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老照片里,藏著「不一樣"的天安門

2023-10-04     海淀公安

原標題:這些老照片里,藏著「不一樣"的天安門

這些老照片里,藏著「不一樣"的天安門 「平安·北京中軸線」系列融媒體報道·平安天安門篇 這些老照片里,藏著「不一樣"的天安門

北京中軸線南端永定門

北端鐘鼓樓

縱貫北京老城

一線中軸,承古通今

(圖源:北京中軸線官網)

它見證著中國

近700年歷史上的風雲變幻

一幕幕劃時代的時刻在這裡發生

1949年10月1日

在天安門城樓上

偉大領袖毛主席莊嚴宣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天安門,不僅在北京中軸線占據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它坐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市的中心,以傑出的建築藝術和特殊的政治地位為世人所矚目,同時也是諸多重大歷史時刻的見證地。

(圖源:北京中軸線官網)

這些元素構成中軸線上的「天安門」

天安門

天安門曾經是明清兩代皇城正門,為進出宮城的前導性禮儀建築序列與朝堂空間的組成部分,反映了對《考工記》所載「面朝後市」的理想都城規劃範式的秉承。天安門也是明清時期頒布詔令及現代舉行重大國事活動的場所,是國家禮儀的載體,見證了兩千餘年封建王朝統治的終結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

外金水橋

(圖源:北京中軸線官網)

天安門城樓上眺望金水橋。記者張錚 攝

外金水橋橋體的位置與天安門城樓的五座券門以及太廟和社稷壇的南門嚴整對應,橋體布局、橋面寬度、柱頭形式和裝飾細節均體現出「擇中」的原則。作為進入明清皇城的先導區域,外金水橋是明清兩代由皇城通向南郊祭祀的必經之路,也是如今國家舉辦重大慶典活動的禮儀空間,始終承擔著重要的禮儀功能。

天安門廣場建築群

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位於北京中軸線的核心位置,形成於明代並於20世紀中葉擴建,成為北京中軸線公眾化轉變的重要實例之一。

天安門廣場建築群地處天安門以南,正陽門以北。在廣場軸線上自北向南依次分布有人民英雄紀念碑和毛主席紀念堂兩座紀念性建築,在廣場東、西兩側分別對稱布置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人民大會堂兩座公共建築。天安門廣場的布局尊重並延續了北京中軸線以中為尊的規劃格局,豐富與強調了北京中軸線的景觀秩序,強調了北京中軸線在城市規劃中的統領地位。

人民英雄紀念碑

人民英雄紀念碑是為了紀念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而建設的,它是天安門廣場建築群中第一個選址於北京中軸線之上的紀念性建築,奠基於1949年,於1952年至1958年建設完成。

人民大會堂

人民大會堂是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會地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辦公場所,竣工於195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黨、國家和各人民團體舉行政治活動的重要場所。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世界上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竣工於1959年,擴建於2007年,它是代表國家收藏、研究、展示、闡釋能夠充分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代表性物證的最高機構,是國家最高歷史文化藝術殿堂和文化客廳。

毛主席紀念堂

毛主席紀念堂是以毛澤東主席為核心的中國第一代革命領袖的紀念堂,竣工於1977年,建築內有多處廳室供公眾舉行紀念活動、緬懷領袖的思想精神與豐功偉業。

天安門的「前世今生」

明朝

天安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原名承天門,取「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

清朝

據史料記載,承天門在明朝期間因雷電起火曾兩次被焚毀;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修承天門,並正式命名為天安門,寓意安邦治國、國泰民安。

新中國成立前的整修

1906年的天安門。

1949年8月9日至14日,第一屆北平市各界代表會議一致決定:整修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當時的北平市政府動員全市人民對市區進行一次徹底的大清理,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新中國誕生。

新中國成立後的重建與修繕

1969年的天安門留影。此時,重建天安門城樓的籌備工作已經展開。(圖源:國家人文歷史)

1970年5月天安門城樓重建竣工後,部分設計人員與大木作師傅留影。(圖源:國家人文歷史)

1969年12月15日至1970年4月5日,天安門城樓進行了大規模重建,歷時112天。重建後的天安門以金碧輝煌的嶄新面貌展現在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面前。

1970年「五一」,一家人在天安門前留影。她們身後是剛剛重建的天安門城樓。(圖源:國家人文歷史)

2018年5月24日至2019年6月30日,天安門城樓進行了一次全面修繕,使城樓、城台的功能性、安全性得到了全面加強,大殿內照明度、視覺感和舒適性得到全面提升,最大限度地滿足了重大活動現場服務保障的需求。

新中國成立之後,於1950年、1954年和1958年對天安門廣場進行了不同規模的擴建,拆除了廣場上的紅牆和一些舊時建築,在廣場中央豎起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在東西兩側建起了中國革命和歷史博物館(後改為中國國家博物館)以及人民大會堂,才最終形成了天安門廣場開敞而宏大的布局,奠定了它作為「中國心臟」的重要地位。

它永遠不會忘記

那些遭受外強凌辱的慘痛過去

卻也歷經歲月滄桑

見證著中華民族

走向偉大復興的光輝歷程

見證百年滄海桑田

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期間,北京的學生遊行示威。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幾所學校3000餘名學生彙集到天安門前舉行示威,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北平和平解放

1949年2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入城儀式。

1949年2月3日,軍容嚴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舉行了入城儀式。威武雄壯的隊伍從正陽門浩浩蕩蕩地進入天安門廣場,北平人民湧向街頭,熱烈歡迎人民子弟兵的到來,廣場充滿朝氣與歡樂,人們信心百倍地迎接新生活的開始。

開國大典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開國大典上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舉行盛大的開國大典。毛澤東率領黨、政、軍和各民主黨派、群眾團體的負責人登上天安門城樓,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

195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圖源:新華社)

195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慶祝大會,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外國黨政領導人和國際友人出席活動人數最多的一次,共計3300多名外賓出席了慶典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2019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圖源:新華社)

2019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2021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圖源:新華社)

2021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

歲月更迭,風雲變幻

然而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守護著這片土地

身披藏藍,忠誠履職

民警在天安門廣場執勤。(北京市公安局天安門分局供圖)

下一期,請跟隨我們的腳步

來到北京市公安局天安門地區分局

聽我們講述

守護天安門的那些事兒

總策劃:孫福會

執行策劃:張耀宇 王麗雪

融媒體報道組記者:付靜 馬汪瑩 張錚 劉暉 郭垚 張慶揚 呂品璋

來源:平安北京 中國警察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01e3d2aeff82615d748ad06e24bda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