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吃海鮮攻略!吃貨必備,實現海鮮自由!

2022-05-29     愛旅遊的哆啦

原標題:廣東吃海鮮攻略!吃貨必備,實現海鮮自由!

廣東人一年四季都在吃海鮮

這大概就是近海城市的好處吧

隨時隨地都可以吃到鮮活的海產物

但是你又是否想過

在廣東,

究竟哪裡的海鮮最好吃呢?

廣東的海岸線長達8500公里

占全國海岸線的三分之一以上

這麼的長海岸線,海洋資源當然豐富啦!

那你有沒有覺得哪個城市的海鮮

最深得你心~~

No.1 湛江

湛江擁有中國大陸最長的海岸線,長達2023.6公里。良好的生態環境使湛江盛產天然優質的海鮮食材,被譽為「南海魚倉」。湛江海鮮美食在全國久負盛名,素有「吃海鮮,到湛江」。

2010年,湛江被正式授予「中國海鮮美食之都」,成為全國首個獲取這一殊榮的城市。2010年11月11日,榮獲「中國對蝦之都」。

對於很多遠方的朋友來說,湛江,一直是個不大起眼的城市。除了前幾年在這取景的熱播網劇《隱秘的角落》,以及年初火出圈的「菠蘿的海」徐聞外,大概沒多少人知道湛江。

湛江這座城,實在藏著太多的驚喜了。說到海鮮,湛江人民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傲嬌。在他們眼裡,只有當天從海里撈出來的、帶有海水腥味、活蹦活跳正在罵娘的,才叫「海鮮」。

江湖傳言,湛江人只需淺嘗一口,便能知道這海鮮大概是什麼時候上岸的,人送外號「海鮮界法醫」。 說到湛江海鮮,怎能不提湛江生蚝。要知道在這裡,連空氣都瀰漫著烤生蚝的味道。

當然,也不能少了蝦。湛江是當之無愧的「蝦」王之王。在中國海鮮市場有這樣的傳言:市場裡的每三隻蝦,就一定有一隻來自湛江。

No.2 陽江

依山靠海的陽江,優美風光無需贅言,對於老饕來說,這裡的美食勝似天堂。陽江擁有很長的海岸線,有多個漁港,盛產對蝦、龍蝦、花蟹、白鰻、馬鮫、牡蠣、泥蚶、文蛤等生猛海鮮。

位於沿海地區的陽江同樣海洋資源豐盛,而陽江的海陵島最為出名,海產資源豐富,素有「廣東魚倉」之稱,龍蝦、鮑魚、膏蟹等海鮮應有盡有,刀鯉、魷魚、蝦醬全國聞名,馬鮫飯、大烏飯、「一夜埕」鹹魚極富地方特色。

生蚝是陽江最有特色的海鮮之一,其以肉質鮮嫩肥美,而深受市民喜愛。煎、炆、煲、炒、烤、炊,在陽江人的餐桌上,生蚝有著五花八門的「吃法」。

金鯧魚,刺少肉肥,肉質緊實,在陽江,種苗、養殖、設施設備、,飼料、加工、流通等鏈條成熟,金鯧魚深受市場歡迎,已成為陽江海水魚產值產量第一品類。

在陽東區雅韶鎮一帶河口淺灣,氣候溫暖,水質鹹淡適中,五六千年前尖山河段,已有大量蟹類在此繁衍。特殊的土質、水質、氣候等自然環境,決定了尖山蟹的獨特風味,秋季正是尖山蟹換殼的時候這時的它,色黃、皮脆、殼薄、膏滿簡單來說——最肥最好吃!

