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地圖陷商標困境,原因是在先申請原則

2019-12-02     麥知網

作為日常出行的嚮導,百度地圖大家都不陌生,作為新一代人工智慧地圖,秉持「科技讓出行更簡單」的品牌使命,以「科技」為手段不斷探索創新。說是路痴的終極神器也不為過,小編也一直是百度地圖的忠實粉絲。然而即便是這一款全民APP 近日也面臨商標被駁回的困境。

雖然不是APP項目上的駁回,但是作為一款出行軟體,在12類汽車等運載工具上沒有通過,顯然是不能被接受的。針對百度這樣的企業,商標布局存在漏洞,終究會是一個隱患。

據悉,「百度地圖」商標之所以被駁回是因為在12類上存在在先已有「百度」商標,然而卻不是百度公司申請。因為「地圖」一詞作為通用名稱,一般是不作為審查對象。

而根據商標局查詢顯示,在先申請的這枚「百度」商標是在2004年4月20日申請,2006年5月21日核准註冊。但是,百度申請的「百度地圖」商標則是在2018年9月28日申請的。

這就上演了一出「李逵撞見了李鬼」。隨後,百度公司便面臨了駁回複審這一關。

百度公司認為:駁回決定中引證商標處於撤三審理程序之中,商標權利狀態不穩定,請求暫緩審理本案。綜上,申請人請求初步審定申請商標的註冊申請。

經複審查明,至本案審理之時,引證商標雖處於撤三審理程序之中,但撤三決定尚未作出,引證商標仍為合法有效註冊商標。

所以,複審認為:申請商標的主要識別文字部分「百度地圖」完整包含引證商標的主要識別文字部分「百度」,且含義相關聯,構成近似商標。申請商標指定使用的電動運載工具等商品與引證商標核定使用的自行車等商品屬於類似商品。申請商標若與引證商標在上述類似商品上並存,易使相關公眾對商品來源產生混淆、誤認。因此,申請商標與引證商標已構成使用在類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標。

最後,百度公司申請的「百度地圖」商標仍舊予以駁回。

上文中提到的「申請在先原則」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根據《商標法》的相關規定:申請在先原則是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申請人,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以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申請註冊的,商標局受理最先提出的商標註冊申請,對在後的商標註冊申請予以駁回。

一般「申請在先原則」在沒有非常充分的事實與理由的情況下很難抗辯成功,但是百度公司還是做出了補救措施。

百度公司在做複審的同時,對天津公司的「百度」商標提出了撤三申請,如果天津這家公司不能如實提供相應的使用證據或者使用證據不被採納,百度公司還是有機會取得「百度地圖」12類上的商標所有權。不過當初百度公司要是商標註冊保護完善一點,周全一點可能就不會有今天這種局面了。

由此案可以看出,沒有很好的商標保護意識,健全的保護方案,再大的公司都要交學費。

商標註冊要儘早!

商標註冊要儘早!

商標註冊要儘早!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當然企業商標除了要儘早註冊,還要有完善的保護策略,及時規避風險和漏洞,才能為企業品牌順利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回歸本案,即便「百度地圖」沒能複審成功,但在規定時間內百度公司仍可以向智慧財產權法院進行起訴,從而增加獲取商標所有權的途徑。最終結果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zHDxG4BMH2_cNUgitsD.html