應當在鞏固自身「安身立命根本」的基礎上,進行關聯化併購。

來源:罐頭圖庫

不過,東方財富證券分析師於那則有不同意見。她認為,美的考慮的是一個長期的提前布局,一個戰略性質的規劃,短期的話未必馬上體現在業績或者反應在報表上。

於那指出,美的集團「在家電這塊有自己的一個非常強的壁壘和行業地位,還是比較透明的。而美的的小家電以及跨產業的投資,都有很高的預期或者想像空間。美的組織架構的靈活性,保證它能夠時刻走在行業的最前端,及時的響應市場需求。

你覺得美的多元化發展的方向有沒有問題?歡迎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3670a1508d298f9bae80945ab6cc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