No.3 茂名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在茂名電白吃海鮮就不帶過夜的。

這裡的漁民們起早貪黑,凌晨四、五點的博賀港碼頭早已燈火通明、人頭攢動,漁船紛紛回港,滿載「蝦兵蟹,將」再將它們送往各地人們的餐桌上,爭分奪秒只為呈現最鮮食材。

茂名海鮮主要產自博賀鎮。博賀漁港享有「千年漁港,天下魚倉」的美譽,碧波萬頃的海域宛如一片天然的大「良田」。它是一個難得的天然良港,是廣東海上絲綢之路一個始發港,被譽為「海上絲綢之路千年古港」。

海灣岸線迂迴曲折,海域寬廣污染少,海洋潮汐分明,漁汛周期長,天然魚類繁多,且較為肥美。而且博賀漁民遠洋捕撈的歷史較為悠久,現代化遠洋捕撈技術較為領先,捕獲的深海魚類品質更優、更鮮。

博賀港是電白的天然良港之一,盛產龍蝦、對蝦、海參、鱸魚、膏蟹等。有著全國最大的海蜇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南風螺生產基地。還有石斑魚、金鯧魚、黃花魚等各種名優海魚。

不同地方的口味千差萬別,海洋美食的做法也各有千秋。而博賀漁港新鮮捕撈回來的生猛海鮮,不管是白灼、鹽焗、現炸、燒烤、煮湯、煎炒、燜燉……都十分鮮美,再挑剔的老饕,都會讚不絕口。

No.4 南沙漁港

疍家人「寧可居無竹,不可食無鮮」,無論是貴价的黃眉頭、黃腳立、曹蝦,還是曾為下價品的花魚、白鴿魚,都被他們一一奉上了餐桌。

南沙漁港位於廣州的最南端,素有廣州「南極」之稱,這裡的海鮮出了名的好。海麻蝦、羅氏蝦、海鱸魚、鯛魚、海蝦、海蟹……廣州人不出市就能享受海的滋味,正!

南沙作為廣州一個鹹淡水交界的區域,得天獨厚,擁有黃腳立、黃眉頭和金鼓魚等幾種有名的鹹淡水魚!還有奄仔蟹,鹹淡水之間的海鮮。清蒸清甜,掰開蟹殼,黃澄澄的蟹膏,叫人愛不釋手……

南沙區捕撈漁以刺網為主,多捕撈黃眉頭、鯛魚、鱸魚、黃魚、邊魚、筍殼魚、麻蝦、曹蝦......一大波靚海鮮,陸陸續續向著我們的餐桌奔赴前來。

十九涌碼頭的河堤便是著名的海鮮街,市場上售賣的海鮮品種一應俱全,這些海鮮都是漁民們一大早從海里打撈上船,然後再帶到市場上售賣的,極為新鮮。每個檔口門庭若市,此起彼伏的殺價聲和活蹦亂跳的海鮮一樣充滿生機。

No.5 汕頭

食在廣州,味在潮汕。去了汕頭,你就會發現,吃是一件停不下來的事。作為一座「愛吃」的城市,汕頭的夜晚很長,這裡的夜市就好像汕頭人的性格,不急不躁,但回味悠長。而汕頭的海鮮大排檔,則是夜市裡最獨特的一道風景。

海鮮大排檔重在「鮮」, 在潮汕飲食文化中,「 鮮」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潮汕地區瀕臨南海,一年四季都有不一樣的海鮮,潮汕人對於海鮮時令的追求可謂到了苛刻的地步,什麼時候吃什麼魚、什麼蝦、什麼蟹、什麼貝殼,那是從祖上就傳下來的。

這一點從很多潮汕歌謠里可見一斑。其中一首流傳久遠的歌謠《南澳漁名歌》就唱到:「正月帶魚來看燈,二月春只(黃花魚)假金龍。三月黃只(雀)遍身肉,四月巴浪身無鱗.....總結了一年四季各月份的漁訊,而潮汕諺語「鮮二肥三當時」更是潮人品食海鮮的總綱了。

南澳島一個有著濃濃海島風情的小鎮。島嶼多、港灣多,這是南澳的又一特點,海灣多,網箱養魚也就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了。

生物種群結構複雜,食物鏈不致缺環、食物塔豐厚完整。各種生物都生長很快,魚蝦類特別好吃,魚膘營養相當高,非常滋補。

汕頭是個去了還想再去的地方,不僅僅是他獨特的美食,更是它本身古城的獨特氣質,感受古城慢節奏的生活,周末去汕頭走走是件很幸福的一件事。

No.6 汕尾

《美國地理雜誌》曾評價,「這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一個讓時間慢下來的『休閒之都』。」擁有全省第二、長達455公里海岸線的汕尾,早就憑著881個海島、12個漁港被封為「中國海鮮美食之都」「粵東旅遊黃金海岸」。

汕尾海鮮的第一個特點:多。14類107科860多種,光是水產,汕尾人就養殖了這麼多,更別提海底下的魚類了。

當你走進魚市,面對這一琳琅滿目的魚鮮半天張不開嘴,而生在海邊的汕尾人早已練成「行走的海鮮百科全書」本領。當「海鮮上河圖」在汕尾魚市緩緩鋪開,他們會指著給你辨認:「這是帶魚、馬鮫、鯧魚、鯛魚、鮐魚、藍圓魚參、馬面魚屯、海鰻、對蝦、鷹爪蝦、梭子蟹、青蟹……」

汕尾海鮮的第二個特點,自然是鮮。汕尾吃起海鮮來,更生猛。他們講究的是「就船」吃。什麼意思?就是追著船跑,現撈現腌現吃。

「生腌」在汕尾人看來已經是無比斯文的吃法了(要各種調料腌上半天),他們要吃就吃干腌。什麼是干腌?剛撈上岸的海鮮,此刻最為鮮美,要馬不停蹄地撒上一大把粗鹽,逼出海鮮里自帶的腥味,再蘸料,便可即食了。

No.7 惠州

惠州東部,靠近汕尾附近的惠東縣,有一片海域,總長20多公里的海岸線,這裡就是巽寮灣。

島嶼多,礁盤多,涌升流強,不同的水系自有不同的生物種群,加上複雜的底質,於是形成了一個獨特現象,即生物種群結構非常複雜,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海洋生物世界博物館。

在這裡,海鮮種類豐富,除了常見的蝦蟹、貝螺、海魚,就連市面上很少見到的野生海味也能買到。種類多達幾十種,進口、野生、深海貨應有盡有。買到的海鮮活潑生猛,感覺就像剛從海里打撈上來,充斥著一股來自海洋的味道。

霞涌海鮮市場是大亞灣地區最出名的海鮮購買地。清晨,漁販們就把新鮮的海產運到了市場,這時候來買海產的多數是附近餐館採購員和本地的居民,到了中午遊客來買海產的漸漸多了起來。

可以買了海產後,拿到旁邊的餐館去加工。加工白灼、清蒸、椒鹽等口味不同,加工費也不同,這樣吃到的海產能夠保持新鮮和美味,價錢也數公道。

澳頭港的漁產種類繁多,數量較多的是池仔、青鱗、油苙、橫澤、丁魚、打鼓捶、黃魚等低價魚,而價位高一些的有瀝仔、鯧魚、馬鮫、鰻鱔、蛇婆、魷魚、黃花、青衣、石斑等,但產量較低,另還有不少貝殼類的海產,又以蚝和蟹為多……

No.8 台山

海鮮是台山美食的代表,這些鮮美的食材已經像基因一樣,深藏在江門人的骨子裡!各式生猛海鮮、山珍海味簡直人間美味~

台山盛產大海蝦,黃油蟹,皮皮蝦台山蚝,扇貝,鮑魚,海螺黃皮頭,沙白,花蜆......

聽說川島的景色和海鮮更配哦,海蝦、龍蝦、石斑、狗爪螺、將軍帽、瀨尿蝦等海鮮應有盡有。

廣海地處江門台山東南端,靠山近海。廣海有全省五大漁港之一的南灣漁港,海產豐富,其它地方吃的海鮮大都是從這裡運出去的,因此在廣海,海鮮當然更新鮮。

北面與端芬鎮相連,東北面與斗山鎮相接,西部與海宴毗鄰,東面與赤溪鎮接壤,南鄰南海,與上、下川島隔海相望。大家吃完海鮮還能去海島遊玩。

休漁期結束後

各種平價海鮮要來啦!

趕緊轉給你身邊的小夥伴

一起約頓海鮮大餐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18c5d9ad5bba1fdce0556153a3df9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